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決策和責任,我們一方麵要做好思想準備,另一方麵要做好能力的準備。

思想準備要齊頭並進,實際上完成一種思維模式的轉型,從過去單一近岸防禦的思想轉化成在一個更大的範圍維護中國海洋權益、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我們講海軍轉型,當然有很多很專業的話,如果不是搞海軍的話,可能不一定聽得懂,但是我們從這個角度一講,就能明白,就是如何維護我們變化發展的國家利益。我們的軍事力量,尤其海上力量,如何在維護國家利益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這是新世紀中國海軍既光榮又艱巨的任務。

參加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的,有美國海軍拉夫黑德上將。拉夫黑德是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實際上是美國海軍一號人物,這是美國海軍方麵所做的一個非常友好的表示。

還有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海軍各個層麵的領導,都到中國來訪問,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友好的表示。

當然這種友好的表示,也隱含著對我們力量的注重。如果單單是友好的話,美國沒有必要派海軍的第一號人物來。從美國海軍來說,這是對於發展迅速的中國海軍和海上力量,表示出一種中國海軍應當得到的尊重。

像中國海軍司令吳勝利2007年4月訪美的時候,他就得到過這種尊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在五角大樓外歡迎他,美國國防部長、美軍參聯會主席、海軍作戰部長都在五角大樓裏邊等他。

這絕不是五角大樓或者美國三軍係統對吳勝利司令個人的尊重,這是美國最高軍事當局,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力量的尊重。這種軍人之間的尊重,絕不單單是一個禮節的問題,它第一是對你力量的認識,第二是對你力量的承認,這點認識和承認都是很重要的。有這種充分認識和承認才真正能讓一個國家維護自己的安全。

中國作為內陸國家,有2萬公裏的陸疆,但是我們還有1.8萬公裏的海疆。

我們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對陸疆的宣傳是足夠的,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我們有960萬平方公裏領土,這指的是我們的陸疆。但是從小學到大學,相當多的人不知道我們有300萬平方公裏的海洋權益,這是我們的海疆。

12海裏領海,然後毗連經濟區,然後200海裏專屬經濟區,這個範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所認定的,我們有300萬平方公裏海洋權益。

這是我們教育中確實存在的一個問題,實際上對於一個民族事業是有影響的。我們的一寸土觀念,好像守住每一寸土地就可以了,實際上聯合國也劃歸了我們管轄的海洋權益範圍。這300萬平方公裏海洋權益,包括海底的油氣構造、海底錳結核礦、海水潮汐的利用等,至於漁業資源就不用說了。

實際上,海洋是人類發展的大自然寶庫,對這一部分我們的認識是不夠的。

根據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的曆史經驗,我們的主要危險來自海上。1840年,帝國主義國家從海上過來入侵,八國聯軍、英法力量迫使我們簽訂屈辱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北京條約》等。所以我們習慣把海上看成威脅的方向。

我們在今天看,海洋不是威脅的方向,海洋是發展的方向。這是一個民族思維做出的很大的轉變。當然也有安全的威脅,但是總體來看,有沒有克服威脅的能力?我們海軍建設就是本著這一點的。中國人民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海洋權益,隻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把海洋真正作為一個發展的方向。

這種觀念的變化,當然不僅僅是軍隊,還包括地方。

海軍節就是非常好的契機,通過海軍節,從小範圍來說,讓國民、讓世界認識新中國海軍建設;從大範圍來說,實際上讓我們國民從一個更大的範圍認識中國的海洋權益,也是從一個更大的範圍讓世界看到,中國人對自己海洋權益的認識和對自己海洋權益捍衛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