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過了一個時辰,天色略有些晚。隻見莊門大開,柴進引著三五個伴當,龍行虎步,入得正廳與宋江相見。
柴進見了宋江,略唱了一諾,隻稱道:“端的想死柴進了!天幸今日好風,吹得押司到此,大慰平生渴仰之念!”
宋江連忙回禮,答道:“宋江一介疏頑小吏,今日冒昧前來,還請柴大官人恕罪。”
柴進滿臉堆笑,口裏說道:“昨夜燈花爆,今早喜鵲噪,我就想著會有貴客臨門,但猜破腦袋也了不到是貴兄來。”
宋江見柴進甚為客氣,心中甚喜,臉上卻不露聲色,叫兄弟宋清與柴進相見了。
柴進道:“不敢動問,聞知兄長在鄆城縣勾當,如何得閑,來到荒村弊處?”
宋江答道:“久聞大官人大名,如雷灌耳。雖然之前收過大官人書信,隻恨賤役無閑,不能相會。今日宋江不才,做出一件沒出息的事來。弟兄二人尋思,無處安身。想起大官人講江湖義氣,特來投奔。”
柴進聽罷,笑道:“兄長放心!哪怕是做下十惡大罪,隻要來到弊莊,就不用憂心。不是柴進誇口,任他捕盜官軍,都不敢正眼兒看小莊。我這裏四五十個有罪的人!”
柴進笑罷,命人重整宴席,與宋江分賓主坐下。宋清坐了側首,李應在一邊相陪。四人坐定,十數個莊客並幾個主管,輪替著把盞,伏侍勸酒。
柴進再三勸宋江弟兄寬懷飲幾杯,宋江稱謝不已。酒至半酣,看看天色晚了,點起燈燭。宋江辭道:“小可酒量有限,不可再吃。”
柴進哪裏肯放,直吃到初更天,隻吃得宋江麵皮發紅。柴進在後堂深處又擺下各色幹果、點心,四人輕酌說話。
又飲過幾杯,柴進見宋江酒勁上湧,目光呆滯,便問道:“不知兄長做下什麼事,逃家在外,這番憂心。”
宋江道:“通匪!”
“我還當什麼大事。不知是與何處山寨的哪個首領有交情?”
宋江歎了一口氣,道:“梁山泊晁蓋。他們劫了生辰綱,做下了今年天字第一號大案。後來上了梁山泊,火並了王倫。”
柴進聞言色變,所謂龍有逆鱗,虎有虎須,輕易動不得。這梁山泊王倫一事,正戳在王倫傷疤上。柴進乃大周皇帝苗裔,大宋世代國賓,少受挫折。但凡他要辦的事情,很少沒有辦不成的,因此自視甚高。梁山泊之主明為王倫,實則為柴進。梁山泊剛易主時,人心不穩,是絕佳的反擊時候。然而晁蓋大手一揮,把生辰綱許多金銀分給眾嘍囉,勉強渡過這個關口。隨後等柴進得到消息,又趕上黃安圍了梁山泊,片言傳不到泊子裏麵去。待戰過黃安,大勝之下,嘍囉們大多被晁蓋折服,人心皆定,晁蓋等人已初步站穩腳跟。沒了眾多嘍囉們,隻憑柴進那十幾個做頭目的心腹,渾身是鐵也打不了幾根釘,給晁蓋添亂還可以,但要是想重奪梁山泊,打死也戰不過晁蓋等人。
若是柴進帶了人上梁山去,或許還有可能。然而柴家不是一般人家,別人誰落草,官府咬咬牙都能忍,唯獨柴家不行。這柴家不落草時,都是曆代趙家天子的眼中釘、肉中刺,隻是礙於顏麵,硬生生生忍了;若是柴家有人落草,肯定是先按一個謀逆的罪名,然後名正言順收回丹書鐵劵,派出大軍,滅族了事。而且梁山泊離汴京五百裏不到,別看眼下官府大軍遠征西夏,隻要柴進去那落草,官府便西夏不打了,也會調集西軍精銳與柴進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