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曆史上,從漢朝之後文武分家。文武分家帶來很大問題:文的舞文弄墨,武的隻是粗俗之人弄武了。後來社會上流傳很多什麼“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等俗語,對社會文化、社會心理影響非常大。
在全球化進程中,中華民族要想真正崛起,這是我們必然要邁出的心理障礙。西方從中古到近代,一般人當不成兵,貴族才能當騎士,入伍打仗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西方尚武精神非常強,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特點,當然我們不像他們那樣窮兵黷武,通過侵略擴大自己的地盤。我們不是這樣,我們是捍衛我們的安全、保衛我們的既得利益。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也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
毛澤東主席以前就講過,一支沒有文化的軍隊是一支愚蠢的軍隊。
陳毅元帥也說過,過去我們與國民黨打仗,我們比素質是比不上人家,如操場動作、內務管理,我們關鍵在於領導層的優勢,就是旅以上戰役指揮比人家強,統帥部的戰略指導比人家強。
而今天我覺得我們的基層正在發生變化。
這變化是:基層素質正在提高,從基層士兵開始到基層軍官素質正在提高。素質的提高可以從根本上推動軍事變革,這些人素質很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我們在軍事變革中成本代價有可能變得更低一些。
有個連隊進行過這樣的統計,就是入伍的新兵是90後,而且新兵相當一部分是網民,在家上網很熟練。新戰士中網民占了相當大的比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將來我們要真正完成軍委賦予軍隊的任務,為打贏一場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做準備,入伍的時候新兵就很熟悉網絡基礎知識,這實際上是軍隊素質的提高,為軍隊下一步掌握信息化裝備和適應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行動,毫無疑問帶來了非常大的推動。
當然這些人管理起來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他們自己的主意、名堂太多,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你要看到在信息化條件下,這些人實際上給我們軍隊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他們帶來了最鮮活的東西,是為軍隊下一步軍事變革、完成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準備最新鮮的養分。
中央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且用刻不容緩來形容這種緊迫性。加快經濟方式的轉變,對部隊的影響就是軍隊戰鬥力生成模式要發生轉變,軍隊戰鬥力生成由過去的數量規模型,要變成質量效益型。我們以前主要依靠人員和裝備的數量保持和形成軍隊戰鬥力,今後我們必須走一條質量建軍的道路。
質量建軍從根本上來說,對個體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對每一個官兵的要求非常高,非常強調個體的力量。單個的素質非常高之後,就有可能出現以一當十的問題,就能極大地提升軍隊效能。在這點上,我們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教育資源,完成軍隊文化水平提升,完成軍隊總體素質的提高。
我當初入伍的時候也是技術兵種,部隊要辦教導隊從頭教士兵什麼是電、什麼是交流電、什麼是振蕩、什麼是回波、什麼是正負極這些最基礎的。部隊要進行大量的培訓,花費大量的資源,培訓出來的士兵服役一兩年就複員走了。
今天不單單是大學生入伍,另外還有一條附加新規定,職高學生應召入伍成為軍隊的士官,這是非常好的渠道。比如我們今天還在搞駕駛員培訓,實際上在入伍大學生中,有一批都已經拿到駕駛執照了,有一批人拿到了計算機證書,他們都具有這些技能。
這些技能是社會給的,在這種情況之下,這種軍民融合,通過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培訓能力的極大增強,實際上減輕了軍隊的負擔,使我們的選擇餘地更大了。士兵是職高畢業或者專科、本科過來的,入伍後經過部隊專門的戰術技術性能培訓之後,就能夠迅速進入到部隊中來,以自己的技能為部隊提供服務。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軍隊建設廣泛利用社會資源,不但很有效地完成軍民融合,而且使軍隊培訓成本大大降低,使他們今後的轉業安置也變得簡化了,對軍隊的進出都有很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