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正式掛牌是在1988年,當時宗慶後已經主打兒童營養液。由於經營得當和當時良好的國內環境,娃哈哈兒童營養液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在消費者心中也留下了很不錯的口碑。截至1990年,娃哈哈的銷售額已經突破億元,利稅達到3000萬元,成為浙江省的納稅大戶。
1991年對娃哈哈來說意義非凡。正是在這一年,娃哈哈以“以小搏大”的精神,斥資八千多萬元兼並了杭州罐頭食品廠。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百多人的小企業吞掉了兩千多人的大型國有企業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還有一些看不清形勢的人將“國有資產流失的罪人”的帽子扣在娃哈哈身上。宗慶後並沒有在乎別人怎麼看,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正確的。杭州罐頭食品廠在他的帶領下,一舉將原先的負債累累、員工待遇不佳等情況扭轉,也擴大了娃哈哈的規模。也是在這一年,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邁出了娃哈哈前進的重要一步。成立之初,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就準確地把握了市場的脈絡,及時推出了在市場上廣受好評的娃哈哈果奶。“媽媽我要喝,娃哈哈果奶”的廣告詞傳遍大街小巷,娃哈哈走進了千家萬戶消費者的心中。
隨著娃哈哈經營的蒸蒸日上,產品銷量呈幾何式速度增長,娃哈哈全國市場逐步打開。此時的娃哈哈隻在杭州設了總部,如果要將飲品銷往全國各地,就要用車輛長時間運送,距離越遠成本越高,這樣下去就等於變相地降低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於是1994年,娃哈哈實行了“銷地產”戰略,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而“銷地產”的第一家分公司就設在了當時還屬於四川的涪陵,涪陵分公司的建立對於娃哈哈的發展至關重要。這也響應了國家的號召——對口支援三峽建設,娃哈哈在當地兼並了三家特困企業。這一舉動不僅給國有特困企業帶來了新生,還為娃哈哈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隨後幾年的發展中,娃哈哈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逐漸擴大在中國飲品市場中的銷售份額,成為中國飲品界不可忽視的力量。不光是銷量增加驚人,而且新增品種眾多,產品更新很快,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青睞。僅在1995年一年間,娃哈哈就推出了紅豆沙、清涼露、果凍、康有利等十多種產品,可見當時娃哈哈發展之迅速和市場的影響力。
娃哈哈發展勢頭強勁,這時候的宗慶後產生了引進外資的想法。當時改革開放已經縱深化,外資引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外國大型投資集團實力雄厚,對於國內亟待發展而又暫時缺乏資金鏈的企業會產生很好的效果。1995年,娃哈哈和法國達能開始了他們的合作之旅,這對歡喜冤家的碰頭對於娃哈哈乃至中國企業合資的發展都有不小的影響。與達能合作初期,娃哈哈從達能引進4500萬美元的資金和大量國外先進生產線,這正是娃哈哈迫切需要的,合資之路在此時顯示出了它的有利之處。娃哈哈憑借可用的資金和生產線技術,取得了不俗的發展。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大力研發新產品、積極宣傳、多思路營銷,娃哈哈一躍成為民營飲品界的霸主:1996年推出娃哈哈純淨水係列,憑借優質的廣告宣傳,在同類飲品中拿到占有率第一的成績;1997年,娃哈哈AD鈣奶麵市,使得娃哈哈的營業額連破10億元、20億元大關,成績顯著;1998年在碳酸飲品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推出了非常可樂,毅然扛起了民族可樂發展的大旗。娃哈哈每年都有進步,都有創新,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娃哈哈正式掛牌是在1988年,當時宗慶後已經主打兒童營養液。由於經營得當和當時良好的國內環境,娃哈哈兒童營養液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在很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在消費者心中也留下了很不錯的口碑。截至1990年,娃哈哈的銷售額已經突破億元,利稅達到3000萬元,成為浙江省的納稅大戶。
1991年對娃哈哈來說意義非凡。正是在這一年,娃哈哈以“以小搏大”的精神,斥資八千多萬元兼並了杭州罐頭食品廠。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百多人的小企業吞掉了兩千多人的大型國有企業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還有一些看不清形勢的人將“國有資產流失的罪人”的帽子扣在娃哈哈身上。宗慶後並沒有在乎別人怎麼看,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正確的。杭州罐頭食品廠在他的帶領下,一舉將原先的負債累累、員工待遇不佳等情況扭轉,也擴大了娃哈哈的規模。也是在這一年,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邁出了娃哈哈前進的重要一步。成立之初,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就準確地把握了市場的脈絡,及時推出了在市場上廣受好評的娃哈哈果奶。“媽媽我要喝,娃哈哈果奶”的廣告詞傳遍大街小巷,娃哈哈走進了千家萬戶消費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