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深知一篇篇文章的誕生,乃至一部書稿的形成,從剛開始外出采訪、收集材料到動筆寫稿,從結集到買書號,到出版成書,這需要很長的時間和一筆不菲的資金費用。陳先生僅憑教師的工資以養家糊口,這本來已是杯水車薪,還要供女兒上大學,這就更加的經濟拮據、囊中羞澀了!從經濟狀況上說,他根本無法出版專著,但他有文人的正氣與骨氣,且有知難而進的性格特點。他說:為介紹傳承桑梓人文,更好地推介揭陽新市的優秀人才,這本書我出定了。
省作協培訓回來之後,陳先生著手實施籌款出書的工作。我經常開車陪陳先生一起去找人。但說實在話,傳主們有的確實工作繁忙、日理萬機,陳先生要與他們見上一麵,實在是相當困難。但陳先生很耐心,他頂酷署,冒風雨,晨昏中午出動上傳主的門找人;有時因時間關係,甚至餓著肚子終日坐公交車穿梭於市區之間,逐一上門通知傳主.陳先生總是客氣地不卑不亢地說,要出版這本書,要用正規書號,要用好紙裝幀印刷,希望傳主們支持。
幾經輾轉,一番周折,書中的這些傳主們,也都積極熱情,主動回應,他們慷慨解囊,集腋成裘,終使這本書得以成功付梓,也使我明白了,陳先生在該書中所涉及的有關人士熱心捐助公益事業、援助困難群眾的感人事例的真實性,他們確實不愧為新時期的“及時雨”,也不愧為我們揭陽市各界的領軍人物。而陳先生艱辛創作,執著寫書,與他們相比也毫不遜色,同樣當之無愧為當今之“風流人物”,我衷心地祝願他們的事跡,伴隨此書的出版,能更好地在粵東大地上開出靚麗的花結出輝煌的果。
最後我想,如果社會上多出幾個像陳先生這樣執著追求文學創作的“愚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構建文化強省的目標就一定能夠早日實現。這就是我作為文友對陳先生持之以恒,執著追求的精神所感動、所折服的原因,也是我撰寫此文的初衷。
庚寅秋月
[原文發表於揭陽新聞網論壇?文壇藝苑。此文參加二零一零中國作家創作筆會全國征文評比獲一等獎,入編《中國作家創作書係?二零一零中國作家創作獲獎作品集》]
作者簡介:
漢子,原名蔡漢順,男,揭陽市東山區東興街道辦事處淡浦村人。文學創作中級職稱, 揭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 淡浦農家書屋負責人。出版有長篇小說《拳王南枝師》(與人合作),散文集《三江英才集(中)》(與人合作)。《淡浦藝苑》一書副主編,《懸林父母心》一書主編。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訪揭陽本土作家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