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魯智深赤鬆林戰史進(3 / 3)

另一個閑漢勸道,“省省吧,那高二現在可喚作高俅。誰讓咱倆當初沒機會抱上官家的大腿?誰能看出當年的端王竟然得了帝位?”

“這朝廷,沒有賢臣,酒肉糧菜價錢一日比一日貴。高二那破落戶都能當太尉,我看這好日子是不長久了……”

高俅坐在馬車上往殿帥府行去,他的心情比起那幾個閑漢,那是相當的誌得意滿:“那些小民光道我因為踢球踢得好討好了官家,官家登基後才讓我當了太尉。他們哪裏知道,若是沒有我高俅,官家可坐不上九五之尊之位。眼下苦盡甘來,殿帥府履新之時,便是我大展身手之日!”

待高俅坐到衙門大堂上,所有一應下屬的公吏衙將、都軍監馬、馬步人等,盡來參拜,各呈手本,開報花名。高俅一一點過,不料少一名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王進半月之前就得了病,一直未痊愈,不曾到衙門管事。

高俅看了王進的名字,尋思片刻,不由大怒,喝道:“這廝既有力氣到衙門來呈手本,點名時人卻不在,定然是故意推托有病,藐視上官。左右,快與我拿來。”隨即差人到王進家裏。

王進無計可施,隻好強撐病體到殿帥府參見高俅。他在堂上,拜了四拜,躬身唱個諾,站起來立在一邊。

高俅看了看他,凶巴巴問道:“你那廝便是都軍教頭王升的兒子王進?”

王進稟道:“下官便是”。

高俅喝道:“賊廝,你不過是個教頭,沒兼著官職,還敢自稱下官?武官從一品到九品,共有三十一個級別,你算哪一級的?”

“小的失言了。”王進隻得稟道。這小小的過錯不能怪他:禁軍教頭原本是官職,但在神宗皇帝元豐改製後,才變成了純粹的教職。雖是如此,但非得是精通技擊的人才能當,聲望極高。民間人不懂,仍把他們當做官人。教頭們依著改製前的習慣,見到上司時,也是自稱下官,沒有改過。

“你爹不過是個在街頭賣大力丸的出身,你又能有什麼好武藝?前官無眼,讓你做個教頭,竟然還敢小瞧我。你托誰的勢,竟然敢推病在家,安閑快樂?左右拿下,給我打這廝!——加力打!把你們之前那些手段收起來。”

眾多官差牙將和王進要好,替他求情道:“今日太尉上任,是個好日頭,打人不吉,權且免此人一次。”

那個時候確實有這種說法:新上任的時候做什麼,往往就一直要做什麼,就像晨起如果有不好的事,那一天就不太會順利一樣。

高俅想想,喝道:“你這賊配軍,且看眾將之麵,寄下這頓打,饒你今日,明日再和你細理會。”

王進謝完罪,起來抬頭看了,認得是高俅,暗中歎口氣。

待散衙後出了衙門,王進自言自語歎道:“這番性命定然難保,我道是什麼高殿帥,卻原來是汴京幫閑的高二。他以前仗著學過幾手槍棒,四處耍混,曾被我父親一棒打翻,三四個月臥床不起。他今日發跡,做了殿帥府太尉,我又正好歸他管,可不正是要報仇。自古道:‘不怕官,隻怕管’。這卻如何與他爭?怎生是好?”

王進回到家中,心中悶悶不已,對老娘說知此事。

娘道:“我兒,兵法不是有說嗎,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隻是怕沒有地方去!”

王進道:“母親說得是。兒子心裏尋思,也是這個法子。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鎮守邊庭,他手下軍官有不少曾到過京師,都讚過兒子的槍法棒法,何不逃去投奔他們?那裏和夏寇戰事不斷,有的是用人的地方,足可安身立命。”

當下母子二人商議定了。

王進母道:“我們母子兩個要逃走,別的都不怕。隻是門前張、李兩個牌軍,是殿帥府差來伏侍你的。若被他們得知了,肯定沒法脫身。”

王進道:“不妨。母親放心,兒子自有辦法對付他們。”

不知後事如何,且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