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客觀冷靜分析,一支軍隊,尤其是像俄羅斯這樣一支繼承蘇軍傳統的軍隊,它敢於對全世界承認演習失敗,這需要非常大的勇氣。而任何情況下,發現問題就是前進的台階。俄羅斯軍隊宣布自己的大型演習失敗,一方麵可以看出軍隊的千瘡百孔,另外也可以看出這支部隊改革的決心。
普京要求,在5年到10年內完全改裝軍隊和艦隊。俄羅斯軍隊一直在大力推進改革,軍隊內部有很多不同的聲音。2011年7月,有好幾位俄羅斯軍隊的高級軍官辭職,據說是為了表達對改革措施的不滿。
其實,在當今國家安全態勢劇烈變化的時代,任何一支軍隊都必須直麵改革的考驗,改革停滯將給軍隊戰鬥力帶來嚴重損害。俄軍要適應未來國際安全形勢、國內安全形勢的變化,打造一支適應變化的軍隊,包括撤銷各大軍區、成立各個戰略方麵司令部、大幅度削減機關人員,甚至削減將軍,把軍官的數額大大減少,充實一線作戰部隊。誰也不能否認俄軍事改革的方向。但就其改革步伐看,步伐邁得過大了,從俄軍總參謀長辭職開始,很多軍官做出了劇烈反彈的舉動。
當然,這些反彈要從兩方麵看,一是改革步伐不太適當,對軍隊“傷筋動骨”,引起軍官反彈。所以,改革步伐必須得調整,以軍隊中高級軍官能夠接受的步伐,在不損傷軍隊主體的情況下,繼續保持軍隊的戰鬥力。另外,做出這些調整的時候,必然對相當一批軍官的利益產生影響,出現了以軍官自身利益為重還是國家利益為重的問題。如果說以軍官利益為重,損失的就是軍隊改革步伐。
另一方麵,改革要有節奏,有節奏並不意味著不進行劇烈的變革。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國家安全態勢劇烈變化的情況下,任何國家的軍隊都一樣,必須麵臨這種改革的考驗,停滯、穩定是沒有出路的。
俄羅斯軍隊的改革,一個關鍵問題是要與俄羅斯的國家地位相適應。實際上,自蘇聯解體十幾年之後,原來蘇聯製定的國家安全戰略、軍事戰略對俄羅斯軍隊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但是它的大國企圖跟過去不一樣了,過去是超級大國,在全球擔負有義務,今天雖然也想做超級大國,但它還隻是地區性國家,它的國家利益就出現了很大的萎縮。這種萎縮跟經濟發展有關係,最近幾年也不盡如人意。
普京上來之後好多了,俄羅斯經濟恢複主要靠的是能源——天然氣、石油,金融危機對天然氣、石油價格的打擊很大,實際上又麵臨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困境。這些對俄羅斯國家利益、經濟建設都有很大的影響。
俄羅斯傳統武裝力量陸軍份額占得最大,這回削減最多的也是陸軍。這次改革實際上是武裝力量的轉型——小型化,不再搞龐大規模的陸軍。主要依靠現代化武器裝備,核威懾,還有海空軍,尤其是空軍。
俄羅斯人做了調查,他們軍隊的各種戰備效能都在下降,這沒有什麼奇怪的,不論未來畫的燒餅多麼香甜,在改革期戰鬥力下降是難以避免的。美軍是這樣,俄軍是這樣,我們軍隊未來要改革的時候也是一樣。畢竟在軍隊改革或者軍隊建設轉型期,老的能力正在逐步喪失,新的能力還沒有形成。
任何軍隊改革都需要一段相對和平的穩定期,如果在此期間有大的動作、大的動蕩就不是一個改革的好時期,俄羅斯軍隊現在就處於一個改革的好時期。周邊安全形勢穩定,大國關係穩定。如果說有問題的話,主要是國內經濟問題。恰逢這個時期,俄羅斯軍隊通過改革,在有限軍費的支撐之下,提升戰鬥力減少人頭費、增加裝備費,完成軍隊重新組合,對作戰效能提升確實是有幫助的。
當然這裏還需要一些魄力,因為任何軍事改革——尤其這種大幅度調整改革,涉及軍隊的轉型,涉及軍隊原有的方方麵麵利益。這個調整、改革,實際上是利益的重新組合,利益的轉移。對原有這些利益集團也好,對原有利益範圍也好,將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說這也是改革的通病,任何國家的改革都麵臨這樣的問題,美國的軍事改革也不例外。
改革之前,歡呼改革的人到改革真正來的時候,往往成為反對改革的人。就是利益分配、利益調整對自己產生影響的反彈,這種利益影響有時候超出個人了——對個人當然毫無疑問是有影響的,它還涉及各個軍種之間的平衡、武裝力量與經濟建設之間的平衡、軍職官員與文職官員之間的平衡,多重平衡可能要被打破,出現重新的調整,影響還是相當大的。
所以鄧小平同誌講過一句話:改革就是一場革命。改革對專業團體利益格局衝擊巨大,對傳統觀念衝擊巨大,對原有體製衝擊巨大。能不能通過堅定的決心把改革推進下去,並且取得成果,這需要領導人的膽略。
可以說,軍隊的改革必須經過一個陣痛期,然後才能獲得鳳凰涅槃般的重生。中外軍事改革因為怕疼退縮的例子很多,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軍事改革實際上並不成功,也不徹底,就是因為各種利益、觀念、思維的羈絆,或者意誌不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