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結拜完畢,翠蓮改了稱呼道:“大哥,如今不去渭州了吧,我跟你回五台山便是。”那時夫婦近親結婚較多,是以多用兄妹相稱。
智深道:“金小娘子,五台山清苦,何不到渭州碰碰運氣?”
翠蓮瞪了智深一眼,道:“你我既以結拜,便叫我翠蓮便是,無人的時候可叫我小名蓮娘。便是鄭家富比鄧通,貌如潘安,我也隻隨著你去。”
智深想自己風餐露宿倒無妨,但帶著翠蓮闖蕩總是不便,便同意道:“好,我隻叫你翠蓮便是。此去五台山往北走回頭路勢必要經過延安府,萬一遇上你家人,恐多生是非。不如先往東到介休縣——那裏還有一個徒弟要帶回五台山——然後折向北,經由太原府回去”。
之前智深曾答應過仇瓊英,回程時帶她上五台山傳授武藝,所以才如此安排行程。
翠蓮自無不允,上馬二人繼續東行,沒走多遠便遇到個繁華集市,智深與翠蓮到了成衣鋪,買了衣衫換了,又找家車馬店買了馬車,讓翠蓮在車內安歇,直奔介休縣而來。
翠蓮自覺已與智深拜堂,便以妻子自居,細微處照顧智深無比妥帖。智深初見翠蓮麵便覺親近,這些日子溫言軟語朝夕相對,更是其樂融融,隻願永遠如此行下去才好。
湯隆那馬腳力甚健,加上西北常有戰事,驛道平整,二人路上約莫行了十餘日,便到了介休縣。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水滸臥底’,第二卷最新章節在那裏放鬆)
仇瓊英家在介休縣東南,名叫綿上。春秋時名士介子推隱居於此,晉文公求之不獲,就把綿上之田作為介子推的封地。
智深一路打聽,到了瓊英莊上,莊客報與葉清知道。
葉清喜出外望,急忙帶了瓊英前來迎接。
瓊英見了智深,搶上來拜倒在地:“大師,這些時日弟子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大師。”
瓊英想念智深,是心急報仇,為了早日學武。然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翠蓮自那日結拜後,便以智深妻子自居,一顆芳心掛在智深身上。智深雖未與她圓房,她隻當道路上不便,也未多想。瓊英已有十一二,仁宗皇帝時為充實人口,便曾下令讓男子十五歲娶,女子十三歲嫁。翠蓮聽了瓊英這番言語,又見她臉推三月桃花,眉掃初春柳葉,雖略有稚氣,但也是個百伶百俐小美人,不由心中泛了醋意,心中暗自盤算。
智深雙掌合什行禮,道一聲佛號,扶瓊英起來,又與葉清見禮。那邊翠蓮與瓊英和葉清也各自見禮。
葉清命莊客整治宴席,在後院涼亭請智深坐了首座,翠蓮與瓊英坐了側首,自己在下手相陪,各自敘話。
葉清道:“小主人每日天不亮就習練疾跑,現下一個時辰五十餘裏都能走下來。”
魯智深吃驚道:“當真麼?灑家她這個歲數時一個時辰都不到五十裏路。”
“當真。”葉清上下打量了魯智深:“大師想來身形太大,因此跑的慢。”
“灑家那時並沒有這麼胖。”
瓊英插話道:“若是天氣好時,六十裏地也不在話下。”
智深讚道:“難得你能吃這份苦,日後定然是個技擊高手。”
“我見她進益快,教了她幾個粗淺套路。”葉清知自己技擊水準不算高手,怕給瓊英教壞了,因此一直不教瓊英,隻是實在被她糾纏不過,才傳了幾個套路。
瓊英道:“那套路不好用,我與人比試過,許多招式都用不出來。”
“我就知道!那群小子要不是讓著你,早把你打壞了。”
魯智深哈哈笑道:“打鬥用套路打才是門外漢。你非要用套路去打,自然不對了。打鬥時,法不過攻防,術不出奇正。然而局勢千變萬化,是全攻,還是半攻半守,或者是全力防守,都要看局勢而定。光靠套路,贏不了高手。”
瓊英問道:“那學套路有什麼用?”
“學套路,用散手。套路容易學,還可打熬筋骨。對拆時用套路,能讓你把許多招式的動作變成本能,出拳腳時不用想,反應快。套路學的好了,打鬥時套用它的精髓就行。葉主管教你套路,是高明的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