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苦習書法,入木三分(1 / 1)

第八十一章 苦習書法,入木三分

王羲之(321年-379年),東晉臨沂(在山東省)人。王羲之七歲時開始學習書法。師傅衛鑠是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見王羲之聰明好學,不僅教他練書法,而且經常拿前人練習書法的軼事來激勵他。

一天,王羲之問衛夫人:"我如何才能把字練好呀?"

衛夫人知道王羲之著急了,說:"別要急,我先給你說個墨池的軼事吧!東漢年間,張芝為了練好字,每天在家門前的池塘邊,蘸著池水練字。字寫完後,在池塘裏洗筆硯。後來,洗出的墨汁把池塘染黑。張芝的字愈練愈好,寫的草書富於變化,人們稱他為草聖......"

王羲之聽著張芝的軼事,心想:張芝為了能練好字,洗筆硯的水竟然把池塘染黑,他付出的時間真多呀!如果我也像張芝一樣刻苦,就能把字寫好。

從此,王羲之練字非常賣力。他像張芝一樣,每天練完字,就在池塘裏刷筆硯。日久天長,池塘水變成了墨池。王羲之每搬到一地,都會在門前刷洗筆硯。

王羲之的父親王曠,也精通書法,而且藏有關於書法的書。12歲的王羲之在父親的枕頭底下,看到《筆論》。

他打開一瞧,原來是一本講述如何運筆的書。一會兒,他就被書中如何執筆,如何運筆和如何掌握筆勢的道理深深吸引了。他越讀越愛讀,把書拿出父親的臥室。

一天,王羲之正在讀《筆論》,被父親發現了。王曠看到王羲之看得入迷的書是《筆論》,驚訝地問:"你怎麼偷看我的書呀?"

母親也問:"羲之,你太小,像《筆論》這樣晦澀難懂的書,你不能看。"

王曠怕王羲之不好好保存《筆論》,說:"你別急,等你長大後,我會把它傳授給你的。"父親過來把書收起來,王羲之"撲通"一聲跪在地,說:"父親,您讓我讀吧!長大後再讀,就晚了!"

王曠笑著把《筆論》還給他。從此,王羲之認真地研讀《筆論》,他根據書中講的用筆方法練字,一個月後,有了長進。衛夫人看到後,對人們說:"羲之是看到了講用筆要訣的書,他寫的字達到成年人的水平了,將來書法會超過我的!"

王羲之學習過張芝的草書、鍾繇的楷書,但他認為還不夠,決心把眾人的長處都學會。王羲長大後,到武昌、九江等地為官。每到一處,見到前人留下的碑文、題字,他總會認真地臨摹下來,有空時就拿出來研究。

王羲之走在路上,或者坐下時,總不忘研究字的結構、氣勢、運筆的技巧。他用手指在身上比劃,次數多了連衣襟都劃壞了。

因王羲之下工夫苦練,手腕變得靈活有勁。有一次,他在一塊木板上寫幾個字,刻字的工匠發現墨跡滲進木頭中,有三分深!這就是入木三分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