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弗朗索瓦一世時期,法國麵臨著嚴重的挑戰。
曆史上,對弗朗索瓦一世的評價也是負麵居多。
弗朗索瓦一世的戰爭野心從未成功,政治生涯也少有驚人建樹。他對藝術的熱心有時也顯得過於奢侈。弗朗索瓦的嶽父和前任路易十二在晚年時曾對自己的繼承人可能會"把一切都弄糟"表示擔憂。路易十二給法國留下了一筆不小的財富:地方封建領主的割據現象基本被消滅,經濟蒸蒸日上並且預算平衡。而弗朗索瓦一世在繼續加強法國的王權時卻大大損害了法國的經濟。
大興土木是巨額浪費的重要因素,與哈布斯堡王朝的鬥爭更是一個毀滅財政的陷阱。結果弗朗索瓦一世便企圖通過征稅來解決問題:對農民征收的賦稅增加了一倍,鹽稅更是上升到原來的3倍,導致人民怨聲載道。
另外,弗朗索瓦一世還發明了一些其他途徑獲得收入:變賣王冠珠寶,出賣王室領地。為了快速得到回報,弗朗索瓦又開始出賣官職,成為這一毒害法國政治的慢性毒藥的始作俑者。
於是客觀地說,弗朗索瓦一世是一個有功績也有錯誤的國王,他在發展文化和提高法國國際地位等方麵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這些成就是以法國的經濟健康為代價的。
弗朗索瓦一世於1547年在朗布伊埃城堡去世。他被安葬在聖德尼修道院,與他第一個妻子法蘭西的克洛德葬在一起。
他的次子亨利二世繼承了王位。不過他的事跡被後人改編成文學作品而流傳,包括維克多·雨果、朱塞佩·威爾第在內的許多文豪和劇作家的作品中都出現過弗朗索瓦一世的形象。
戲劇人生:莫裏哀的榮耀1673年2月17日的晚上,法國巴黎劇院上演一部喜劇《無病呻吟》,擔任主角的是作者本人─莫裏哀。開演前,他妻子懇切地勸他說:"你病得這樣重,就不要登場了吧!"他回答說:"這有什麼辦法呢?假如一天不演出,那50個可憐的兄弟又如何生活呢?"於是莫裏哀忍著病痛參加了演出。劇場裏座無虛席。莫裏哀登場了,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劇中人"心病者"是一個掛著醫生招牌的江湖騙子,沒病裝病,而扮演的人卻真正有病,經常痛苦地皺眉咳嗽,觀眾還以為是莫裏哀表演得逼真,就熱烈地鼓掌喝彩。由於咳嗽掙破了喉管,當掌聲尚未平息時,他的生命已結束在舞台上了。
傳說莫裏哀每寫成一個劇本,喜歡先念給他的女仆聽。女仆聽後總是說好。莫裏哀最初認為女仆文化水平低,不過是討主人喜歡而已。有一次,莫裏哀故意把一個寫失敗了的劇本念給她聽,女仆立刻瞪大眼睛說:"這不是先生寫的!"莫裏哀恍然大悟,原來女仆已經熟知了他作品的風格。
莫裏哀,原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1622年出生,是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家。父親是掛毯商和宮廷室陳設商。他父親曾花錢購買了"國王侍從"的身份,希望莫裏哀能繼承父業,或者做律師。1635年,父親把他送進貴族子弟學校克萊蒙中學讀書,1638年,又把"國王侍從"的身份過到他名下。1639年,莫裏哀中學畢業後,父親還為他買到一張奧爾良大學法學碩士的文憑。但是,莫裏哀自幼就喜愛戲劇,而不喜歡經商。
1643年他21歲時,走出家庭同貝雅爾兄妹等十來個青年組織了"光耀劇團"在巴黎演戲。結果演出失敗,劇團負了債,莫裏哀為此而被拘押起來,後來由他父親作保獲釋。1645年劇團解散,但莫裏哀並不因此而灰心,他又與貝雅爾兄妹一起參加另一劇團,離開巴黎,在法國西南一帶一直流浪了12年。
在這期間,他生活在民間,得以熟悉法國社會,了解人民生活,也學習人民所喜聞樂見的鬧劇和以演技著稱的意大利"即興喜劇",鍛煉成一個出色的戲劇活動家。
1652年以後,莫裏哀成為劇團的負責人,並開始創作劇本。1656年,在裏昂上演了他的詩體喜劇《冒失鬼》。同年,在貝濟耶上演他的詩體喜劇《愛情的埋怨》。
他的劇作受到觀眾的歡迎,劇團的聲譽也因此而蒸蒸日上,以至名聞巴黎。
1658年10月24日,莫裏哀劇團應召來巴黎,在盧浮宮為路易十四演出,得到賞識。路易十四下令把盧浮宮劇場撥給他的劇團。從此以後他就一直定居巴黎。
1659年11月18日,他的《可笑的女才子》上演,這是他在巴黎創作的第一個劇本,矛頭指向貴族。劇本通過兩個貴族青年向一對資產者出身而喜歡模仿巴黎貴族習氣的外省女子求婚時的笑話,嘲笑貴族沙龍文體,也諷刺資產階級矯揉造作、附庸風雅的醜態。戲隻演了一場就被迫停演。經過疏通,該戲才得重演。
1661年,羅浮宮改建門廊,莫裏哀失去了劇場,國王又把王宮劇場撥給莫裏哀劇團。後來,他的喜劇全都在這裏演出。
1661年上演的《丈夫學堂》和1662年上演的《夫人學堂》,是莫裏哀運用古典主義創作規則所寫的兩部喜劇。《夫人學堂》的演出標誌著法國古典主義喜劇的誕生。
《丈夫學堂》則提出了女子教育問題。劇中兩兄弟分別收養兩個孤女,一個嚴加管教,一舉一動都不放鬆;一個任其自然發展。結果是前者教育失敗。劇本反對封建禮教,擁護順乎天性的教育。
《夫人學堂》講述了女孩子阿妮斯在修道院住了13年,17歲才出院,成了個什麼都不懂的白癡。夫權思想的體現者阿諾夫就希望這樣的女子做他的妻室。但封建桎梏經不起真正愛情的衝擊。阿妮斯與青年賀拉斯相愛,設法逃出了阿諾夫的家庭。
《夫人學堂》演出以後,在社會上頓時引起一陣軒然大波。教會和封建衛道者竭力攻擊這個劇本,還散布了許多流言蜚語。莫裏哀便寫了《的批判》一劇來進行反駁。敵對的劇團又搬出攻擊莫裏哀的戲來發動攻勢。莫裏哀也不示弱,又寫了《凡爾賽即興》一劇來奉答。
從1664年開始,莫裏哀的喜劇創作進入了全盛時期,也是他反封建反教會鬥爭最激烈的時期。除了最著名的《偽君子》(又譯作《達爾杜弗》)外,《唐·璜》、《恨世者》、《慳吝人》和《喬治·唐丹》等,都是這時期的名劇。
《唐·璜》(也譯為《石宴》)借一個西班牙的傳說人物,揭露法國貴族的罪惡。主角唐·璜表麵上文雅、瀟灑,還有"自由思想",實際上無惡不作,正如他的仆人所說,是"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最大的惡棍"。他代表了當時社會上那些大貴族,利用自己的身份和特權,為非作歹,橫行霸道。《唐·璜》一劇的人物性格複雜,情節發生的地點多次轉換,而且並不遵守"三一律",是莫裏哀劇作中獨具一格的作品。
《恨世者》(又譯《憤世嫉俗》)是一部五幕詩體喜劇的傑作,它以整個貴族社會作為諷刺對象,揭露貴族階層的腐朽、墮落以及貴族社會內部自私虛偽、勾心鬥角的情景。
男主人公阿爾賽斯特看不慣這一切,卻愛上了專好誹謗別人的風騷寡婦色裏曼娜。他以為遇到了知己,可以成雙配對。但當他要求色裏曼娜拋棄這個自私自利、庸俗無聊的社會時,對方卻舍不得她所誹謗的社會,兩人隻好分手。
五幕散文喜劇《慳吝人》(又譯《吝嗇鬼》)被看作與《偽君子》齊名的傑作。它的主要情節是從古羅馬喜劇家普勞圖斯的《一壇黃金》脫胎而來的。主人公阿巴貢是高利貸商人,他貪婪吝嗇,愛錢如命,與他的兒女形成了尖銳的矛盾。為了省下嫁妝,他要女兒嫁給年已半百的老頭昂賽末,他又要兒子娶一個寡婦,他自己則要不花錢娶年輕美貌的姑娘、兒子克雷央特的情人瑪利婭娜,為此而鬧到父子反目。
克雷央特的男仆臘麥呂史出了妙計,把阿巴貢埋在花園裏的一萬金幣偷來,再對他進行要挾。阿巴貢發現錢幣丟失後,氣急敗壞地追贓,追到了管家瓦賴爾身上,發現他就是自己女兒愛麗絲的情人。克雷央特對阿巴貢說,隻要同意他的親事,便將一萬金幣歸還。正在這時,昂賽末前來簽訂婚約,發現瓦賴爾和瑪利婭娜原是他早先失散的一對兒女,為了成全他們的婚事,昂賽末表示願意承擔全部結婚費用,這才使守財奴阿巴貢同意兩對青年的婚姻。
1669年以後,莫裏哀的創作發生了一些變化。在思想內容上繼續發揮前一時期的主題,在藝術上則著力運用民間鬧劇的藝術傳統。
《布索那克先生》和《醉心貴族的小市民》是兩出舞蹈喜劇,也是兩出嘲笑資產階級虛榮心的喜劇。它們曾由意大利人呂利譜曲,首先在宮中上演。
《布索那克先生》中的布索那克先生是個土財主,為了同一個小姐結婚從外省來到巴黎。但實際上小姐早已另有新歡。一群流氓包圍了土財主,跟著他,捉弄他,開他的玩笑。他反把捉弄禍害他的人當作大恩人,在落荒逃走時還依依不舍地與之告別。
《醉心貴族的小市民》寫巴黎富商茹爾丹一心想當貴人,被別人玩弄卻還自以為樂,當不成本國貴人就當一個土耳其的假貴人。劇中一個人物自豪地聲稱:"一個又有錢又長得體麵的正人君子比一個肮髒而窮酸的貴族可強得多"。
莫裏哀去世後,路易十四曾問布瓦洛,在他在位期間,是誰在文學上給了他最大的光榮。布瓦洛回答:"陛下,是莫裏哀。"莫裏哀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戲劇事業。法蘭西學士院成立後,古典主義文藝理論家布阿洛被選為院士,他曾勸莫裏哀放棄演醜角的行當,這樣便有可能當上院士,獲得當時文人的最高榮譽,但被莫裏哀謝絕了。
莫裏哀以自己卓越的成就,贏得了他在法國和歐洲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在莫裏哀去世之後,法蘭西學士院在大廳裏為他立了一尊石像,底座上刻著這樣的題詞:"他的榮譽什麼也不缺少,我們的光榮卻缺少了他。"歐洲文學的代表人之一--歌德對他的評價則是:"他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他的喜劇接近悲劇,戲寫得那樣聰明,沒有人有膽量敢模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