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天賜蒙古,棟梁之材(1 / 2)

第五十五章 天賜蒙古,棟梁之材

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晉卿。他的父親是耶律履,官拜金國宰相。耶律履是遼太祖阿保機長子東丹王突欲的七世孫。

耶律楚材三歲時,耶律履逝世。耶律履為官廉潔,好施舍,沒有留下什麼家產。耶律楚材被二十六歲的母親楊氏帶到廣寧山附近的龍崗老家。

耶律楚材能過目不忘,但並不用功,非常貪玩。在母親的督促下,耶律楚材博覽群書,精通天文、地理、律曆、術數、釋老、醫卜之學,成為遠近聞名的年輕才子。

當時,金國占據中原,統治著大半個中國,但國勢已一日不如一日了。

金章宗對耶律楚材很感興趣,特賜一道敕令,召耶律楚材與十七位官宦子弟殿試。他親自詢問幾件疑難案件,隻有耶律楚材對答如流,當即任命他當戶部掾吏。後來,耶律楚材升為開州同知,協助知州處理事務。

耶律楚材經常伸張正義,不肯與貪贓枉法的地方官同流合汙,再加上新即位的完顏永濟是個昏庸的皇帝,朝廷更加腐敗,使他難以伸張正義。

從1211年起,蒙古大軍多次進攻金國。蒙軍所向披靡,攻破九十多郡,兵臨金國中都燕京城下。

1214年,耶律楚材升任左右司馬員外郎,執掌尚書六部奏章,輔佐右丞相完顏承暉留守燕京,年僅二十四歲。

1215年,燕京淪陷。耶律楚材閉門不出,潛心鑽研起佛教來,拜著名的禪宗僧人萬鬆老人為師,兼習儒學和佛學。

1218年,成吉思汗苦於治國乏力,逐漸認識到人才的重要。一日,他聽說耶律楚材是難得的博學之才,又是被金國所滅的遼國宗室後裔,立即派人去請。

經過深談,成吉思汗對耶律楚材心服了,把他留在身旁,拜他為漢文必閹赤。成吉思汗不再直呼他的名字,而是稱之為“吾圖撒合裏”。

成吉思汗每次出征,總是帶著耶律楚材,預測吉凶,參謀軍政大事。成吉思汗非常信任耶律楚材,尊他為“神人”。

由於成吉思汗崇武輕文。耶律楚材利用每一個機會,向成吉思汗灌輸治天下、不能輕視文人的思想。

西夏人常八斤善造弓弩,他經常當著耶律楚材的麵說:“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像你這樣的文人,到底有什麼用處?”

耶律楚材笑道:“製弓還須弓匠,製天下難道不用製天下匠嗎?”這句話引起成吉思汗的深思,憑武力可以奪天下,但治天下還真得用文官不可。

從此,成吉思汗經常對兒子窩闊台說:“楚材是天賜我家,日後軍政大事,任他處置。”

1227年6月,西夏國主投降,西夏滅亡。在攻破西夏靈州時,蒙軍將士搶掠女子、財物,耶律楚材卻派人搜集大黃藥材。

不久,軍中鬧了瘟疫,耶律楚材用大黃配製的藥材救活了上萬人。人們都說耶律楚材是“神人”。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成吉思汗把大部分精兵強將交給拖雷,結果四個兒子中,拖雷的勢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