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佛羅倫薩大教堂--文藝複興的見證
意大利著名的佛羅倫薩大教堂也叫"花之聖母大教堂",被稱為是世界第四大教堂。位於今天佛羅倫薩市的杜阿莫廣場和相鄰的聖?日奧瓦妮廣場上。佛羅倫薩大教堂本是行會從貴族的手中奪取了政權後,作為共和政體的紀念碑而建造的。大教堂以建築的精致和技術水平高超著稱,幾乎超過了古羅馬和拜占庭的建築。教堂從形製上看雖然大體還是拉丁十字式的,但某些細節突破了教會的禁製,很有獨創性,其穹頂被公認是意大利文藝複興式建築的第一個作品,體現了奮力進取的精神。
這座於1296年由著名的貴族喬凡尼?美第奇出資,花了175年建成的哥特式教堂,規模宏大,裝飾絢麗。和其他大教堂一樣,也由一組建築群組成,其中包括大教堂、鍾塔和洗禮堂。教堂是整個建築群的主體部分,始建於1296年,完成於1462年,當時正是佛羅倫薩的繁盛時期。呈十字形的教堂,大廳異常寬闊,長達82.3米,由四個18.3米見方的間跨組成,形製特殊。教堂的南、北、東三麵各出半八角形巨室,巨室的外圍分布著五個成放射狀布局的小禮拜堂。
佛羅倫薩大教堂尤以八角形穹頂最為著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頂之一,僅中央穹頂本身的工程就曆時14年之久。大穹頂由當時意大利著名的建築師布魯內列斯基設計,對後來的建築影響很深,米開朗琪羅在設計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時就借鑒了它的風格。布魯內列斯基本是普通的手工業工匠出身,由於鑽研了當時先進的科學特別是機械學,精通機械、鑄工,並且在透視學和數學等方麵都有過建樹,在雕刻和工藝美術上也有很深的造詣。後又經過刻苦努力,他漸漸掌握了古羅馬、拜占庭和哥特式的建築結構。為了設計佛羅倫薩大教堂的穹頂,他在羅馬逗留數年之久,在考察各處建築的同時,潛心鑽研古代的拱券技術,測繪古代遺跡。回到佛羅倫薩後,布魯內列斯基便開始製作穹頂和腳手架的模型,接著詳細的結構和施工方案也相繼出台。1420年,在佛羅倫薩政府召集的有法國、英國、西班牙和日耳曼建築師參加的會議上,布魯內列斯基最終成了這項工程的設計者。同年,大穹頂動工興建,1431年終於完成。到1470年,穹頂的采光設施也陸續完工,但布魯內列斯基已經於1446年去世了,沒有看到大穹頂徹底完工的麵貌。
大穹頂是文藝複興早期建築的代表作,也是佛羅倫薩城市建築的標誌性建築,它把文藝複興時期的屋頂形式和哥特式建築風格完美地結合了起來,有著非常明顯的過渡特征,總體穩重端莊、宏偉肅穆。穹頂頂高106米,基部呈八角平麵形,平麵直徑達42.2米。穹頂的結構分內外兩層,內部由八根主肋和16根間肋組成,構造合理,受力均勻。基座以上是各麵都帶有圓窗的鼓座。在中央穹頂的外圍,各多邊形的祭壇上也有一些半穹形,與上麵的穹頂上下呼應,渾然一體。
除大教堂以外,整個建築群中的鍾塔和洗禮堂也是很精美的建築。鍾樓在教堂的右側,高85米,整體屬於過渡時期的哥特式建築風格,用托斯卡那白、綠、粉色花崗石貼麵,非常漂亮。樓內有370級台階,登上鍾樓可俯瞰全城。教堂的邊上還有一座八角形的洗禮堂,青銅大門上雕有著名的"天堂之門"。是雕刻家基貝爾蒂花費21年的傑作,將《舊約全書》的故事情節分成10個畫麵,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是: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該隱殺害他的兄弟亞伯、挪亞醉酒和獻祭、亞伯拉罕和以薩獻祭、以掃和雅各、約瑟被賣為奴、摩西接受十戒、耶利哥的失敗、菲利士人的戰爭、所羅門和示巴女王。浮雕分別鑲嵌在銅門的框格內,現在人們看到的作品是複製品,原件則在大教堂的博物館中長期展出。
除了"天堂之門"外佛羅倫薩大教堂還有許多的藝術珍品,堪稱一座文藝複興時期藝術珍品的博物館。在這些收藏的珍品中有意大利雕刻家多納泰羅的作品《先知者》雕像,意大利雕刻家戴拉?羅比亞的作品大理石浮雕《唱歌的天使》等等。大教堂內陳列著各種繪畫,其中有一幅1465年畫的但丁像。另外,曆史上的許多畫家都曾在此學習人體的透視畫法和各種姿勢,其中有達?芬奇、米開朗琪羅、伯魯涅列斯基、但丁、馬基雅弗利、伽利略等一代曆史巨人,留下許多的人體素描,這些繪畫被稱為人體的百科全書。
佛羅倫薩大教堂的榮耀源於美第奇家族的富有和慷慨,在修建大教堂的文藝複興時期,建築、繪畫、雕塑等藝術都經曆了深刻的改革,並且湧現出大批的藝術家,這些擁有崇高藝術理想的藝術家中有許多都得到了美第奇家族的支持,那麼美第奇家族究竟是怎樣的富有,才有如此魄力。關於美第奇家族的傳奇經曆又是怎樣的呢?
美第奇家族的輝煌
有著"花之都"美名的佛羅倫薩作為文藝複興的發源地,曾經積聚了包括達?芬奇、但丁、伽利略等在內的眾多名人。然而,文藝複興的功勞絕對不能隻歸功於這些藝術家,那些為這些藝術家的理想買單的貴族們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具有傳奇色彩的美第奇家族,就曾支持和資助了早年的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等很多藝術家,並出資修建了許多等建築,成為佛羅倫薩的保護人,佛羅倫薩的城徽就是使用了美第奇家族的百合花標誌。
美第奇家族對藝術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在其保護和資助下,當時積聚在佛羅倫薩的名人眾多。直到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後一個統治者去世後,佛羅倫薩重又陷於奧地利的統治。美第奇家族不僅資助那些未成名的藝術家,還收藏他們的作品,如今保留下來的許多藝術品,都是由美第奇家族收藏的,有不少畫像和雕刻,本身就是為這個家族的成員而作。
美第奇家族和佛羅倫薩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佛羅倫薩是一座具有悠久曆史的文化名城,它既是意大利文藝複興運動的發源地,也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傳說,佛羅倫薩最早興建於羅馬共和國愷撒在位時期,公元前59年佛羅倫薩成為羅馬的殖民地。後又被倫巴第人統治,13世紀時,因羊毛和紡織業的迅速發展而崛起,成為當時意大利重要的城市。那時佛羅倫薩的政治權力由各行會控製,1282年建立起共和國,國家的權力轉移到最有權勢的貴族手中。到15世紀至18世紀中期,美第奇家族掌握了佛羅倫薩實際的政治和經濟權力,長達三個世紀的佛羅倫薩曆史可以說是與美第奇家族的興衰緊緊聯係在一起的。美第奇家族最主要代表為柯西莫?美第奇和洛倫佐?美第奇。
美第奇家族的祖先本來是托斯卡納的農民,後來依靠經營工商業致富,並逐漸獲取政治地位,14到17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他們成了佛羅倫薩實際上的統治者。美第奇家族在興盛時期無人能及,這個家族誕生了三位教皇(利奧十世、克萊門特七世、利奧十一世)、兩位法國王後(卡特琳娜?德?美第奇、瑪麗?德?美第奇),也經曆過三次政治放逐。
喬凡尼?美第奇是第一個進入銀行業務的美第奇家族成員,並且從他開始家族在佛羅倫薩政府有了一定影響力。到喬凡尼的兒子科西莫?美第奇時,美第奇家族已成為佛羅倫薩共和國的非官方國家首腦(當時叫做僭主)。科西莫後代中的一支在以後一直統治佛羅倫薩,直到第一代佛羅倫薩公爵亞曆山德羅?美第奇在1537年被刺殺。權勢隨之轉移到喬凡尼小兒子洛倫佐一世?美第奇的分支,由喬凡尼的玄孫科西莫一世執掌。
喬瓦尼?美第奇奠定了這個家族的財富和政治根基。他在城邦貴族和平民的紛爭中因為站在平民一方而受到擁戴。他富有而樂善好施,身居高位卻謙恭有禮,不善辭令卻見解明達。喬凡尼也是美第奇家族第一位讚助藝術的人,是他開創了美第奇家族親近藝術的傳統。喬凡尼還委任卓越的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修建佛羅倫薩的"花之聖母大教堂",後來這座美麗的圓頂建築在喬凡尼之子柯西莫的繼續支持下完工,在樣式及結構上達成了劃時代的重大革新,影響歐美建築500餘年,至今,大教堂仍是佛羅倫薩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