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這些年寫給婆婆的信:你在天堂還好嗎? 後記
在我的這本小書即將收尾時,我洗完澡,穿上婆婆在六年前為我做的棉布睡衣,再鋪上那床婆婆為我們準備的棉製大花線毯,躺在床上,能從棉布衣裏感受到她為我做衣服時,指尖曾有的力度;線毯上凹凸的花印,也讓人在摩挲時,想起婆婆在為我選這床毯子時的認真神情。我們依然生活在婆婆為我們準備的一切裏,生活中,其實婆婆從未稍離。我也欣慰,能與婆婆以這樣親切的方式相見,想念。
寫完這些文字,我從婆婆的坎坷一生中,似乎也懂得了人生切不可盲目樂觀,當然也不會像那些危言聳聽的人所說的那樣,在如舊棉絮般衰敗的人生前痛哭流涕。
我在婆婆身上,看到人生的確悲歡有時,痛恨有時,即使不能一笑而過,也絕不等閑視之。在我看到的婆婆的一生裏,的確是將人生的熱鬧、歡欣、虛無、頹敗悉數一飲而盡,然後津津有味地品嚐,知道自己的一生就是獨一無二,也是好的。
也許生活本身並不完美,有人說這個世界壞掉了,有人用垃圾言論將這個世界的空間堆滿,讓人置身在汙穢深處,看不見美,也找不到方向。可是我能在婆婆的生活中,看到那些詩意的流淌,即使生活對於她來說絲毫沒有憐憫之心,也從無慷慨之意。可是就是在衰老的病體裏,在“壞日子”裏循環往複,也絲毫沒有減弱她執意要欣賞一朵花開的美好心情。這個世界並不完美,但我們依然欣喜地活在那些彼此照見的日子裏。
因為彼此,溫暖有力的細節,讓我們有心情一起看光影點點流轉,一起欣賞那些淡而有味的日子。
感謝上天能夠讓我與她成為這世上最好的婆媳,我三生有幸成為她的媳婦。而我用這些文字記錄,記錄我們之前的美好,記錄婆媳之間真正可以為友的親情。
如果說時間就像海浪,呼嘯而來時,將海灘上用沙子寫就看似深刻的字席卷而去,隻剩下濕漉漉的海灘,那麼我要用文字記錄的便是牢固的記憶,那些與婆婆在廚房並肩說笑的時光,那些與婆婆拉家常的細碎日子,那些病房裏最後的相守,那些沒有她的日子,我想留下的不僅僅是對她的思念,更想告訴女人們,婆媳關係,並非你所想象的麵目可憎。這世上,的確有那麼一種婆媳關係,親如母女,惺惺相惜!
2012 年,當我行走在拉薩小小的拉康寺,和善的藏族人告訴我這是一座長壽廟,摸摸廟宇裏的佛像可以保佑家人長壽。我進去用我的額頭觸碰了佛像的底座,我為我在世的親人們一一祈求,祈求他們都平安、健康、長壽、幸福。
正殿旁邊的一間地下室裏,有一屋星星點點的酥油燈,我也進去虔誠地為我的婆婆點上一盞。那一刻,我站在溫暖的酥油燈房,凝視著我點上的那盞酥油燈,我與她,通過這火光開始對話,我隻希望去世四年之後的婆婆,可以一路順利,憑此光芒,找到她來世的出口。
2013 年的春節,我第一次帶著媽媽出遠門,與媽媽坐在海鮮餐館吃海鮮,與媽媽一起低著頭撿貝殼。在酒店裏,深夜十二點將生日蛋糕端到媽媽的床頭,帶媽媽第一次在海邊住帳篷,我與媽媽同時張開手臂撲向大海。這次旅行,讓媽媽在活過62 歲後經曆了生命中的許多第一次,媽媽如婆婆一樣在鏡頭前展開菊花笑顏,和我相擁合影。逐漸成年的我們,終於懂得了擔當與照顧。帶媽媽旅行,讓我們這些奔四的孩子,終於懂得了人在旅途,要給血脈親人以溫柔。此時的他們在我們身邊,就是需要照顧的孩子。
當年婆婆從未和我們一家人一起出過遠門,心係遠方的她卻因身體原因被阻擋在祖國的山山水水之外。所幸的是,婆婆一直堅信最美的風景在身
後.記
邊,所以她一直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裝點得活色生香、趣味無限。能在瑣細的日子裏,活出恩寵,能在不濟的歲月裏,活出感恩,本身就如一個帶著聚寶箱行走的自由人。
所幸,婆婆正是這樣的人。更幸運的是,我是婆婆的兒媳。
這個夏日的清晨,看到詩人海桑寫的一段詩,特別契合心意:“別再關心靈魂了,那是神明的事。你所能做的,是些小事情,諸如熱愛時間,思念母親,靜悄悄地做人,像早晨一樣清白。”讓我們像一個真正的人那樣活著,熱愛生命,關心親人,對身邊的人溫柔以待!
五瓣花
2012 年5月1日完稿
2012 年6月18 日—2012 年7月25 日第一次修改
2012 年7月18 日—2012 年8月18 日第二次修改
2012 年12 月—2013 年4月23 日第三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