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轉戰各地,重創元軍
紅巾軍打退了前來鎮壓的元朝軍隊,奪取了亳州。
起義軍打到哪裏,都會殺富濟貧,把官府的糧食發放給當地百姓,接連攻占了河南許多個州縣,隊伍擴充到幾十萬人。
江淮一帶的農民深受白蓮教的影響,紛紛聚集在一起,發動起義。他們也用紅巾裹頭,仍稱紅巾軍。
在許多起義軍中,以劉福通和朱元璋兩支起義軍的功績最大。劉福通是安徽阜陽人,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
紅巾軍起義後,江淮人民紛紛響應。徐壽輝率兵於蘄(今湖北蘄春縣)起義,郭子興在濠州(今安徽鳳陽)起義,這些起義隊伍都被稱為紅巾軍。
紅巾軍切斷了元朝南糧北調的漕運,使元朝政府驚恐萬分,也先帖木兒率領三十萬大軍趕來剿殺。
元軍的先鋒部隊幾萬人馬來到汝寧沙河岸邊,當天夜裏,遭到紅巾軍的偷襲,主將被斬殺,全軍潰退。
也先帖木兒率領大軍來到汝寧城下,看到紅巾軍人多勢眾,還沒有開戰,便倉皇逃跑了,元朝軍隊再次潰退。
1355年初,劉福通把韓山童的兒子接到亳州,即“小明王”,建立“大宋”政權。劉福通擔任丞相,統領中原各路紅巾軍。
第二年,劉福通分兵三路進行北伐,西路攻打陝西,東路攻打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中路攻打山西。
當北方紅巾軍大舉北伐時,南方各地紅巾軍持觀望態度。
公元1357年,朱升向朱元璋獻出三條妙計:“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朱元璋聽後大喜,取消了稱王的計劃,避開元朝軍隊和各地起義軍的鋒芒,保存了實力,為奪取天下奠定了基礎。
劉福通率領的北方紅巾軍,轉戰於大江南北。1358年5月,劉福通奪取了汴梁,把“小明王”接到汴梁,宣布定都汴梁。
1359年初夏,在地主武裝和元朝軍隊的圍攻下,劉福通領導的北方起義軍據守汴梁一百多天,最後彈盡糧絕,被迫退守安豐(今安徽壽縣)。
劉福通保護“小明王”殺出了重圍,後來被張士誠圍攻,壯烈犧牲。
劉福通領導的北方紅巾軍,堅持抗戰十三年,打了大小幾百次戰鬥,大大削弱了元朝軍隊的實力。
南宋末年,金軍南下,身為宰相的張邦昌一味主和。後來,金軍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讓他當兒皇帝。在眾人的唾罵聲中,張邦昌即位。南宋建立後,張邦昌慌忙退位,獻上玉璽,又獲升遷。最後,張邦昌被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