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蘭亭作序,傳世之作
會稽城西的蘭渚山上有一條小溪名叫曲水,旁邊有座亭子叫"蘭亭"。此處翠竹環繞,景色迷人。王羲之經常來這裏遊玩。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謝安、孫綽等親友,來到蘭渚山踏春。他們一路談笑,盡情遊玩。
他們在蘭亭前的曲水旁,沿著岸邊擺放小桌凳,上邊放好酒菜和紙筆。一個人拿著酒杯,從上遊放到水中,順水漂流。它漂到誰的麵前,誰就把它喝幹,賦詩一首,否則再罰三杯酒。
傍晚,大家都醉醺醺的,作了很多詩。大家把詩彙集在一起,準備編成一本詩集。有人說:"它們是在蘭亭前寫的,就稱《蘭亭集》吧!"
"請王大人為詩集寫個序,把這件事記下來。"有人說。
王羲之取出用蠶繭做的好紙和名貴的鼠須筆,飽蘸濃墨,借著醉意用行書體寫道: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蘭亭......"這篇共三百二十四字的序文,寫得情文並茂,抒發了他對人生的感慨,用筆流暢,文中用了二十多個"之"字,每個之字都有變化。眾人說:"這篇序寫得好,真是傳世之作呀!"
顧愷之是東晉著名畫家。他善於寫詩、繪畫、做文章,名冠一時。其作品流傳後世的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列女仁智圖》三件摹本,均是繪畫藝術寶庫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