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用升值來對抗貶值 第三節 挖掘自己的特長並將它發揮到極致(1 / 2)

第七章 用升值來對抗貶值 第三節 挖掘自己的特長並將它發揮到極致

創立於1935年的蓋洛普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民意測驗和商業調查谘詢公司,他們調查了全球400餘家跨國公司、超過8萬名職業經理人,發現世界頂級管理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招鮮,吃遍天。蓋洛普將它總結為:沒有人是全能的,取長不一定能補短。成功的人隻是比他人更懂得強化自己的優點並將它發揮到極致,善於管理和利用好自己的優勢。

麵麵俱到很難做到出類拔萃,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所以很多時候,全麵發展還不如畢其功於一役。以微軟為例,微軟的員工很少有全才,相反,他們更多的是“專才”、“偏才”;但是正是這些專才和偏才造就了微軟今天的輝煌。微軟的員工懂得將自身的優勢最大化,“才盡其用”,發揮最大作用,獲取最大效益。每個人的優勢最大化,就為企業帶來最佳效益,也為個人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泰格·伍茲是高爾夫球界的傳奇巨星,他在孩童時就表現出了非凡的天賦:3歲時打出令人歎為觀止的9洞48杆,5歲登上《高爾夫文摘》雜誌,18歲成為最年輕的美國業餘比賽冠軍。1999年年末,他正式登上高爾夫球世界排名第一的王座,2005年高爾夫球王者尼克勞斯宣布退役,伍茲更是成了當今世界高爾夫球界理所應當的王者。多年來,泰格·伍茲在高爾夫球場上叱吒風雲,集世界體壇首富、高爾夫球世界頭號球星等美譽於一身,很多人都認為伍茲打高爾夫球的技術已經登峰造極毫無缺陷,但事實並非如此,伍茲的沙地開球一直是他的弱項。按照我們多數人“什麼弱就補什麼”的觀念,他和他的教練理應花大力氣提高他在沙地上打球的技能。然而,出人意料的,伍茲和他的教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策略——他們隻花一小部分時間在這一弱項上,為的是他在沙地上的成績提升到一般水準,不致拖太多後腿。他們將剩下的練習時間全都投入到伍茲的強項上,讓他的優勢更加凸顯。

我們從小就被老師家長要求,不能偏科,要全麵發展;上班之後,我們被上司要求,必須任何方麵都要懂一些,水來土掩兵來將擋……我們在別人的要求中不斷地找平衡點,越來越怕自己的短處被別人看穿,於是不顧一切地去彌補,卻忽視了自己原有的長處,更沒有花力氣去壯大它。其實我們若能集中精力把某一項做精、學專,更容易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倘若我們換個思維,將彌補短板的那些時間和精力用於本身喜歡的、擅長的地方,這是不是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結果可能大不一樣,我們要專心致誌專注你最喜歡的,將其變成你的強項,讓你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因為這可能就是你今後立足於這個社會的根本。

挖掘自己的特長並將它發揮至極致,很多人會對這句話的理解產生誤差。有的人甚至會理解成取長補短,其實這句話的本意是揚長避短。通常我們認為揚長避短與取長補短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揚長避短旨在“揚長”,取長補短重在“補短”。“揚長”是在突出自己的優點並不斷強化它,“避短”則是不斷補自己的短板,當你補齊時,別人可能早已超出你一大截。同樣的時間、精力用於“揚長”,可能有事半功倍之效,而用於“補短”則可能事倍功半。如何取舍?這需要我們換一種思路。有人問世界著名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是怎麼成功的,大衛·科波菲爾說:成功對我們來說好比是個固定的車站,我們在為怎麼到達而絞盡腦汁,大家都在爭搶汽車上的座位,沒有得到座位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汽車,可是,為什麼我們不能騎馬或者乘輪船去車站呢?這樣,我們不是也到達了嗎?隻不過我們換了一種方式。事實上,少年時期的大衛·科波菲爾被老師和同學認為是白癡,因為他每次考試都是倒數第幾名,任他怎麼努力,學業還是毫無進步。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魔術,並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便開始學習魔術。事實證明在魔術方麵他具有很高的悟性和超強的學習能力,他能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創新,以至於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就換了四個魔術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