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武鬆繡巷尋貞娘(1 / 3)

先表下這張老教頭一家來曆。張老教頭本姓張,名鵬飛,早年是漢人,後來因奸臣迫害,逃亡到夏國,機緣巧合做了夏國邈川關太守。宋國王韶河湟開邊時舉薦周侗為將,周侗便帶著大兒子周雲清領兵出戰熙州。攻下熙州之後,在邈川關下,周雲清遇到張鵬飛的女兒,也即張貞娘。兩人一見生情,張貞娘嫁給周雲清,並隨父降宋。隨後在張鵬飛力助下,周侗率大軍奪取湟州。

可沒過多久,蔡京上台,見周侗名聲大振,嫉恨在心,不顧師老兵疲,強命周侗連續作戰,去攻打河州。結果周侗大敗,周雲清不幸戰死沙場,張貞娘年紀輕輕就成了寡婦。

周侗敗後,與張鵬飛一起被蔡京雙雙貶到禁軍做教頭。當時林衝是周侗手下的一名護衛,與張貞娘漸生情意,周侗看在眼裏,後來便將張貞娘改嫁給林衝。因心傷周雲清之死,張貞娘與張老教頭一直不讓林衝上沙場,這才有了後來林衝做臥底之事。

林衝刺配滄州之後,張老教頭將張貞娘接回自己家中,日子還能過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張老教頭畢竟上了歲數,又悲憤林衝遭遇,不幸中風,雖然及時救轉,但雙手哆嗦,左手還拿得住碗,右手卻連筷子都拿不住了。因他是降將出身,以前蔡京怕失了朝廷體麵,不敢迫害過甚,隻是貶官了事。然而這番中風,卻被蔡京抓住把柄,以老病為由把他開革,失了俸祿。

林衝到了滄州後,小旋風柴進為賣個人情給他,暗中周全,把張貞娘安排進了文繡院做刺繡過活,日子很是清苦。

說起文繡院,來頭不小,是宋國六監九寺之一的少府監下轄的官辦繡院。因徽宗天子好奢,喜歡刺繡,在十年前設置了文繡院。那裏有三百多名繡女,別的什麼也不幹,整日專為帝主妃嬪刺製衣服用品。

當時刺繡十分流行,大相國寺每次逢廟會時,佛殿兩廊價錢最貴的攤位都是賣繡品的,擺滿了各種領抹、花朵、珠翠頭麵、花樣璞頭帽子。那時文繡院有一批技藝高超的匠人,是最輝煌鼎盛之時。日後聞名天下的江南刺繡,大多是後來宋國動蕩時遷到江南的文繡院刺繡藝人所傳。蘇繡、杭繡的許多世家們常說他們籍貫是中州汴京。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水滸臥底’,更全更新

當初高世德迫害林衝,因是假裝,所以並未殃及林衝家人。張貞娘初進文繡院之時,有柴進的情麵,處境還不錯。

然而好日子不常有,有那少府監新上任的官員,不明就理,為了討好高衙內,連柴進情麵也不顧,不許張貞娘在那裏過活,將她開革了出去。好在張貞娘手藝已成,當時大相國寺東有一條街,家家後院刺繡,前門售賣,叫“繡巷”。張貞娘便去那裏租了個小鋪子過活。

武鬆與秦玉蘭一路尋到繡巷,隻見繡巷兩側鋪子,擺掛著各色繡品。不管山水樓台還是人物花鳥,都是針線細密,不露邊縫。女紅之巧,絨彩奪目,十指春風,較畫更佳。

武鬆在巷口找人問了,一聽是找林衝娘子,便道:“巷子最裏麵的‘四季春’就是。”

二人便往巷子裏麵走,隻見人來人往,女子居多,看衣著打扮,多半是丫環使女模樣,偶有青樓女子三五成群招搖過市——此地往西不遠是錄事巷,北麵一些是小甜水巷,都是妓館雲集的地方。女子多的地方自然少不了猥瑣男子出沒,一些破落戶在這裏挨挨擦擦,不在話下。

二人來到四季春門口,隻見那鋪麵雖然不大,又在巷子深處,但客人著實不少。一來是張貞娘手藝高超,二來是巷子裏人同情林衝遭遇,自己店裏沒有的貨品,都介紹到四季春來。武鬆見那店裏鋪麵太小,擠滿了人,不想耽誤店中生意,便在一旁邊看邊等。

店中一年約三十女子忙著招呼客人,她生得腰如楊柳,細挑身材,瓜子臉上雖是稀稀多幾點微麻,也難免天然俏麗,如洛神出水般豔麗驚人;旁邊有一身材略矮,杏眼桃臉,一股嬌憨之態的使女打下手,正是張貞娘與使女錦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