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韓楚在深圳有幾個老朋友。這裏特意加上“老”不是多此一舉。深圳人說“朋友”和內地不一樣。深圳人說朋友那就有可能隻是在一起吃過一次飯,甚至是連飯都沒有吃過,隻是一麵之交而已。深圳是個快節奏的城市,做什麼事都講究一個效率。深圳人打麻將都比內地人快,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就是推倒和,能和趕快和,而且沒有什麼大和,等不及大和。深圳人這種講究效率的習慣也用到交朋友上。隻要見過麵的都算是“朋友”,而且甚至有些根本就沒見過麵,現炒現賣,當場就賣。內地人交朋友,即便是以功利為目的的,也還要講究個“放長線釣大魚”,深圳人沒有那份耐心,別說是放長線了,連短線都懶得用。深圳人幹脆就不釣魚,要釣也是在水泥池子裏釣,在水泥池子裏釣還不如直接用魚叉叉魚,當場兌現,叉到就叉到,叉不到就換個地方繼續叉。韓楚雖然來深圳十年了,但還是不習慣深圳人的這種做派,但是又必須進入深圳的主流社會,要想進入主流社會就必須入鄉隨俗,於是韓楚就發明了“一朋兩製”,對按深圳標準交往的一般的朋友稱“朋友”,對按照內地標準交往的朋友稱“老朋友”,以利區別。
韓楚在深圳的“老朋友”其實就是在內地時候交往的朋友,隻不過現在大家都來到深圳罷了。其中最“老”的要算是朱雲和周思源。因為他們都是韓楚中學時代的朋友。人們常說中學時代的朋友比大學時代的更好,韓楚認為這話不假。中學時代比較單純,同學們之間沒有什麼利害衝突。大學時代就不一樣了,大學生本身就是半個社會人,同學之間就會有利害衝突。比如畢業分配呀,比如爭取進步呀,比如助學金的多少呀,比如爭奪女朋友呀,等等等等。再說,中學時代的同學不僅僅是同學,中學時代的同學還至少是老鄉。既然老鄉都三分親,那麼老鄉加同學不是更親?
朱雲和周思源就是韓楚在深圳這種“更親”的老朋友。
朱雲和韓楚不僅是同班同學,而且他們倆當年還是同一個宣傳隊的。朱雲當初拉小提琴,韓楚拉二胡,二人在一個樂隊。同在一個樂隊不僅表示二人天天接觸,還表示他們誌趣相投。那時候的學生不太注重文化課的學習,卻比較關心文藝特長。這也難怪,文化課學的再好也隻能是上山下鄉,但是在文藝特長方麵成績突出者則可以直接去文工團或者是去部隊。因此,當時能進入學校宣傳隊的人是非常光榮的,並且他們不希望其他人來分享自己的這份光榮,於是自己抱成一個非常緊的團。由此可見朱雲與韓楚的關係多麼的不一般。
周思源也是他們班的,但是在學校時,周思源與朱雲的關係並不怎麼樣,周思源與韓楚的關係要近許多,因為韓楚與周思源不僅是中學同學,而且倆人從小就是鄰居。當年韓楚因為二胡拉的出了頭,一度成為學校的明星。周思源和朱雲為證明他們誰跟韓楚關係最好還在班上爭論過。這些當然都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除了當作笑話將之外,再也不會影響到今天的生活。現在他們兩人在深圳都有了自己的事業,而且幹得不錯。
大約是為了慶祝自己重新找到合適的新工作,或者是為了打消幾個老朋友前段時間對自己裝糊塗的難堪,還有可能是為了慶幸自己的新老板是個比較開明的女士,甚至什麼都不為,就是想找個理由老朋友之間在一起聚一聚,韓楚這一天把他在深圳的幾個老朋友叫到一起。這其中就有朱雲和周思源。
老朋友們如約前來。畢竟,他們覺得前一段時間有點對不起韓楚,如今見韓楚有了一個合適的位置,自己也仿佛去掉一塊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