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南粵窘境 後 記
人生最美妙的階段,莫過於天真爛漫的童年與充滿幻想的少年。然而,十年動蕩,剛巧伴隨著我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在紅衛兵的高呼聲中與戴高帽遊行的銅鑼聲中,寶貴的青少年時代我就在懵懂中度過,在考試“交白卷”光榮的時代背景下,我全然不知道中國還有法官這麼一個職業。誰料到自己後來會當上一名法官並出版了這本書?
最初想把辦案過程記錄下來是那次河北出差回來。火車上擠得水泄不通,要不是那袋巨款,我實在無法預料,真要在難以站立的車廂裏擠上十七八個小時,我能否堅持到家而不倒在車廂裏。
於是,一篇小小說《乘車》有感而發,沒想到,居然在《常州法學》雜誌上發表了。從此,把辦案情況記錄下來的想法就在我的心底萌生。
從完成第一篇《京畿槍聲》初稿,到現在的正式出版,一路走來,領導的支持與關心、朋友的幫助與鼓勵,無不使我感到溫暖與欣慰。
莊旦良、歐陽捷,當初為了此書以什麼體裁來表達,我們爭得麵紅耳赤。特別是馬中原老師,反複強調不管是小說還是紀實,一定要注意文學性。雖然在幾年前他因病已經悄悄離開了我們,但他曾經的提醒,使我的這本辦案紀實有了一點文學色彩。七十歲的奇石界老前輩、觀賞石美學老師雷敬敷,在我修改稿件的半年多時間裏,我的每一篇文章,他總是認真地提出了具體的增刪建議,同時,每一次都給我莫大的鼓勵與信心。
讓我感到欣慰的是,這本紀實還在修改期間,就得到了常州市武進區委宣傳部及武進文聯的肯定,成為今年武進區文化產品創作扶持項目。
當然,要不是武進法院領導與同誌們的支持與幫助,《清流飛花——女法官辦案紀實》也許要到我退休之後方能出版,是潘桂林院長的鼓勵使之得以提前與讀者見麵,而且,他對本書提出了許多建議,使這本紀實更加豐滿厚重。
特別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法學家龍翼飛教授,在百忙中冒著酷暑為我寫序,使我在興奮感動之餘,又有了幾分不安。
誠然,要不是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這本紀實也難以這麼快地順利出版。還有許多領導、編輯、朋友都給這本書獻計獻策,塗克冬???慶勝作家、柏萍夫婦……他們無不盡心盡力。
總之,對幫助、支持和關心我的所有人道聲衷心的感謝,是你們使這本書又增添了許多人文的內涵,感謝你們!
在此,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丈夫與兒子,要不是他們近三十年來的理解與默默支持,就沒有我這個法官的今天,也就沒有這本紀實的存在。
此外,書中所涉及的單位名稱、人名及地名均為化名。作為一個寫裁判文書的法官,寫作水平與專業作者存在一定的差距,書中難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敬請讀者多多包涵並不吝賜教。
吳亞頻
2013年金秋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