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呂 蒙 智取皖城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親率四十萬大軍進攻孫權,進至濡須口(今安徽無為東南),攻破孫權軍江西營寨,俘虜都督公孫陽。呂蒙隨孫權統領七萬部眾抗禦曹操。呂蒙多次獻奇計,且均有效驗。後曹操遙望孫權的軍隊,見陣容威嚴,布防嚴密,於是不敢輕易地進犯,那時候正好趕上春汛,孫權寫信勸曹操盡速撤兵,曹操對形勢做了一番估測,覺得自己也撈不到什麼好處。於是主動撤軍而回。
皖平城的地理位置優越,這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種植水稻。第二年春天,曹操為了充實軍糧,派廬江(治今安徽六安北)太守朱光在皖城(今安徽潛山)地區屯兵耕地,種植稻穀。與此同時又派間諜招降了鄱陽一帶的強盜頭目,潛入吳國境內,作為將來攻打吳國時的內應。
呂蒙上書對孫權進言:"皖平土地肥沃,若一再作為曹軍的糧食基地而存在,時間一長曹軍的數量一定會不斷增多,且皖平離我邊境如此之近,一有戰事,這裏必然是曹軍的根據地,不如及早拿下皖平城。"孫權采納了他的意見。
這一年的五月是閏月,此時正是江南的雨季。整日的大雨使長江水猛漲。孫權親自掛帥,帶領大軍沿江而上,進攻皖城。
朱光得知東吳來犯境,連忙集合部隊堅守城池,等待援軍。對於孫權而言,如果不及時拿下皖平城,一旦敵人援軍感到,將很可能使自己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
孫權在前方指揮部裏與眾將軍商討拿下皖平城的方案。大多數將領的看法是在皖平城的對麵修築一座土山,然後再添置攻城的器具,安置在土山上,這樣就可以與皖平城形成高空對峙的格局,用攻城的器具直接能攻擊到皖平城。
呂蒙認為建土山,修攻城之器並不妥當,治攻具及土山必須要耗費數天才能完成,這樣很容易貽誤戰機,等把土山和攻城的器具修好,敵人的援軍也就到了,這樣我們必然得撤兵。況且我軍乘雨水大而來,如果曠日久留,大水必定漸漸退走,我們回兵的道路會遇到困難,我認為那對我們將十分危險。現在看來,此城並不是十分堅固,我軍此時士氣高昂,如果乘此時四麵圍攻,很快就可以攻克,然後乘大水未退而回軍,這才是大獲全勝的策略。
孫權覺得呂蒙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采納他的建議。
呂蒙向孫權舉薦甘寧為升城督,甘寧率領手下最精銳的士兵從拂曉發起猛攻。呂蒙親自為甘寧擂鼓助威,甘寧身先士卒攀上城牆,呂蒙命令精銳緊隨其後登城,僅一頓飯時間,就將城池攻破,俘獲朱光,以及城中男女數萬人。
曹操得知皖城告急,急忙派大將張遼率兵前去援救援,至夾石(今安徽桐城以北),聽說皖城已經失守。他權衡了一下當時的形勢,吳軍新得皖平,鬥誌正旺,隻好避其鋒芒,鳴金收兵。
這場戰役,對孫權控製江淮地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表彰呂蒙在這場戰役中的出色指揮,孫權任命他為廬江太守。所俘獲的人馬也都分給了呂蒙,還特賜他尋陽屯田六百戶,官屬三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