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漁人堡
生活在布達佩斯的人們都知道,鳥瞰布達佩斯全市風景的最好觀察點便是位於城堡山(Castlehill)上的漁人堡。站在這裏環顧布達佩斯,遠郊,那幽靜深寂的景色還會使你不由得想起"歐洲四大鬼宅之一"的主人--李·克斯特伯爵夫人。
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的城堡山上,有一座具有古羅馬風格、造型別致且麵向多瑙河的建築,這就是漁人堡(Fisherman's Bastion)。
漁人堡建於1905年,最早這裏曾是個漁市,後來漁民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修建了此堡,作為防禦之用。漁人堡的名稱源於中世紀時期。當時,漁夫們負責守衛沿城牆一段的安全,因而城堡便以漁人為名了。
漁人堡是由建築師弗瑞格耶斯·舒萊克於1895年至1905年間設計並建造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漁人堡遭到了一定的破壞,於是建築師弗瑞格耶斯·舒萊克的兒子占諾斯·舒萊克在1947年至1948年間負責主持漁人堡的戰後修複工作。
用白色石頭建造的漁人堡擁有眾多的塔樓、發射塔、低牆以及台階,其主要由7座塔樓組成,而且每一座都分別用來象征於896年來到匈牙利的7個馬紮爾人部落。有的人甚至將漁人堡形容為是具有"迪斯尼動畫般奇異"、"具有童話風格"的建築,就像是出現在灰姑娘和睡美人中的城堡一樣。
漁人堡四周環境優美,景色十分秀麗,站在這裏可以鳥瞰布達佩斯全城美麗的風光。如今,漁人堡是布達佩斯市民晚飯後悠閑散步的重要場所,尤其是一對對情侶最喜歡到這裏談情說愛。也許正是因為漁人堡具有如此景致,有人曾做過這樣一項調查,結論是年輕人在這裏進行初吻的比例最高。
如今,漁人堡現已成為布達佩斯著名旅遊景點,每天來這裏的觀光者絡繹不絕。城堡的一部分作為餐廳使用,這個新羅馬風格的建築不僅具有裝飾功能,遊客為了欣賞風光來到這裏,還可以在走廊的餐廳坐坐,點一杯酒來慢慢欣賞四周的風景。
雖然與瑪加什教堂為鄰的漁人堡修建時間比較晚,但瑪加什教堂與漁人城堡間的銅像可是第一位匈牙利國王聖·伊什特萬的。這位國王是匈牙利第一個天主教國王(公元1000年加冕),同時也可以說是匈牙利國的建立者。在漁人堡旁邊,就是著名的希爾頓旅館,而外層茶色的帷幕玻璃映照著漁人堡和一旁的教堂倒影,美麗而迷人。
生活在布達佩斯的人們都知道,漁人堡完全可以稱得上是鳥瞰布達佩斯全市風景的最好觀察點。這座具有歌德式風格和羅馬式風格的城堡,在多瑙河布達岸(Budabank)附近,而且在它的周圍還曾經是漁夫鎮(Fisherman's Town),所以現在漁人堡的所在地在中世紀時期就是一個有著悠久曆史的漁市。
今天,漁人堡是布達佩斯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晴空萬裏時便是遊覽漁人堡的最佳時間,因為在這樣的天氣下可以很清楚的欣賞到布達佩斯全景,甚至還可以看到風景獨特的莫爾吉特島(MargaretIsland)。
漁人堡的信仰:時光燃盡後的純白作為東歐之行的一個不錯的選擇,布達佩斯的陽光熱烈,湛藍天色將天邊本就虛弱的幾朵白雲強行擠得了無蹤跡。行過聳著沒有舌頭的石獅的鏈橋,傳說它的創作者因它而榮光也因它而蒙羞。這兒,就是匈牙利的中心,多瑙河將城市一分為二,河西岸稱為布達(Buda),東岸稱為佩斯(Pest)。
布達城依山而建,綠樹掩映著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古建,層層疊疊。而那座陽光下閃著白光的漁人城堡一定被賦予了最多的青睞與關注。
沿著弧線整潔的大理石台階,你就站在了城堡下,仰望著藍天下的它張開雙臂向兩邊延伸開,如守護女神般堅定而安然。這是一座關於漁人的城堡,原先,臨河而居的漁人在此交易形成漁市,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漁人們為了保衛這興旺起來的市集便在外圍修築了城堡。
登上城堡的巡回廊,滿眼白色挑戰著人們雙目的極限,即便戴上墨鏡,眼底卻仍是一個繽紛斑斕的世界。
綠色多瑙河如玉帶一般緩緩流過,分隔著山上的布達與平地間的佩斯;議會大樓如巨型的彩色多層蛋糕攤開在對岸,那歌德式的怪異尖塔一定是為擺脫對倫敦那座的抄襲而做的準備;還有那座來時會經過的鏈橋,那個擁有希區柯克式結局、自愧到投河自盡的建築師據說又被人發現出沒於城市的某個角落。
中世紀,臨水而築的漁人堡外側臨水,內側則是城堡的圍牆。幾百年前,漁民們就是在懸崖邊壘起一道簡陋的石牆,既攔擋了山風,又護衛了漁市。
1541年8月29日,入侵匈牙利的土耳其軍在洗劫王宮15年後,最終占領了城堡山,而且一駐就是145年。到了1686年9月,天主教聯軍經過75天的浴血攻城,終於奪回了城堡,但是王宮和城牆一片瓦礫,居民也從8,000減到616人,熱鬧了幾百年的漁市也不複存在。
城堡收複後,匈牙利為了鞏固防禦,不僅加固了城牆,而且重修了城外漁民壘築的圍牆,並建了三個碉堡,架起火炮,形成了雙層防禦體係。以前漁市的圍牆,就這樣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漁人堡"。
1867年,奧匈帝國成立,匈牙利進入雄霸中歐的鼎盛時代,布達佩斯也開始了城市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建築大師舒萊克的主持下,不僅修複了瑪加什教堂,為改善市容,還重新修建了漁人堡。由於當時是和平時期,所以設計方案中就沒有考慮防禦功能,而是以新羅馬建築風格築了一道歐洲最別致、最浪漫的世紀風景,為後人留下帝國時代最具詩意、最具想象、最具風格的建築傑作。從1895年到1902年,舒萊克更為建漁人堡花了13年光陰。
漁人堡是用雪白色的石灰岩築成。7座尖塔式的碉堡象征匈牙利先民的7個部落,南北兩條拱形長廊相連。蓬帳般的塔尖、夢幻似的拱廊、唯美的造型、古樸的石雕、回廊曲折,窗孔環連,在童話的舒緩中跳躍著童謠的韻律。散步在白色長廊內,透過秀美的廊柱,可以眺望山下蔚藍的河麵,鈕帕似的橋梁。對岸華美的國會大廈,神聖的教堂,還有街巷成網、樓頂密麻的佩斯全景。據說,世界上最浪漫的咖啡館就在這裏。
夏日,長長的拱廊裏臨時擺上方桌和靠椅,遊客們坐在拱洞前小憩,喝一杯咖啡,品一塊甜點,在涼蔭裏看陽光下的景色,看廣場的遊人、小販、街頭畫家和流浪樂手,還有一對對膚色不同、擁抱親吻的戀人,享受大河上吹來的潮風。如果遊客沒時間光顧城裏的咖啡館,這裏則務必要坐上一會兒,因為隻需小小的花費,就能將漁人堡無法言傳的浪漫隨一杯濃濃的咖啡飲到肚裏,融到自己的情性中。
漁人堡麵向多瑙河,背向瑪加什教堂。南部拱廊環繞著一尊騎馬佇立、手執權杖、頭頂光環的青銅雕像,他就是匈牙利的開國君主聖·伊什特萬國王。基座上有四組浮雕記錄了伊什特萬國王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加冕,立法,建造教堂,征服維也納。正是這位在東西方交鋒中的人物,將匈牙利牢牢地釘在了歐洲的版圖上。
雕塑旁邊就是一座帶著濃鬱匈牙利民族風格的建築--瑪加什教堂。它戴著彩色屋頂,講述在這個來自東方的民族割舍不去的風情,而歌德式尖塔卻生動地說明著它已不光擁有歐化的外表。進入教堂,昏黃的燈光映照出內壁中東風情的花紋壁畫,當然,這一看便是那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入主匈牙利後將其改為清真寺而描上去的。所以瑪加什教堂無論曆史或地位都高居匈牙利之首。
北部拱廊環繞的則是一個被不少匈牙利人稱做"世紀怪胎"的龐然大物:1976年,匈牙利政府與希爾頓國際酒店集團聯手,在建於13世紀中葉的多明尼克教派修道院遺址上,建起了一座豪華的五星級飯店--布達佩斯-希爾頓大酒店。這座包著深褐色玻璃的敦實建築,就象一個黑色的影子緊貼在白色的教堂背後。盡管這座酒店是由匈牙利有名的建築師和古跡修複專家聯合設計,但還是招致許多的嘲弄。酒店牆外殘留的廢墟,更像一排豁開唇的牙齒。
可是這筆帳不該全算在建築師頭上,因為在這樣古老的遺址上,無論如何設計,似乎也難以討好後人。如果一分為二的來說,當很多東方國家還在政治運動中沉浮時,同樣作為東方陣營成員的匈牙利卻已經有了與西方人聯手發展經濟的勇氣,這又不得不令人歎服。這棟擁有323間客房、28個級別、集賓館與會議中心為一體的豪華酒店就像是拆除古老的城牆的矛盾,既是破壞,也是發展。
如果從瑪加什教堂出來繼續上行,就可看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世界文化遺產標誌,這是對這座多瑙河岸邊亙久矗立的城堡山的褒獎。而回過頭,瞥見那根集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靈柱,你會發現原來這個來自東方馬背上的民族在這片土地上早已此消彼長,在蛻變後追隨著那尖端金色的十字架而熠熠生輝。那座直接麵朝大河的白色漁人堡,它歌德式的童話夢境也便再與草原大漠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