太宗對耶律楚材的寬宏大量十分賞識,對眾臣說:“耶律楚材不記私仇,你們應當效法。”
伐金是蒙古君臣夢寐以求的大業。蒙古人根據舊製,攻城掠地時,矢石一發,抗拒者即抗命,破城時屠城。耶律楚材認為濫殺無辜會失去民心。
1231年,蒙古軍隊攻下河南大部分地區。耶律楚材請求不要屠殺百姓,這樣可以增加國家收入。太宗準奏。
1232年春,蒙古軍隊撲向金都汴京,太宗親自率軍南征。將渡黃河時,太宗詔令兩岸百姓,降者免死,並派大將速不台攻打汴京。
1233年正月,速不台奏請太宗:“我軍將士傷亡慘重,等破城時,應斬草除根。”耶律楚材連忙騎馬趕來勸諫:“將士征戰數十年,要得者隻是土地、百姓。得到土地而無百姓,又有什麼用!”
太宗猶豫不決。耶律楚材說:“奇巧工匠、天下人才均集中在汴京。一旦殺絕,大汗隻能得到一座空城。”太宗心動了,馬上準其所奏,下令隻把完顏氏殺光。從此,蒙古國廢除了屠城之法。
四月,蒙軍攻下汴京。城內一百四十七萬人保住了性命。
1234年正月,蒙、宋合兵攻進蔡州,金哀宗完顏守緒自殺,金國滅亡。
太宗下禁令:凡逃亡之民及收留者,滅其全家。結果,逃者在沿途不敢留宿,造成餓殍遍野的悲劇。耶律楚材勸道:“河南百姓也是大汗的子民,為何連坐無辜?”太宗撤銷此令。
一天下午,元良來到耶律楚材住的帳篷。他是金國大文豪元好問的家人,長途跋涉數千裏,給耶律楚材送來曆史上著名的元好問《上耶律中書書》。
耶律楚材激動不已。元好問在信中向他力薦了幾十位金國的儒家名士。元好問又提醒他:辦學館,講孔孟之道,由禮樂入手,改變蒙古人的觀念,才能重整朝綱。元好問還向耶律楚材提供一份五十四人的名單,使一批人才保存下來。
蒙古大軍得到了孔子五十一世孫孔元措,耶律楚材立即奏請元太宗批準,派人建孔廟、建林苑。元太宗封孔元措為“衍聖公”,賜林苑、孔廟附近的土地及役使的人。耶律楚材給眾儒生妥善安排生活及官職。另外,耶律楚材在燕京等地設置編修所、經籍所。
1236年,蒙軍攻陷德漢府等地後,得到名儒趙複,擄之北上燕京,聚徒講授儒家經典。
1237年,耶律楚材製定了科舉辦法,分為經義、詞賦、論三科。規定:儒者被俘為奴者,皆釋放;若有家主隱匿不放,嚴加懲處。這一年蒙古國新得士子四千多人。
1238年,楊惟中從蜀、漢等地搜集周、程、張、朱等書,回到燕京,創辦太極書院,修建周子祠,聘請趙複為師,講授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