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的家就是辦公室,每天回家累得要死,兩個女孩還要一起研究第二天去哪兒跑單。慢慢的,兩個女孩從盲目地接單逐漸變成鎖定酒店和娛樂場所的製服。一套製服能掙多少錢?一個小單又能掙多少錢?可就因為門檻低,利潤薄,在深圳專門做製服的廠家居然寥寥無幾。這樣一來,隻要她們做出的製服質量好,價格便宜,就很有希望在競爭中勝出。兩個女孩執著地跑單,把掙到的錢又投在做單上,一單生意利潤雖低,但每一分錢都"轉"起來了,算下來利潤居然十分可觀。
這一年,兩個女孩一共掙了八萬塊。陳曉棠拿著錢直接去按揭了一輛車。首付三成後,陳曉棠的口袋又空了,每個月還得還三千多的貸款。
開公司,做實業
2003年,陳曉棠注冊成立了依歌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說是公司,其實隻有她一個人。入行賺了錢後,陳曉棠首先想到成立公司,合夥的女孩卻堅持掛靠其他公司,於是兩人分道揚鑣。
陳曉棠最看重的就是"跑業務"。每天她腦子裏轉悠的全是今天要去談這個客戶,該怎麼談,明天要去談那個客戶,又該怎麼談。為了給初次見麵的客戶留下好印象,這個漂亮女孩總是不施脂粉,衣著也非常普通。可是往往這筆業務剛做完,還沒結賬,她又忙著去跑另外的單。自己欠加工廠的錢,到期立刻還;客戶欠自己的錢,隻要說一句:"陳小姐,你放心,我們肯定給。"大大咧咧的她就真信。
到年底一結算,雖然自己吃喝不愁,還能養活車,但仔細看賬麵,客戶拖欠的三十萬真金白銀一分也沒見著。但這時錢對陳曉棠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她已經知道,自己的夢停靠在何方。
2004年9月,兼職為陳曉棠設計製服的一個設計師說:"陳小姐,你一個人能跑多少業務啊?我認識一個公司的業務員,在杭州一年能跑200多萬呢。"陳曉棠頓時眼前一亮,立刻給這個業務員打電話:"你為公司簽三萬元的單,公司利潤至少一萬元,你提成卻隻有兩千塊;跟我合作,我們利潤五五分。怎樣?"單刀直入,直奔主題。對方心動了。
獨自打拚近兩年後,陳曉棠的"汽車公司"終於迎來一次實質性的飛躍:坐鎮深圳,和對方合作開發華南市場;同時招聘業務員,進軍全國市場。為了保證整個流程,必須要控製上遊。陳曉棠當機立斷,掏出所有積蓄在深圳市羅湖區建了一個生產廠。建廠之後,她身上隻剩下兩千塊錢。朋友問她怎麼辦。她笑著說:"涼拌。"
資金的多與少,對此時的她來說已經不是問題。這一年來廣泛的人脈、擁有的技術、積累的客戶,統統都是她的資源。2004年,陳曉棠壟斷了深圳市酒店和娛樂場所60%的製服供給。2005年,依歌公司的銷售額達到600多萬元。為了不再出現債務問題,陳曉棠又將目光瞄準大眾零售市場。2006年6月,她在沈陽試點的兩個服裝零售店正式開業。同時,在深圳,依歌公司作為"亞洲小姐選拔賽"的服裝讚助商正大出風頭。
陳曉棠還在一直堅持學習服裝設計,她現在最大的夢想是把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時裝店在全國開上一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