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宋江教唱章台柳(3 / 3)

宋江已經有了主意,問那女子:“你可會唱薛仁貴千裏送釧娘?”

這曲子很有名,本是趙匡胤千裏送京娘,說的是當年京娘姓趙,山西永濟人,年方十七歲,隨父去曲陽燒香還願,不料路上遇到強盜。幸好遇到發跡前的太祖武德皇帝拔刀相救,千裏送她回家。但在酒樓坊間傳唱太祖之事總是不雅,便有人便把太祖換成了唐時薛仁貴,把趙京娘換成了王寶釧,隻是歌者聽者皆是心知肚明。

章台柳道:“聽過,不過從沒唱過。”

“你回去先練練,明日到這……,不,到八仙樓找我。”宋江本想讓那女子再來烏龍院,怕自己忍不住沉溺於男女之事,便讓那女子去八仙樓。

那女子走後,宋江提起一支高麗特產的猩猩毛筆,仿薛仁貴千裏送釧娘的曲調,寫了一出宋公明大戰黃泥山,又覺太過自吹自擂,忍痛刪去大幅篇章,給朱仝、雷橫等人與那普通軍士加了些許戲碼。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水滸臥底’,更全更新

第二日,散過早衙,宋江邀了朱仝、雷橫來到八仙樓,自有石勇迎上三樓雅座,那章台柳已等候多時。

宋江便讓那女子先唱,果如宋江所料,那女子歌喉唱起那溫軟秀麗豔詞頗為刺耳,但唱太祖這千裏送京娘,一條棍棒打遍十八座軍州的英雄壯舉,卻正得益彰。待唱道最後,太祖皇帝所作《詠日》:“欲出未出光辣撻,千山萬山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殘星趕卻月。”更是蕩氣回腸。

這等唱法,朱仝等人聞所未聞,隻覺說不出來的好聽。宋江又把‘宋公明大戰黃泥山’給了章台柳。章台柳昨日苦練半夜,曲調已極為嫻熟,隻略一通詞,便全曲唱了下來,中間偶有磕絆,全因歌詞未熟之故。

曲中因朱仝有美髯,誇做下凡關羽;雷橫臉黑,誇如再世張飛;宋江自己倒沒敢自比劉備,隻遮遮掩掩比做今之孟嚐。尤其是最後仿太祖皇帝《詠日》所做“浩氣衝天貫鬥牛,英雄事業未曾酬。手提三尺龍泉劍,不斬奸邪誓不休!”四句詞,更把宋江那種大勝之後因呂方逃走的遺憾與奮進之情說的栩栩如生。

待唱罷,宋江道:“兩位賢弟,便讓這詞在酒樓傳唱如何?”

石勇拍手叫好,道:“隻要來酒樓趕趁的,都得唱才行,還要唱的好。”

“哥哥,這曲子我們哥幾個關起門來聽倒無妨,若是傳唱出去隻怕有些誇大。”朱仝紅了臉道,隻是他本來就是紅臉,因此不顯。

宋江道:“略有誇張也是好的,這卻是為了鄆城一方百姓。眼下盜賊四起,若是有那想落草的,聽了這曲子,嚇的都往臨縣去,再誇大十分也不過分。”

朱仝聽了不語,雷橫倒想的長遠。他對石勇道:“這事終究不好讓外人知道,而且哥哥平日公務繁忙,日後再有這等事,便著落在兄弟你頭上。不要等哥哥發話,隻尋幾個有文采的讀書人編了曲子讓來酒樓趕趁的唱就行。”

石勇答應了,道:“有人不喜聽曲,專好聽說書,還有喜歡聽花鼓戲的,我一並安排了去。”

“花鼓戲便算了,隻有本地人喜歡聽,隻要尋那種流傳廣的,不拘形例,話本、年畫、剪紙、皮影都可,便一時不及,也不用慌。這是水磨的功夫,慢慢來便可。”宋江道。

章台柳鼓起勇氣道:“小調、曲子詞、山歌、貨郎詞奴家也能寫。奴家願盡綿薄之力,還望押司不棄。”

宋江笑道:“好,沒看錯你。不叫你白忙乎,每月給你二兩銀子常例錢。你那些相識,也可叫她們來,給她們每月五分銀子常例。”

自此章台柳便在八仙樓專唱這種曲目,再有後來到八仙樓唱曲的,石勇都先考察一番,不會的都不收,會的留下。因八仙樓這裏生意紅火,還有常例錢拿,許多歌女都彙集八仙樓,此是後話不表。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水滸臥底’,更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