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婦唱夫隨,從不徇私(1 / 2)

第七十六章 婦唱夫隨,從不徇私

獨孤伽羅成為皇後後,仍然保持著許多美德,變得更加樸素了。那時,在北方,有一支遊牧民族:突厥。突厥頻繁攻入中原,大肆侵襲和騷擾;突厥也和漢人在邊境做生意,用牛羊、毛皮交換漢人的絲綢、茶葉和食鹽等物品。

一天,突厥人找到一顆夜明珠,色澤透亮,潔白光潤。突厥人要價八百萬錢。邊境的幽州總管陰壽知道後,想起獨孤皇後沒有什麼金銀首飾,覺得她佩帶明珠,一定顯得更加富貴。

陰壽建議獨孤皇後買下它。沒有想到,她卻說:"珍珠不是我想要的,人隻要德高望重,不論長得怎樣,都能夠得到別人的尊敬。目前,突厥多次入侵,將士征戰、守衛勞苦功高,拿出八百萬錢來犒勞將士們,能夠鼓舞士氣,對國家有好處。"

陰壽聽了她的話,大聲叫好。大臣們知道此事後,稱讚皇後賢惠,生活簡樸。隋文帝更加敬重她了。

隋文帝在她的勸諫下,重視節儉。宮中的肉食很少,後宮都穿粗布衣裳。一次,隋文帝病了,需要一兩胡粉來入藥,但宮女們卻找不到。獨孤伽羅認為胡粉可有可無,用了是巨大的浪費,因此宮中沒有胡粉。

有個大臣上表奏請獨孤皇後,按照《周禮》給文武百官的妻子賜封號。獨孤伽羅經常閱讀史書,很注意吸取經驗。她拒絕了,在朝上說:"婦人參政這會給國家帶來禍患,我這皇後,不能開這先例,不想成為千古罪人。"眾大臣沒有人反對。

楊堅稱帝後,政務繁雜無章,獨孤伽羅經常忙到深夜,遇上問題時,兩人在一起商討。隋文帝臨朝聽政時,獨孤伽羅在後殿等。她派宦官站在隋文帝身旁,隨時向她傳遞大臣們遞交的奏章內容和皇上回複的批文,若發現隋文帝的決議有不妥當的地方,她就勸諫皇上,所提的意見很有見解。

她維護了隋文帝的尊嚴,又有效地參與政事。隋文帝退朝時,二人同車回宮,恩恩愛愛,十分親熱,為大臣們所稱道。

獨孤伽羅非常聰明,與隋文帝經常談論國家大事,在看法上與隋文帝差不多,有時還高出很多。後來,大臣們秘稱二人為宮中"二聖"。可見,她參與了許多國政的決斷。

公元598年的一天,有個大臣犯了罪。隋文帝一怒之下,不顧大理寺少卿趙綽的苦勸,下令用棍棒打那個大臣。可憐他無法承受,很快被打死了。

就這樣,文帝執法嚴酷的事秘密地流傳開來。不久,大理寺掌故來曠,與趙綽有些矛盾。來曠想陷害趙綽,向隋文帝告發他隨意赦免囚犯。

隋文帝派人調查後,發現情況不實。隋文帝下令:把來曠捆起來,推出去斬首。他最恨惡意中傷的奸人。不料,趙綽竟替來曠喊冤,認為不應該把他斬了。隋文帝勃然大怒,說什麼也聽不進去。袖子一甩,回宮去了。

獨孤伽羅仍像往常一樣,坐在後殿閣中等候。看到隋文帝後,趕忙起身迎接,同車而坐,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當她問清楚以後,委婉地指出趙綽的話有道理,勸隋文帝息怒,靜下心來想一想,千萬不能亂用酷刑。

正在這時,太監傳報,趙綽有要事馬上向皇上稟奏。此時,隋文帝的怒氣消了一大半,宣趙綽見駕,趙綽謝罪道:"臣有死罪三條:第一條,臣是大理少卿,但無法約束好大理掌故,才使來曠犯了法律;第二條,囚犯不應該處死,而臣沒有以死勸諫;第三條,臣今天沒有他事,卻假托有重要的事情求見。"

獨孤伽羅聽後歎道:"真是忠臣呀!"隋文帝大喜,怒氣頓時全消了,認為趙綽的話很有道理。他下令赦免來曠,發放嶺南,並馬上賞趙綽兩杯美酒,趙綽當場飲盡,隋文帝一高興,把金杯也賞給他。

隋文帝稱帝後,隋文帝命老臣楊素去歧州督造仁壽宮。楊素推舉宇文愷、封德彝為土木監,隋文帝準奏。宇文愷、封德彝極會奉承,做事過於賣力,仁壽宮建造得很快。由於宇文愷、封德彝二人嚴酷、凶殘成性,累死、病死的民工不計其數。宇文愷、封德彝竟把所有屍體推填溝穀,在上邊覆上土石。就這樣,用了短短兩年的時間,一座規模雄偉的仁壽宮,在一萬多民工的屍體上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