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後的務實精神是出了名的,做事情就要腳踏實地、不慕虛名,這樣才能夠最高效率地完成要做的事情。宗慶後曾經直言不諱地說:“做企業就是為了賺錢,不為錢幹嗎做企業?”“我最討厭那些企業,在銀行貸了大量的款,企業本身沒效益,還捐款做慈善事業,實際上你是拿了老百姓的錢炒作你的企業形象!”這樣的言論盡管聽起來有些直白,卻能看出宗慶後對待商業的真實態度。在現實生活中,宗慶後也是這樣做的。宗慶後沒有接受過係統的管理培訓,這或許使他的企業管理理論相對不足,可是優點就是不受一種固有模式的束縛,能夠腳踏實地、求真務實,通過自己實踐得到的答案才是自己相信的正確答案。他在長時間的實踐摸索中,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體係,核心是沒有權威,沒有定式,一切著眼於實際,一切來源於實踐。“他是個極其務實、埋頭苦幹的人。”這是接觸過宗慶後的人對他的一致評價。
有一次,宗慶後對話《藍海戰略》的作者錢金先生,在這樣的權威麵前,宗慶後也不買他的賬。針對這樣一本理論著作,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並不認可這個藍海戰略,我也看不到藍海。管理書籍應該是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而有的書籍是換個角度把以前的東西又說一遍。”宗慶後的這番話可以說是一語中的,對不利於人們思想解放的“本本主義”進行了批評,是宗慶後務實精神的高度體現。
企業家的進取心是企業發展的催化劑。如果一個創業者失去了進取之心,那麼迎接他的隻能是失敗。宗慶後能夠使娃哈哈發展得如火如荼,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有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心。“不知足者長勝”,讓自己的心永遠保持饑渴才能永遠有進步的空間。宗慶後在管理娃哈哈的過程中,不斷樹立新的發展目標,企業發展的規劃永不停歇。從兒童營養液到果奶,從純淨水到非常可樂,從營養快線到營養奶茶,從乳娃娃到爽歪歪……宗慶後年年推陳出新;從1億元到10億元,從10億元到100億元,從100億元到200億元……宗慶後從來都是“得寸進尺”,年年都有新目標。這不是他創業初期的頭腦發熱,而是與生俱來的性格使然,是他永爭先進的體現。娃哈哈的設備沒有產能極限、沒有時間極限。宗慶後帶頭研究生產,他對“極限”這個詞置之不理。別的公司一套設備生產產品的數量,娃哈哈能超出其幾倍以上。娃哈哈的廠房進行改建,專家認為沒有半年不行,但宗慶後覺得他們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結果真的做到了。這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態度,是一種永不服輸的精神,也是一個企業能夠擁有生命力的源泉。
為了將娃哈哈打造成更加強大的百年企業,宗慶後二十年如一日地辛勤付出,63歲的他還要奮鬥數十年,在他的概念裏沒有“老”的字眼,他也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已經老了。用宗慶後自己的話說:“我這個人一向主張穩妥,我的原則是:自己能力範圍內做不到的事情我不做。但是認準了的事,我這個人是不回頭的,不管什麼困難,我始終信心十足,勇往直前,辦不到時,轉個彎繼續走,一定要達到目的。”
宗慶後的務實精神是出了名的,做事情就要腳踏實地、不慕虛名,這樣才能夠最高效率地完成要做的事情。宗慶後曾經直言不諱地說:“做企業就是為了賺錢,不為錢幹嗎做企業?”“我最討厭那些企業,在銀行貸了大量的款,企業本身沒效益,還捐款做慈善事業,實際上你是拿了老百姓的錢炒作你的企業形象!”這樣的言論盡管聽起來有些直白,卻能看出宗慶後對待商業的真實態度。在現實生活中,宗慶後也是這樣做的。宗慶後沒有接受過係統的管理培訓,這或許使他的企業管理理論相對不足,可是優點就是不受一種固有模式的束縛,能夠腳踏實地、求真務實,通過自己實踐得到的答案才是自己相信的正確答案。他在長時間的實踐摸索中,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體係,核心是沒有權威,沒有定式,一切著眼於實際,一切來源於實踐。“他是個極其務實、埋頭苦幹的人。”這是接觸過宗慶後的人對他的一致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