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的發展,之前叫戰略經濟對話,沒有一個“與”字。實際上,這個“與”字是很有講究、很有意味的。過去中美之間的對話,隻是經濟問題對話,也就是經濟方麵的戰略問題對話。從2009年、2010年開始有所改變,金融危機之後,中美雙方達成共識,成為戰略與經濟對話,不僅僅是經濟方麵的戰略問題,更是戰略問題和經濟問題的對話。一字之差,差別很大。
之前的對話,有國務委員參加,沒有軍隊代表參加,這次馬曉天副總參謀長的參加是個非常大的進展。他原來是國防大學的校長,作為代表團成員參加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這昭示著中美雙方關係的全麵性,不僅僅是經濟,同時包括外交、政治、軍事。
中美軍事關係可能是最敏感、最容易受到傷害的,一旦出了問題,雙方都不由自主地采取一些停止交往的措施,軍事上相互不信任,關係恢複時間很長。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涉及的軍事問題,主要就是怎樣尊重中國的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中方並不要求與美國協調在非洲、太平洋、美洲、中亞的利益。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要保持全球的行動自由,保持對全世界所有重要資源、重要通道的控製。而中國奉行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這是雙方一個非常大的分歧點。
對台問題美國人最不願意談、最不願意接觸,卻願意談別的問題。如果中美之間在台灣問題上不能相互諒解、相互尊重,那會很麻煩。因為台灣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麵對這樣敏感、要害的問題,中國的執政者都不會有任何猶豫。對美國來說,台灣在美國的萬裏之外,作為美國戰略棋盤的一個棋子,它不願意放棄並希望其發生作用。所以,如果說中美之間的分歧,這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在這點上不能夠相互理解、相互認識、相互尊重,那麼中美關係會有很大的麻煩。因為它影響的絕不僅僅是中美雙方的軍事關係,會直接反映到政治關係,甚至到經濟關係中去。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前亞洲事務主任傑弗裏·貝德認為,中美安全對話,低於當年的美蘇水平。其實他這個估計本身就有點過高。
從雙方力量對比來看,中方並沒有達到當年蘇聯的程度。當年美蘇戰略和武器,基本上是勢均力敵,蘇聯的彈頭要比美國多,美國的運載工具要比蘇聯多。而在戰略武器層麵,中國與美國相去甚遠。
比起當年美蘇對抗,中國的強項在於中美經濟的交往。當年,美國與蘇聯相互劃分獨立的政治體製、軍事體製和經濟體製,雙方幾乎不相往來,經濟貿易量很少。今天,中美貿易量很大,兩國間的交易量達到近4000億美元。這是蘇聯遠遠達不到、望塵莫及的。
所以,中美關係與過去的蘇美關係有完全不同的特質。如果以過去蘇美關係分析,無法有效地理解中美關係,而且也無法駕馭這個完全不同的關係。
陳總長訪美
中美軍事關係,矛盾很多,導致中美軍事關係首先受損,進而國家關係受損。實際上,從對危機的管控來看,雙方都在探討如何建立一種新型的中美軍事關係——就是雙方有沒有合作的準則,建立關係、認定的準則。
對於中方提出相互尊重合作互惠的問題,合作、互惠可以講,至於相互尊重,美方始終往後閃,不太願意承認。
相互尊重,是中美新型軍事關係中很大的障礙。就中方而言,建立任何國家間關係,相互尊重是必然的。而美方卻認為,相互尊重是國家對國家實力的尊重。
比如說美方太平洋總部司令出訪中國,要求中方總參謀長會見。對於中方而言,美國太平洋總部司令相當於中國一個戰區的司令。而美方認為太平洋總部和中國最高軍事長官平起平坐。
美國在太平洋總部經常召開太平洋地區的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會議,很多國家都參加。其實這個會議很荒謬,美軍一個戰區司令,在夏威夷召集環太平洋各國的國防部長或者總參謀長參加會議。這是中美講的相互尊重嗎?
美國人的尊重是對實力的尊重,如果沒有足夠實力,想相互尊重很難。2011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訪美,提出建立相互尊重、合作互惠的中美新型軍事關係。美方對此提法加以默認,至少表明了它對中國上升的國家力量一種不情願的承認。
此次陪同陳炳德總長訪問美國的七位解放軍將領當中,既有總部負責作戰、情報和外事的高級將領,還有三大軍區、四大軍種的高級將領。網上對於中方出訪的八位高級將領有過多解讀,包括一些媒體評價,說中方總長出訪,挑選陪同人員十分重要。
其實,這隻是一個例行活動,對中方意義很大,卻有局限,並不是說中美關係通過此次訪問就會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陳總長的出訪班子,是一種例行選擇。無論是誰去,都要完成一種選擇,至於是不是代表一種重要的意義,不必做過多解讀。
因為中美軍事關係將進入政治化、常態化。過多地解讀,恰恰就證明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然而,畢竟中美關係時好時壞,麻煩的時候比較多。所以,要理性看待此次中國總長時隔7年的出訪,國外的媒體不由自主地做了過多解讀。
中美雙方在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舉行了首次戰略安全對話,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說中美兩國同意啟動亞太事務磋商。有評論稱,中美對話已經從試探、吵架,發展到具有建設性。
從試探、吵架,過渡到建設性,也要冷靜地對待。建設性一樣是吵架,好朋友之間也會出現爭吵,更何況美國對中國猜疑這麼大,爭吵是難以避免的,並不是說從吵架到建設性,就不吵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