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楊誌路遇戴宗(2 / 3)

“那……那給我來兩個,權且吃個鄉野新鮮。”楊誌雖然覺得那窩頭貴,但還是買了兩個。

雜麵榆樹皮窩頭聞起來帶股榆樹的清香,吃起來卻全然不是那麼回事,又苦又澀,咬到嘴裏幹巴巴的,口水一下子就沒了,嚼著紮嘴,往下咽還拉嗓子。楊誌在軍中也沒吃過這等粗劣之食。他就了好幾壺水,才吃了一個。吃完之後一點飽的感覺沒有,隻覺得肚子裏沉甸甸的。另一個卻無論如何也吃不下去,好歹也是二十文一個,他想了想沒有扔,裝到了袖中。

楊誌回客房打熱水淨了手腳,便上床歇息。睡了一會,卻覺腹內翻騰。楊誌來到後院茅房大解,那榆樹皮不好消化,雖然是腹鳴如雷,可就是不通。

就在這時,有火光從茅房縫隙傳來,楊誌無聊之下往外看,隻見一人舉個火把進了後院。那人四下裏看了一圈,見沒人,低低招呼一聲,有十幾個白衣黑帽的人進來,在院中地上坐了。那十幾人都不說話,院內隻聽到蟲子鳴叫聲和遠遠傳來的蛙鳴。過來一會,有個頭領打扮的人進來,那十幾人齊齊行禮,極為整齊。

那頭領清了一下嗓子,道:“今日韓某叫各位兄弟來,是有三件事。第一件事,我們摩尼教從即日起改名做明教,當今天子崇道抑佛,為方便傳教,外人麵前以前和尚那一套行不得了,隻可用道家。為避人耳目,免遭官府查禁,我們在淮南稱“二檜子”,江東稱“四果”,江西稱“金剛禪”,福建稱“揭諦齋”。各位兄弟日後行走江湖公幹需記得,若是記不住的,出門前專門找我來問。”

“第二件事,濠州遭災,官府賑濟不利,不能眼看百姓餓死。臨淮州有個名叫柳世權的,仗了太尉府高俅的勢,囤積居奇。總壇令我濠州分壇和臨淮分壇一起去他那借糧賑災。這幾日便要行事,各位兄弟備好行李軍器,安頓好家眷,隨時等候號令。”

這柳世權楊誌曾聽說過,他以前是開賭坊的,別人都叫他柳大郎。他平生專好養閑人,招納四方漢子。高俅以前曾投靠過柳大郎,一住三年。後來高俅發跡,柳世權也跟著沾了不少光。這些摩尼教的人去找他借糧,應是有借無還的打算。

“第三件事,江寧分壇有個總壇的聖女飛鴿傳書本壇,若是見到一個臉上有青色胎記,姓木名心的漢子,就暗中照拂他,莫要讓他受什麼傷害。”

楊誌頗為感動,應是龐春霞放心不下,暗中助他。想來在定遠縣阻擋追兵的那幾個人也不是巧合,而是摩尼教的安排。但龐春霞明明是姑婆宮的宮使,這人為何稱她為聖女,楊誌隻道龐春霞還有所隱瞞,也不知從哪就生了一股悶氣間雜著疑惑,好不難受。

有個教徒發問:“韓壇主,總壇聖女又是什麼執事?怎麼以前從來沒聽說過?”

“這次除本教改名做明教外,方教主還把姑婆宮改名為聖女宮,從宮使裏麵選出了三個貞女,叫聖女。方教主有意效仿波斯總教,從三人中挑選一個繼任教主。”

“韓壇主,今日店裏來了個客官,他吃飯擦汗時無意中露出臉上一塊青色胎記,入店時報的性命便是木心。”楊誌定睛看去,說話那人離火把不遠,不是店夥計又是哪個。

“且不要驚動與他,暗中照看即可。”

又有別人問了幾個問題,韓壇主一一都做了指示。隨後這群人悄無聲息的散去。楊誌服內也平息了下來,回到客房歇息。

離京畿越近,越是太平,路也寬闊。接下來的行程很是順利,楊誌這一日已過了應天府,離汴京還有二百裏地。

正行之間,忽然聽到身後有馬蹄聲和銅鈴響。馬蹄聲密如鼓點,銅鈴聲嘩嘩作響,聽得楊誌心中一驚。這種銅鈴隻有金牌急腳才能用。金牌急腳專管運送官府緊急公文和書信,他們騎的驛馬脖子上係有銅鈴,在道上奔馳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撞傷概不負責。如果不是有什麼十萬火急的兵事,一般不會動用到金牌急腳。

楊誌尋思道:“莫非是江南那裏發生民變了?不知龐春霞他們有沒有參與其中。真是世事難料,按我見聞,那裏百姓雖然是水深火熱之中,但離造反還差一些火候。想不到這兩天形勢就急轉直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