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曾國藩教子家書(1 / 3)

第四章 曾國藩教子家書

王起江 編

鹹豐六年

九月二十九日與紀鴻書:做人要做君子

字諭紀鴻兒:

家中人來營者,多稱爾舉止大方,餘為少慰。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 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餘服官二十年, 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凡 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 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 晨要早起,莫墜高曾祖考以來相傳之家風。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爾之所知也。

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做聖賢,全由自己做主,不與天命相幹 涉。吾有誌學為聖賢,少時欠居敬工夫,至今猶不免偶有戲言戲動。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 發,則入德之基也。手諭。

字諭紀鴻兒:

從家裏到營中來的人,大多都稱讚你舉止大方,我對此稍感欣慰。世人多希望自己的子孫能 做大官,我不希望後人做大官,隻希望做個知書明理的君子。勤儉自立持家,習勞習苦,可 處於安樂中,可處於節約中,這就是君子。我做官已有二十年了,不敢沾染一點兒官場習氣 ,飲食起居,仍然遵守寒素家風,極其儉樸也可以,稍微豐盛點兒也可以,太豐厚那我就不 敢了。凡是做官的人家,從儉樸到奢侈容易,從奢侈回到儉樸就困難了。你現在年紀還小, 千萬不要貪圖奢華,不能養成懶惰的習慣。無論是大戶人家和小戶人家,士農工商各種人, 隻要勤儉節約,沒有家業不興旺的;驕奢怠倦,沒有家業不衰敗的。你讀書寫字不要間斷; 早晨要早起,不要丟掉高曾祖父相傳下來的家風。我的父親和叔父,都是黎明就起床,這是 你所知道的。

凡是富貴功名,都是命裏注定,一半在於人力,一半在於天命。隻有學做聖賢,全靠自己作 主,與天命不相關。我有誌學做聖賢,可小時候少了居家恭謹的功夫,所以到如今還免不 了時有戲言和戲謔的行為。你應該舉止端莊,不妄說話,才是修養道德的基礎。手 諭。

鹹豐八年

八月初三日與紀澤書:善讀書者,須視書如水

字諭紀澤:

八月一日,劉曾撰來營,接爾第二號信並薛曉帆信,得悉家中四宅平安,至以為慰。

汝讀《四書》無甚心得,由不能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朱子教人讀書之法,此二語最為精當 。爾現讀《離婁》,即如《離婁》首章“上無道揆,下無法守”,我往年讀之,亦無甚警惕 。近歲在外辦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許,從心而不從 法,則下淩上矣。“愛人不親”章,往年讀之,不甚親切。

近歲閱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體察之一端也。涵泳二字,最不易識, 餘嚐以意測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潤花,過小則難透, 過大則離披,適中則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過小則枯槁,過多則傷澇,適中則涵養而

NBF6D興。泳者,如魚之遊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謂魚躍於淵 ,活潑潑地;莊子言濠梁觀魚,安知非樂?此魚水之快也。

左太衝有“濯足萬裏流”之句,蘇子瞻有夜臥濯足詩,有浴罷詩,亦人性樂水者之一快也。 善讀書者,須視書如水,而視此心如花如稻如魚如濯足,則涵泳二字,庶可得之於意言之表 。爾讀書易於解說文義,卻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體察二語悉心求之。

鄒叔明新刊地圖甚好。餘寄書左季翁,托購致十副。爾收得後,可好藏之。薛曉帆銀百兩 宜璧還,餘有複信,可並交季翁也。此囑。

父滌生字

字諭紀澤:

八月一日,劉曾撰來軍營,接到你第二封信和薛曉帆的信,得知家中四宅都平安,至為欣慰 。

你讀《四書》沒有什麼心得體會,是因為不能虛心涵泳,切己體察。朱子教人讀書的方法, 就這兩句話最為精辟。你現在讀《離婁》,就應當像《離婁》第一章的“上無道揆,下無法 守”。我過去讀到這裏也沒怎麼注意,這些年在外辦事,才知道處於高位的人必須遵守道德 ,處於低位的人應當遵守法規。如果每個人都以遵守道德自居,隻從心願而不從法律,就是 以下淩上。“愛人不親”一章,我以前讀它時,不覺得親切。

近些年來閱曆漸漸深了,才知道治人者而不能治人,是智力不夠,這是我切身體驗的一個方 麵。“涵泳”二字最不容易理解,我曾經解釋說:涵者,像春雨滋潤鮮花,像清澈的渠水灌 溉稻秧。雨水滋潤鮮花,太少了就不容易澆透,太多了就會倒伏,不多不少才能使花得到充 足的水分;渠水灌溉稻秧,太少了稻秧就會幹枯,太多了就會造成澇災,不多不少才能使稻 秧茁壯成長。泳者,就像魚兒遊泳,像人洗腳。程子說魚躍進水潭,非常活躍;莊子說,在 濠梁上看魚,怎麼知道魚兒它不快樂?這是魚在水中的快活。

左太衝有“濯足萬裏流”的語句,蘇子瞻有夜臥洗足詩,有浴罷詩,也是人天性喜水的一種 快樂。善於讀書的人,必須把書看作水,而把這種心情看作鮮花,像稻秧,像魚兒,像洗腳 ,那麼對“涵泳”二字,就能有所體會了。你讀書理解文章的意義比較容易,卻不能深入體 會。希望你能從朱子涵泳、體察二語,專心追求。

鄒叔明新刊刻的地圖很好。我寄了信給左季翁,拜托他購買十幅,你收到後,一定好好收藏 。薛曉帆的百兩銀子應當送還。我有回信,請交給季翁。此囑。

父滌生字

八月二十日與紀澤書:做事要有始有終

字諭紀澤兒:

十九日曾六來營,接爾初七日第五號家信並詩一首,具悉。次日入闈,考具皆齊矣,此時計 已出闈還家。

餘於初八日至河口。本擬由鉛山入閩,進搗崇安,已拜疏矣。光澤之賊竄擾江西,連陷瀘溪 、金溪、安仁三縣,即在安仁屯踞。十四日派張凱章往剿。十五日餘亦回駐弋陽。待安仁破 滅後,餘乃由瀘溪雲際關入閩也。

爾七古詩,氣清而詞亦穩,餘閱之忻慰。凡作詩,最宜講究聲調。餘所選抄五古九家、七古 六家,聲調皆極鏗鏘,耐人百讀不厭。餘所未抄者,如左太衝、江文通、陳子昂、柳子厚之 五古,鮑明遠、高達夫、王摩詰、陸放翁之七古,聲調亦清越異常。爾欲作五古七古,須讀 熟五古七古各數十篇。

先之以高聲朗誦,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二者並進,使古人之聲調,拂拂 然若與我之喉舌相習,則下筆為詩時,必有句調湊赴腕下。詩成自讀之,亦自覺琅琅可誦, 引出一種興會來。古人雲“新詩改罷自長吟”,又雲“煆詩未就且長吟”,可見古人慘淡經 營之時,亦純在聲調上下工夫。蓋有字句之詩,人籟也;無字句之詩,天籟也。解此者,能 使天籟人籟湊泊而成,則於詩之道思過半矣。

爾好寫字,是一好氣習。近日墨色不甚光潤,較去年春夏已稍退矣。以後作字,須講究墨色 。古來書家,無不善使墨者,能令一種神光活色浮於紙上,固由臨池之勤染翰之多所致,亦 緣於墨之新舊濃淡,用墨之輕重疾徐,皆有精意運乎其間,故能使光氣常新也。

餘生平有三恥:學問各途,皆略涉其涯氵矣 ,獨天文算學,毫無所知,雖恒星五緯亦不識認,一恥也;每做一事,治一業,輒有始無 終,二恥也;少時作字,不能臨摹一家之體,遂致屢變而無所成,遲鈍而不適於用,近歲在 軍,因作字太鈍,廢閣殊多,三恥也。爾若為克家之子,當思雪此三恥。推步算學, 縱難通曉,恒星五緯,觀認尚易。家中言天文之書,有《十七史》中各天文誌,及《五禮通 考》中所輯觀象授時一種。

每夜認明恒星二三座,不過數月,可畢識矣。凡作一事,無論大小難易,皆宜有始有終。作 字時,先求圓勻,次求敏捷。若一日能作楷書一萬,少或七八千,愈多愈熟,則手腕毫不費 力。將來以之為學,則手抄群書,以之從政,則案無留牘。無窮受用,皆自寫字之勻而且捷 生出。三者皆足彌吾之缺憾矣。

今年初次下場,或中或不中,無甚關係。榜後即當看《詩經》注疏。以後窮經讀史,二者迭 進。國朝大儒,如顧、閻、江、戴、段、王數先生之書,亦不可不熟讀而深思之。光陰難得 ,一刻千金。以後寫安稟來營,不妨將胸中所見,簡編所得,馳騁議論,俾餘得以考察爾之 進步,不宜太寥寥。此諭。書於弋陽軍中。

字諭紀澤兒:

十九日曾六來軍營,接到你初七寫的第五封家信和一首詩,一切都知道了。第二天進入考場 考試,考試用具都已經準備齊全。這時候估計已經考完回家了。

我在初八那天到達河口,本來準備從鉛山進入福建,進攻崇安,已經上疏。光澤的敵軍竄擾 江西,先後攻陷瀘溪、金溪、安仁三個縣,然後又在安仁踞守。十四日派張凱章軍進攻。十 五日我也回到弋陽,等安仁攻下來後,我再從瀘溪雲際關進入福建。

你的七言古詩,氣勢清新且用詞也穩妥,我讀後感到十分欣慰。凡是作詩,最應當講究聲調 。我所選抄的九家五言古詩、六家七言古詩,聲調都很鏗鏘有力,讓人百讀不厭。我沒有抄 的,像左太衝、江文通、陳子昂、柳子原的五言古詩,鮑明遠、高達夫、王摩詰、陸放翁的 七言古詩,聲調也清新異常。你要作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必須熟讀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各 自數十篇。

先要高聲朗讀,感知它的氣勢;然後要不斷吟詠,以掌握它的韻味。兩樣同時采用,使古人 的聲調,似乎和我的咽喉相通,那麼提筆作詩的時候,一定會有好的詩句出於筆下。詩作成 後自己讀它,也自會覺得琅琅上口,引出一種興味來。古人說“新詩改罷自長吟”,又說“ 煆詩未就且長吟”。可見古人在下苦功夫作詩時,也隻注重在聲調上下功夫。因為有字句的 詩是人的聲音,沒有字句的詩是天的聲音。能夠理解這些的,就能使天聲人聲湊在一起。那 麼對於作詩的道理就明白了一多半了。

你愛好寫字,這是個好習慣。近來寫的字墨色缺乏光澤,比起去年春夏已有所退步了。以後 練習寫字,必須講究墨色。古時的書法家,沒有不善於用墨的,能讓一種神光活色躍然紙上 ,這當然是因為勤奮練習而得來的,但也與墨的新舊濃淡有關係。用墨的輕重緩急,都有精 要之意在其中,所以才會使書寫的字光色和神氣常新。

我一生中有三件事覺得恥辱:各種學問都有所涉及,隻有天文算學,一點兒也不懂,就連恒 星和五緯也不認識,這是一件恥辱;每每做事,治業,常常有始無終,這是第二件恥辱;小 時候練習寫字,不能臨摹一家的字體,結果多次改變而一無所成,寫的字緩慢又不適用。近 年來在軍營裏,因為字寫得很慢,耽誤了很多事情,這是第三件恥辱。你如果是我家子孫, 就該洗刷這三件恥辱。推步算學,即使很難弄明白,但恒星五緯,還是比較容易認識的,家 中講天文的書,有《十七史》中各書的天文誌以及《五禮通考》中所輯錄的觀象授時一種。

每天晚上認明恒星二三顆,不到幾個月,就能全部認識。凡是做事,不管大小難易,都應該 有始有終。練習寫字時要先求圓勻,再要求敏捷。如果能一天練習一萬楷書,少也要寫七八 千字,越多越熟練,那麼手腕就毫不費力。將來為學,可手抄群書;從事政治,可以不積壓 公文。數不盡的好處,都是來自寫字的好和快。以上三方麵就足以彌補我的缺憾了。

今年初次下場參加考試,中不中舉,都沒什麼關係。放榜以後,就應當看《詩經》注疏。以 後研習經書和讀史書兩者同時進行。國朝的大儒,如顧、閻、江、戴、段、王幾位先生的書 ,也不能不去熟讀和深思。光陰難得,一刻千金。以後寫信來營中,不妨將自己的見解,讀 書的心得體會,加以議論,以便我從中考察你的進步,不要寫得太簡單。此諭。書於弋陽軍 中。

九月二十八日與紀澤書:讀書則見解日開

字諭紀澤兒:

聞兒經書將次讀畢,差用少慰。自《五經》外,《周禮》《儀禮》《爾雅》《孝經》《公羊 》《穀梁》六書自古列之於經,所謂十三經也。此六經宜請塾師口授一扁。爾記性平常,不 必求熟。十三經外所最宜熟讀者莫如《史記》《漢書》《莊子》《韓文》四種。餘生平好此 四書,嗜之成癖,恨未能一一詁釋箋疏,窮力討治。

自此四種而外,又如《文選》《通典》《說文》《孫武子》《方輿紀要》、近人姚姬傳所輯 《古文辭類纂》、餘所抄十八家詩,此七書者,亦餘嗜好之次也。凡十一種,吾以配之《五 經》《四書》之後,而《周禮》第六經者,或反不知篤好,蓋未嚐致力於其間,而人之性情 各有所近焉爾。吾兒既讀《五經》《四書》,即當將此十一書尋究一番,縱不能講習貫通, 亦當思涉獵其大略,則見解日開矣。

滌生手諭

字諭紀澤兒:

聽說你快把經書讀完了,我稍微開心些。除了《五經》外,《周禮》、 《儀禮》、《爾雅》、《孝經》、《公羊》、《穀梁》這六部書自古就列在經書中,就是所 說的“十三經”。這六經應請老師口頭講授一遍。你的記性一般化,不必追求過分熟練。十 三經外最應該熟讀的不外《史記》、《漢書》、《莊子》、《韓文》四種。我生平最喜歡這 四部書,嗜之成癖,隻是遺憾沒時間把它們一一詁釋箋疏,盡力研究。

除了這四部書外,還有《文選》、《通典》、《說文》、《孫武子》、《方輿紀要》、近代 人姚姬傳編輯的《古文辭類纂》與我抄錄的《十八家詩》這七部書,也是我比較喜歡的。所 有這十一部書,我把它放在《五經》、《四書》後麵,而《周禮》等六部經書,反而不十分 喜好,大概是沒有在這幾部書裏下過工夫,況且人的性情又各有各的喜好。你既然在讀《四 書》、《五經》,就應該把這十一部書都研究一下,就算不能融會貫通,也應該大致瀏覽了 解主要內容,那樣的話,你的見解和學識就會一天天地增長了。

滌生手諭

十月二十五日與紀澤書:讀書做筆記的方法

字諭紀澤:

十月十一日接爾安稟,內附隸字一冊。二十四日接澄叔信,內附爾臨《元教碑》一冊。王五 及各長夫來,具述家中瑣事甚詳。

爾信內言讀《詩經》注疏之法,比之前一信已有長進。凡漢人傳注、唐人之疏,其惡處在確 守故訓,失之穿鑿;其好處在確守故訓,不參私見。釋謂為勤,尚不數見,釋言為我,處處 皆然,蓋亦十口相傳之詁,而不複顧文氣之不安。如《伐木》為文王與友人入山,《鴛鴦》 為明王交於萬物,與爾所疑《螽斯》章解,同一穿鑿。朱子《集傳》一掃舊障,專在涵泳神 味,虛而與之委蛇。然如《鄭風》諸什注疏以為皆刺忽者固非,朱子以為皆淫奔者,亦未必 是。爾治經之時,無論看注疏,看朱傳,總宜虛心求之。

其愜意者,則以朱筆識出;其懷 疑者,則以另冊寫一小條,或多為辨論,或僅著數字,將來疑者漸晰,又記於此條之下,久 久漸成卷帙,則自然日進。高郵王懷祖先生父子,經學為本朝之冠,皆自劄記得來。吾雖不 及懷祖先生,而望爾為伯申氏甚切也。

爾問時藝可否暫置,抑或他有所學?餘惟文章之可以道古,可以適今者,莫如作賦。漢魏六 朝之賦,名篇巨製,俱載於《文選》,餘嚐以《西征》、《蕪城》及《恨》、《別》等賦示 爾矣。其小品賦,則有《古賦識小錄》。律賦,則有本朝之吳穀人、顧耕石、陳秋舫諸家。 爾若學賦,可於每三、八日作一篇大賦,或數千字,小賦或僅數十字,或對或不對,均無不 可。

此事比之八股文略有意趣,不知爾性與之相近否?爾所臨隸書《孔宙碑》,筆太拘束,不甚 鬆活,想係執筆太近毫之故,以後須執於管頂。餘以執筆太低,終身吃虧,故教爾趁早改之 。《元教碑》墨氣甚好,可喜可喜。郭二姻叔嫌左肩太俯,右肩太聳,吳子序年伯欲帶歸示 其子弟。爾字姿於草書尤相宜,以後專習真草二種,篆隸置之可也。四體並習,恐將來不能 一工。

餘癬疾近日大愈,目光平平如故。營中各勇夫病者,十分已好六七,惟尚未複元,不能拔營 進剿,良深焦灼。聞甲五目疾十愈八九,忻慰之至。爾為下輩之長,須常常存個樂育諸弟之 念。君子之道,莫大乎與為人善,況兄弟乎?臨三、昆八,係親表兄弟,爾須與之互相勸勉 。爾有所知者,常常與之講論,則彼此並進矣。此諭。

字諭紀澤:

十月十一日接到你的信,信裏附有隸書一冊。二十四日接到澄叔的來信,裏麵附有你臨摹的 《元教碑》一冊。王五和其他長輩來,詳細述說了家中一切大小事情。

你信中說到讀《詩經》注疏的方法,和前一封信相比有很大長進。凡是漢代傳下的注釋,唐 代的注疏,其缺點在於確守故訓,失之穿鑿;其好處在於確守故訓,不摻雜私見。釋謂為勤 ,還不多見,釋言為我,到處都是,也是因為口口相傳的訓詁,不再注意文氣的不順了。像 《伐木》為文王與友人入山,《鴛鴦》為明王與萬物相交,同你所懷疑的《螽斯》章的解釋 ,同樣屬於穿鑿。朱子《集傳》,掃除了以往的舊礙,專門在涵泳上下功夫,虛與委蛇。但 是像《鄭風》等文章的注疏,認為都是刺忽的當然不對,朱子認為都是淫奔的,也不一定對 。你專門研讀《詩經》時,無論是看注疏,還是看宋傳,都要虛心探求。

覺得裏麵寫得好的地方,就用紅筆劃出;裏麵有疑問的地方,就另外寫一張小條子,或多加 辨論,或隻寫數字,以後對有疑問的地方有漸漸明白了的,就再記在這個條子下麵,時間長 了就成了卷帙,這樣一定會有很大的長進。高郵王懷祖先生父子倆,經學研究處於本朝的首 位,都是從寫劄記中得來的。我雖然不能和懷祖先生比,但希望你成為伯申氏的期望十分殷 切。

你問作八股文可不可以暫時擱一擱,或看有什麼其他可學的。我以為文體中既可以道古,又 可以論今的不如作賦。漢魏六朝的賦,名篇巨著,都記載入《文選》,我曾經把《西征》、 《蕪城》和《恨》、《別》等賦給你看過。其他小品賦,則有《古賦識小錄》。律賦,有本 朝的吳穀人、顧耕石、陳秋航等人。你若果真學賦,可以每逢三、八日作一篇大賦,或幾千 字,小賦或許隻幾十字,或對仗或不對仗,都無不可。

這些比作八股文稍有興趣,不知是不是符合你的習性?

你所臨摹的隸書《孔廟碑》,筆畫太拘束,不太放鬆,大概是握筆太靠 下的原因,以後握筆要在筆管的頂部。我由於握筆太低,一生都吃虧,所以教育你趁早改掉 它。《元教碑》墨氣很好,可喜可喜。郭二姻叔覺得左肩有些低垂,右肩過於高聳,但吳子 序年伯要帶回去給他的子弟看。你寫的字比較適合於草書,以後專門練習真草兩種書法,篆 隸可以擱一擱。四體一起練習,隻怕將來沒有一種精通的。

我的癬病近日大有好轉,目光仍平平如故。營中兵士患病的,已好了百分之六七十,隻是還 沒複元,不能拔營進剿,十分焦慮。聽說甲五眼病已好得差不多了,很是欣慰。你是下一輩 的兄長,應記住常常關心各位弟弟。君子之道,最重要的是與人為善,何況兄弟之間呢?臨 三、昆八是親表兄弟,你應該與他們互相勉勵。你有些什麼見解,常和他們講談議論,這樣 才能相互都有長進。此諭。

十月二十九日與紀澤書:看天文,認恒星

字諭紀澤:

二十五日寄一信,言讀《詩經》注疏之法。二十七日縣城二勇至,接爾十一日安稟,具悉 一切。

爾看天文,認得恒星數十座,甚慰甚慰。前言《五禮通考》中觀象授時二十卷內恒星 圖最為明 晰,曾翻閱否?國朝大儒於天文曆數之學,講求精熟,度越前古。自梅定九、王寅旭以至江 、戴 諸老,皆稱絕學,然皆不講占驗,但講推步。占驗者,觀星象雲氣以卜吉凶,《史記·天 官書》、《漢書·天文誌》是也。

推步者,測七政行度,以定授時,《史記·律書》、《漢書·律曆誌》是也。

秦味經先生之觀象授時,簡而得要。心壺既肯究心此事,可借此書與之閱看。

若爾與心壺二人能略窺二者之端緒,則足以補餘之闕憾矣。

四六落腳一字粘法,另紙寫示。

書至此,接趙克彰十五夜自桐城發來之信,溫叔及李迪庵方伯,尚無確信,想已殉難矣,悲 悼曷極!來信寄叔祖父封內中有往六安州之信,尚有一線生機。

餘官至二品,誥命三代,封妻蔭子,受恩深重,久已置死生於度外,且常恐無以對同事諸君 於地下。

溫叔受恩尚淺,早歲不獲一第,近年在軍,亦不甚得誌,設有不測,齎憾有窮期耶?

軍情變幻不測,春夏間方冀此賊指日可平,不圖七月有廬州之變,八九月有江浦、六合之 變 ,茲又有三河之大變,全局破壞,與鹹豐四年冬間相似,情懷難堪。但願爾專心讀書,將我 所好看之書領略得幾分,我所講求之事鑽研得幾分,則餘在軍中,心常常自慰。爾每日 之事,亦可寫日記,以便查核。

字諭紀澤:

二十五日寄出一封信,談到讀《詩經》注疏的方法。二十七日縣城的兩個士兵到來,接到你 十一日的信,具悉一切。

你看天文,識得幾十顆恒星,很是高興。上次信中說到《五禮通考》中觀象授時二十卷內的 恒星圖最清楚,你曾經翻閱過嗎?本朝大儒們對於天文曆數的學問,研究精熟,已經超過 了古人。從梅定九、王寅旭到江、戴各位老前輩,都堪稱絕學,但他們都不講占驗,隻 講 推步。占驗是觀察星象雲氣用來占人吉凶的,《史記·天官書》、《漢書·天文誌》是這 樣 的。推步是指測量七政的經緯度,用來測定時間曆法,《史記律書》、《漢書·律曆誌》是 這種方法。

秦味經先生的觀象授時方法,簡明又得要領。心壺既然肯用心研究這些,這本 書可以借給他看看(《五禮通考》裏麵有,《皇清經解》裏麵也有這些知識)。如果你和心壺 兩人能夠稍微看出這二者的一些頭緒,就足以彌補我的缺陷和遺憾了。四六落腳的一字粘法 ,用另外一張紙寫。

信寫到這裏時,接到趙克彰十五日晚上從桐城寄來的信。溫叔和李迪庵方伯,還沒有確切的 消息,料想已經殉難,非常悲痛地哀悼他們!來信中給叔祖父的信封裏有寄往六安州的信, 還有一線希望。我官已做到二品,誥命三代,封妻蔭子,深受皇上的恩惠,早已把生死置之 度外了,而且時常擔心對不起長眠於地下的同僚和各位君子。

溫叔受皇恩還不多,前幾年幾 次科舉考試都不中第,近年來在軍營中,也不是很得誌,假設有什麼不測,他的抱憾就到頭 了嗎?

軍情變幻多端,春夏之時正希望不多日便可打敗敵軍,沒想到七月會發生廬州之變,八九 月會發生江浦、六合之變,現在又發生三河大變,全部的計劃都被破壞,與鹹豐四年冬天的 情形相似,我心裏十分難受。但願你專心讀書,把我喜歡看的書領悟得幾分,把我喜歡研究 的東西鑽研得幾分,那我在軍營裏,心裏也會常常感到安慰。你每天做的事情,也可以寫成 日記,便於以後查證核實。

十二月初三日與紀澤書:常寄信與嶽母

字諭紀澤:

初一日接爾十二日一稟,得知四宅平安,

爾將有長沙之行,想此時又歸也。少庚早世,賀家氣象日以凋耗,爾當常常寄信與爾嶽母, 以慰其意。每年至長沙走一二次,以解其憂。耦耕先生學問文章,卓絕輩流,居官亦愷惻慈 祥,而家運若此,是不可解!爾挽聯尚穩妥。

《詩經》字不同者,餘忘之。凡經文板本不合者,阮氏校勘記最詳。 凡引經不合者,段氏《撰異》最詳。

爾翻而校對之,則疑者明矣。

字諭紀澤:

初一收到你十二日的一封信,知道四宅都平安。你打算去長沙一次,想必這時已經回家了。 少庚早逝,賀家家景也日益衰落,你應當常常寫信給你嶽母,安慰安慰她。每年到長沙去 一二次,也可為她解除憂愁。耦耕先生的學問和文章,在同輩中是出類拔萃的,做官也快樂 慈祥,然而家運卻這樣不好,真不可理解!你的挽聯還算寫得穩妥。

《詩經》中字有不同的地方,我已經忘了。凡是經文中有版本不同的地方,阮氏校 勘記得最詳細。凡是經文引用有不同的,段氏《撰異》最詳細。你翻閱時對照著看看,這樣 有疑問的地方就會明白了。

十二月二十三日與紀澤書:寫字之筆鋒

字諭紀澤:

日來接爾兩稟,知爾《左傳》注疏將次看完。《三禮》注疏,非將江慎修《禮書綱目》識得 大段,則注疏亦殊難領會,爾可暫緩,即《公》《穀》亦可緩看。爾明春將胡刻 《文選》細看一遍,一則含英咀華,可醫爾筆下枯澀之弊;一則吾熟讀此書,可常常教爾也 。

沅叔及寅皆先生望爾作四書文,極為勤懇。餘念爾庚申、辛酉下兩科場,文章亦不可太醜, 惹人笑話。爾自明年正月起,每月作四書文三篇,俱由家信內封寄營中。此外或作得詩賦 論策,亦即寄呈。

寫字之中鋒者,用筆尖著紙,古人謂之蹲鋒,如獅蹲虎蹲犬蹲之象。偏鋒者,用筆毫之腹著 紙,不倒於左,則倒於右,當將倒未倒之際,一提筆則為蹲鋒,是用偏鋒者,亦有中鋒時也 。此諭。

滌生字

字諭紀澤:

連日來收到你兩封來信,知道你將要把《左傳》注疏看完了。《三禮》注疏如果不是把江慎 修《禮書綱目》認得大段,那麼注疏也很難領會,你可以暫時不看它,就是《公》、《穀》 也可以等一等再看。你明年春把胡刻的《文選》仔細看一遍,一方麵可以含英咀華,改正你 寫文章枯澀的毛病;一方麵我熟讀此書,可常常教你。

沅叔和寅皆先生希望你仿照《四書》寫文章,最為懇切。我考慮到你庚申、辛酉兩次參加科 舉考試,文章也不能太差,讓別人笑話。你從明年正月開始,每月便照《四書》作三篇文章 ,都放入家信裏寄到軍營中。另外如果作得詩賦、論策,也一並寄來。

寫字的中鋒,用筆尖著紙,古人把它稱為蹲鋒,像獅蹲、虎蹲、狗蹲。偏鋒,用筆腹著紙, 不向左邊倒,就向右邊倒,當將要倒還沒倒的時候,一提筆就是蹲鋒。該用偏鋒的時候,也 有用中鋒的。此諭。

滌生字

十二月三十日與紀澤書:要做後輩的榜樣

字諭紀澤兒:

聞爾至長沙已逾月餘,而無稟來營,何也?少庚訃信百餘件,聞皆爾親筆寫之。何不發刻? 或請人幫寫?非謂爾宜自惜精力,蓋以少庚年未三十,情有等差,禮有隆殺,則精力亦不宜 過竭耳。近想已歸家度歲,

今年家中因溫甫叔之變,氣象較之往年迥不相同。

餘因去年在家,爭辯細事,與鄉裏鄙人無 異,至今深抱悔憾。故雖在外,亦惻然寡歡。爾當體我此意,於叔祖各叔父母前盡些愛敬之 心。常存休戚一體之念,無懷彼此歧視之見,則老輩內外必器愛爾,後輩兄弟姊妹必以爾為 榜樣,日處日親,愈久愈敬。若使宗族鄉黨皆曰紀澤之量大於其父之量,則餘欣然矣。

餘前有信教爾學作賦,爾複稟並未提及。又有信言涵養二字,爾複稟亦未之及。嗣後我信中 所論之事,爾宜一一稟複。

餘於本朝大儒,自顧亭林之外,最好高郵王氏之學。王安國以鼎甲官至尚書,諡文肅,正色 立朝。生懷祖先生。念孫,經學精卓。生王引之,複以鼎甲官尚書,諡文簡。三代皆好學深 思 ,有漢韋氏、唐顏氏之風。

餘自憾學問無成,有愧王文肅公遠甚,而望爾輩為懷祖先生,為 伯申氏,則夢寐之際,未嚐須臾忘也。懷祖先生所著《廣雅疏證》《讀書雜誌》,家中無 之。伯申氏所著《經義述聞》《經傳釋詞》,《皇清經解》內有之,爾可試取一閱,其不 知者,寫信來問。本朝窮經者,皆精小學,大約不出段、王兩家之範圍耳。餘不一一。

父滌生示

再,紀澤明春須至羅家、劉家、李家拜年,如今年正月之樣。劉峙衡待我極好,餘至今念之 ,擬寄銀百兩交其妻子。澤兒至峙家,順便仍宜拜沅堂老師。李家迪公之事,餘當在營厚 賻之。

字諭紀澤兒:

聽說你到長沙已經一個多月了,卻沒有寫信到軍營中來,為什麼?少庚的訃告信件有一百多 封,聽說全都是你親筆寫的,為什麼不拿去刻寫?或者請人幫寫?不是說你應愛惜自己的精力 ,而是少庚年紀未滿三十,情誼有差別,禮節有輕重,就是精力也不應該過分消耗。想必你 近日已回家過年了。

今年家裏由於溫甫叔的變故,氣氛和往年相比迥然不同。

我去年在家裏,因一些極小的事和 溫甫叔發生爭執,同那些鄙夷的鄉下人沒什麼兩樣,直到現在還深感悔恨。所以雖然在外麵 ,也是鬱鬱寡歡,心感悲痛。你應該理解我的心意,在叔祖和各位叔父、叔母麵前多盡一點 愛心和孝心。要時常想著和全家同為一個整體,不要懷有相互歧視的想法,那麼老輩 內外親戚必然會器重、喜愛你,後輩兄弟姐妹們也會以你為榜樣,越來越親密。如果能讓宗 族、鄉黨都認為紀澤的度量大於他父親的度量,那我就感到非常高興了。

我以前寫信教你學作賦,你回信中沒有提到。我又寫信講涵養二字,你回信中也沒有提到。 以後我信中議論的事,你回信時要逐一回答。

我對本朝大儒,除了顧亭林以外,最喜歡 高郵王氏的學問。王安國以科舉鼎甲進入仕途,官做到了尚書,追諡文肅,以嚴正立於朝廷 。他生懷祖先生念孫,念孫對於經學研究精卓;念孫生王引之,引之又以鼎甲入仕,官至尚 書,追諡文簡。祖孫三代都好學深思,有漢韋氏、唐顏氏的風範。

我自遺憾學問無所成就, 有愧於和王文肅公相差很遠,但希望你能成為懷祖先生,成為伯申氏,這是我做夢都沒有須 臾忘記的事。懷祖先生的著作《廣雅疏證》、《讀書雜誌》家裏沒有。伯申氏的著作《經義 述聞》、《經傳釋詞》,在《皇清經解》中有,你可以拿出來閱讀。有不懂的地方,寫信來 問我。本朝研究經學的人,都對小學很精通,但大約都沒有超過段王兩家的水平。其餘就不 一一列舉了。

父滌生示

另外,紀澤明年春節,要到羅家、劉家、李家拜年,就像今年正月一樣。劉峙衡對我最好, 我至今 還很感謝他,準備寄銀百兩交給他妻子。澤兒到劉家,順便也應該參拜沅堂老師。李家迪公 的事,我準備從軍營裏寄一份厚禮去祭奠他。

鹹豐九年

三月初三日與紀澤書:習字不可見異思遷

字諭紀澤:

三月初二日接爾二月二十日安稟,得知一切。

內有賀丹麓先生墓誌,字勢流美,天骨開張,覽之欣慰。惟間架間有太鬆之處,尚當加功。

大抵寫字隻有用筆、結體兩端。學用筆,須多 看古人墨跡;學結體,須用油紙摹古帖。此二者,皆決不可易之理。小兒寫影本, 肯用心者 ,不過數月,必與其摹本字相肖。吾自三十時,已解古人用筆之意,隻為欠卻間架工夫,使 爾作字不成體段。生平欲將柳誠懸、趙子昂兩家合為一爐,亦為間架欠工夫,有誌莫遂。爾 以後 當從間架用一番苦功,每日用油紙摹帖,或百字,或二百字,不過數月,間架與古人逼肖而 不自覺。能合柳、趙為一,此吾之素願也,不能,則隨爾自擇一家,但不可見異思遷耳。 不特寫字宜摹仿古人間架,即作文亦宜摹仿古人間架。《詩經》造句之法,無一句無所本。 《左傳》 之文,多現成句調。揚子雲為漢代文宗,而其《太玄》摹《易》,《法言》摹

《論語》,《方言》摹《爾雅》,《十二箴》摹《虞箴》,《長楊賦》摹《難蜀父老》,《 解嘲》摹《客難》,《甘泉賦》摹《大人賦》,《劇秦美新》摹《封禪文》,《諫不許單於 朝書》摹《國策》“信陵君諫伐韓”,幾於無篇不摹。

即韓、歐、曾、蘇諸巨公之文,亦皆有所摹擬,以成體段。爾以後作文 作詩賦,均宜心有摹仿,而後間架可立,其收效較速,其取徑較便。

前信教爾暫不必看《經義述聞》,今爾此信言業看三本,如看得有些滋味,即一直看下去 。不為或作或輟,亦是好事。惟《周禮》《儀禮》《大戴禮》《公》《穀》《爾雅》《國語 》《太歲考》等卷,爾向來未讀過正文者,則王氏《述聞》亦暫可不觀也。

爾思來營省覲,甚好,餘亦思爾來一見。婚期既定五月二十六日,三四月間自不能來,或七 月 晉省鄉試,八月底來營省覲亦可。身體雖弱,處多難之世,若能風霜磨煉、苦心勞神,亦自 足堅筋骨而長識見。沅甫叔向最羸弱,近日從軍,反得壯健,亦其證也。

贈伍嵩生之君臣畫像乃俗本,不可為典要。奏折稿當抄一目錄付歸。餘詳諸叔信中。

字諭紀澤:

三月二日收到你二月二十日的來信,知道了一切情況。

信裏麵有賀丹麓先生的墓誌銘,字 寫得流暢美觀,天骨開張,看了覺得很是欣慰。隻有間架結構之間有些地方鬆散,還應當多 下點功夫。大體上練習寫字隻有用筆和結構兩個方麵。學習用筆,要多看古人的字跡;學 習間架結構,要用油紙臨摹古人的字帖。這兩個方麵,都是絕對不能輕易改變的。小 兒寫影本,肯用功專心的,不過幾個月,就會和你臨摹的字相似。我從三十歲開始,就已經 理解古人用筆的方法,隻是在間架結構上還差些功夫,寫起字不成體統。一生都想把柳 誠懸、趙子昂兩家合為一爐,隻因為間架結構欠缺工夫,有這個誌向也難以成功。你以後應 當在間架結構上下一番苦功夫,每天用油紙臨摹字帖,要麼一百字,要麼二百字,不到幾個 月,間架結構就會和古人很相似而自己還不覺得。能把柳、趙的字合二為一,這就是我一 生中的心願。如果不能實現,就隨便你自選一家,但不可見異思遷。

不僅寫字要摹仿古人的間架,就是做文章也要摹仿古人的風格和間架。《詩經》造句的方法 ,沒有一句話無所本。《左傳》裏的文句,多數是現成的句調。揚子雲被稱為漢代的文宗, 而他的《太玄》摹仿《易》,《法言》摹仿《論語》,《方言》摹仿《 爾雅》,《十二箴》摹仿《虞箴》,《長楊賦》摹仿《難蜀父老》,《解嘲》摹仿《客難》 ,《甘泉賦》摹仿《大人賦》,《劇秦美新》摹仿《封禪文》,《諫不許單於朝書》 摹仿《國策·信陵君諫伐韓》,幾乎沒有一篇文章不是摹仿的。

即使是韓、歐、曾、蘇各位 文壇巨星的文章,也都有摹仿的地方,已成為體裁。你以後做文章作詩賦,都應該用心摹仿 ,間架可自成一體,這樣可以比較快地收到效果,入門也比較便利。

前封信教你暫時可不 看《經義述聞》,現在你信中說已經看了三本了,如果看得有些興趣,就可以一直看下去, 不為可作或不作,也是好事。隻是《周禮》、《儀禮》、《大戴禮》、《公》、《穀》、《 爾雅》、《國語》、《太歲考》等書,你從來沒有讀過正文的,就是王氏的《述聞》也可以 暫時不看。

你想到軍營中探親,很好。我也想你來這裏見一見。婚期既然定在五月二十六日,三四月 份當然不能來,也許七月底到省城鄉試,八月底來營中探親也可以。身體雖然很弱,但處於 多災多難的時候,如果能經受些風霜的磨煉,勞心勞神,也可以鍛煉筋骨和增長見識。沅甫 叔向來身體最弱,近日來從軍,反倒強健了,也證明了這點。贈送給伍嵩生的君臣畫像是俗 本,不可作為典要。奏折稿準備抄一個目錄帶回來。其他的詳細情況在各位叔叔的信中已講 過了。

三月二十三日與紀澤書:論書法各家

字諭紀澤兒:

二十二日接爾稟並《書譜敘》,以示李少荃、次青、許仙屏諸公,皆極讚美。雲爾鉤聯頓挫 ,純用孫過庭草法,而間架純用趙法,柔中寓剛,綿裏藏針,動合自然等語,餘聽之亦 欣慰也。

趙文敏集古今之大成,於初唐四家內師虞永興,而參以鍾紹京,因此以上窺二王,下法山穀 ,此一徑也;於中唐師李北海,而參以顏魯公、徐季海之沈著,此一徑也;於晚唐師蘇靈芝 ,此又一徑也。

由虞永興以溯二王及晉六朝諸賢,世所稱南派者也;由李北海以溯 歐、褚及魏北齊諸賢,世所謂北派者也。爾欲學書,須窺尋此兩派之所以分。南派以神韻勝 ,北派以魄力勝。宋四家,蘇、黃近於南派,米、蔡近於北派。趙子昂欲合二派而彙為一 。爾從趙法入門,將來或趨南派,或趨北派,皆可不迷於所往。

我先大夫竹亭公,少學趙 書,秀骨天成。我兄弟五人,於字皆下苦功,沅叔天分尤高。爾若能光大先業,甚望甚望!

製藝一道,亦須認真用功。鄧瀛師,名手也。爾作文,在家有鄧師批改,付營有李次青批改 ,此極難得,千萬莫錯過了。

付回趙書《楚國夫人碑》,可分送三先生汪、易、葛二外甥及爾諸堂兄弟。又舊宣紙手卷 、新宣紙橫幅,爾可學《書譜》,請徐柳臣一看。此囑。

字諭紀澤兒:

二十二日收到你的來信和《書譜敘》,給李少荃、次青、許仙屏等人看了,都十分稱讚你。 說你的書法鉤聯頓挫,單用孫過庭的草書方法,而間架結構純屬趙派書法,柔中有剛,綿裏 藏針,動合自然。我聽了很高興。

趙文敏搜集古今的大有成就之作,在初唐四家中師從虞永興,而參學鍾紹京,並以此上探 索二王,下仿效山穀,這是一條;在中唐中師從李北海,而參學顏魯公、徐季海的沉著穩重 ,這是一條;在晚唐中從師蘇靈芝,這又是一條。

從虞永興追溯二王和晉、六朝各位名家 ,是世人所稱作的南派;由李北海而追溯到歐、褚和魏、北齊各位名家,是世人所稱作的北 派。你要學習書法,要探索這兩派的區別,南派以神韻出名,北派以魄力著名。宋朝四家中 ,蘇、黃接近南派,米、蔡與北派相近。趙子昂想把這兩派融會貫通成為一體。你從趙派書 法入門,將來或許會趨向南派,或許會趨向於北派,都不可迷失前進的方向。

我先大夫竹亭公,小時學趙派書法,秀骨天成。我們兄弟五個人,在寫字方麵都下過很大的 功夫,沅叔的天分最高。你如果能發揚光大先輩的業績,這是我迫切希望的!

八股文一道,也必須認真用功。鄧瀛師,是這方麵的能手。你作的文章,在家裏有鄧老師 批改,交到軍營中來有李次青批改,這是很難得的,千萬別錯過這樣的好機會。付回趙書《 楚國夫人碑》,可分別送給三位先生(汪、易、葛)、二個外甥和你的各位堂兄弟。又有舊的 宣紙手卷、新的宣紙橫幅,你可學《書譜》,請徐柳臣看一看,此囑。

四月二十一日與紀澤書:看書要有選擇

字諭紀澤:

前次於諸叔父信中,複示爾所問各書帖之目。鄉間苦於無書,然爾生今日,吾家之書,業 已百倍於道光中年矣。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

以韓退之為千古大儒,而自述其所服膺之書,不過數種:曰《易》、曰《書》、曰《詩》、 曰 《春秋左傳》、曰《莊子》、曰《離騷》、曰《史記》、曰相如、子雲。柳子厚自述其所得 ,正者:曰《易》、曰《書》、曰《詩》、曰《禮》、曰《春秋》;旁者:曰《穀梁》、曰 《孟》《荀》、曰《莊》《老》、曰《國語》、曰《離騷》、曰《史記》。二公所讀之書, 皆不甚多。

本朝善讀古書者,餘最好高郵王氏父子,曾為爾屢言之矣。今觀懷祖先生《讀書雜誌》中所 考訂之書:曰《逸周書》、曰《戰國策》、曰《史記》、曰《漢書》、曰《管子》、曰《晏 子》、曰《墨子》、曰《荀子》、曰《淮南子》、曰《後漢書》、曰《老》《莊》、曰《呂 氏春秋》、曰《韓非子》、曰《楊子》、曰《楚辭》、曰《文選》,凡十六種。又別著《廣 雅疏證》一種、伯申先生《經義述聞》中所考訂之書:曰《易》、曰《書》、曰《詩》、曰 《周官》、曰《儀禮》、曰《大戴禮》、曰《禮記》、曰《左傳》、曰《國語》、曰《公羊 》 、曰《穀梁》、曰《爾雅》,凡十二種。王氏父子之博,古今所罕,然亦不滿三十種也。

餘於《四書》、《五經》之外,最好《史記》《漢書》《莊子》《韓文》四種,好之十餘年 ,惜不能熟讀精考。

又好《通鑒》《文選》及姚惜抱所選《古文辭類纂》、餘所選《十八家詩抄》 四種,共不過十餘種。早歲篤誌為學,

恒思將此十餘書貫串精通,略作劄記,仿顧亭林、王懷祖之

法。今年齒衰老,時事日艱,所誌不克成就,中夜思之,每用愧悔。澤兒若能成吾之 誌,將《四書》《五經》及餘所好之八種,一一熟讀而深思之,略作劄記,以誌所得,以著 所疑,則餘歡欣快慰,夜得甘寢,此外別無所求矣。

至王氏父子所考訂之書二十八種,凡家中所無者,爾可開一單來,餘當一一購得寄回。

學問之途,自漢至唐,風氣略同;自宋至明,風氣略同;國朝又自成一種風氣,其尤著者, 不過顧、閻百詩、戴東原、江慎修、錢辛楣、秦味經、段懋堂、王 懷祖數人,而風會所扇,群彥雲興。爾有誌讀書,不必別標漢學之名目,而不 可不一窺數君子之門徑。

凡有所見所聞,隨時稟知,餘隨時諭答,較之當麵問答,更易長進也。

字諭紀澤:

上次在給各位叔父的信中,答複你所問的各種書帖目錄。在鄉下因沒有書而苦惱,但你生 活在現在,我們家所珍藏的書比起道光年中已多出百倍。買書不能不多買些,但看書不能 沒有選擇。像韓退之被稱為是千古大儒,而他自稱所欽佩的書也不過幾種:《易》、《書》 、《詩》、《春秋左傳》、《莊子》、《離騷》、《史記》和相如、子雲等書。柳子厚自稱 所看的書中,正者有《易》、《書》、《詩》、《禮》、《春秋》;旁者有:《穀梁》、 《孟》、《荀》、《莊》、《老》、《國語》、《離騷》、《史記》等書。兩個人讀的書都 不算多。

本朝會讀古書的是高郵王氏父子,我最欣賞他們,曾經多次和你說起過。懷祖 先生在《讀書 雜誌》上所考訂的書有:《逸周書》、《戰國策》、《史記》、《漢書》、《管子》、《晏 子》、《墨子》、《荀子》、《淮南子》、《後漢書》、《老》、《莊》、《呂氏春秋》、 《韓非子》、《楊子》、《楚辭》、《文選》等共十六種書,又另外的書有《廣雅疏證》一 種。伯申先生《經義述聞》中所考訂的書有《易》、《書》、《詩》、《周官》、《儀禮》 、《大戴禮》、《禮記》、《左傳》、《國語》、《公羊》、《穀梁》、《爾雅》共十二種 書。王氏父子淵博的學識,從古至今都是罕見的,但也不到三十種書。

我於《四書》、《五經》之外,十多年來最喜歡看的是《史記》、《漢書》、《莊子》、《 韓文》四種書,隻可惜沒有能把它們熟讀和細細研究。

又愛好《通鑒》、《文選》和姚惜抱所寫的《古文辭類 纂》,以及我自己選抄的《十八家詩抄》四種書,一共也不過十幾種書。早年我一心一意想 做學問,時常想把這十幾種書貫串精通,略作劄記,仿效顧亭林、王懷祖。如今年紀大了 ,做什麼事都覺困難,立下的誌向也無所成就,夜裏想起來,時時悔恨。澤兒如果能完成我 的誌向,把《四書》、《五經》和我愛好的八種書,一一熟讀並深入研究,略作劄記,記下 讀後的心得體會,記下讀時的疑難問題,那我就歡欣快慰,夜得安寢了,除此之外就沒有其 他想的 了。至於王氏父子考訂的二十八種書,凡是家裏麵沒有的,你可以開一個清單來,我打算一 一購買了寄回來。

做學問的途徑,從漢到唐,風氣大約都相同;從宋朝到明朝,風氣也大致相同;本朝又自成 一種風氣。特別著名的不過有顧、閻(百詩)、戴(東原)、江(慎修)、錢(辛楣)、秦(味經)、 段(懋堂)、王(懷祖)等數人,由於形成了風氣,人才不少。你有讀書的誌向,不必標 榜漢學的名目,但不能不了解以上幾位先生的治學之道。

凡是有所見所聞,要隨時向我稟告,我也會隨時給你解答,這樣比當麵回答,更容易有所長 進。

五月初四日與紀澤書:作文要先講究詞藻

字諭紀澤兒:

餘送叔父母生日禮目,因魚翅二斤太大,不好帶,改送洋帶一根。此帶頗奇,可鬆可緊,可 大可小,大而星岡公之腹可用也,小而鼎二、鼎三之腰亦可用也。此二根皆送軒叔,春羅送 叔母。

爾作時文,宜先講詞藻,欲求詞藻富麗,不可不分類抄撮體麵話頭。近世文人,如袁簡 齋、 趙甌北、吳穀人,皆有手抄詞藻小本。此眾人所共知者。阮文達

公為學政時,搜出童生夾帶,必自加細閱。如係親手所抄,略有條理者,即

予進學;如係請人所抄,概錄陳文者,照例罪斥。阮公一代

閎儒,則知文人不可無手抄夾帶小本矣。昌黎之記事提要、纂言鉤

玄,亦係分類手抄小冊也。

爾去年鄉試之文,太無詞藻,幾不能敷衍成篇。此時下手工夫,以分類手抄詞藻為第一義 。

爾此次複信,即將所分之類開列目錄,附稟寄來。分大綱子目,如倫紀類為大綱,則君臣 、父子、兄弟為子目;王道類為大綱,則井田、學校為子目。此外各門可以類推。爾曾看過 《說文》《經義述聞》,二書中可抄者多。此外如江慎修之《類腋》及《子史精華》《 淵鑒類函》,則可抄者尤多矣,爾試為之。此科名之要道,亦即學問之捷徑也。此諭。

父滌生字

字諭紀澤兒:

我送給叔父、叔母的生日禮物,因魚翅二斤太大了,不好帶,改為送洋帶子一根。這個帶 子 非常奇妙,可以鬆也可以緊,可大也可小。大時像星岡公那樣的腰圍可以用,小時像鼎 二、鼎三那樣的腰圍也可以用,這兩根都送給軒叔,春羅送給叔母。

你作時文,宜先講詞藻,欲求詞藻富麗,不可不分類抄錄體麵的詞語。近代文人,像袁 簡齋、趙甌北、吳穀人等,都有手抄詞藻的小本,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阮文達公做學政 的時候,搜查出考生夾帶的東西,一定親自細細閱讀。如果是親手抄錄的,稍稍有條理的, 就準許入學;如果是請別人代抄錄的,並且都是照原來的文章抄錄的,就照例論罪斥退。阮 公是一代寬宏的大儒,知道文人不可沒有手抄小本。昌黎的《記事提要》、《纂言鉤玄》, 也是屬於分了類的手抄小冊。你去年鄉試時寫的作文,太缺乏詞藻了,幾乎不能寫成文章。 現在下手作文,以分類手抄詞藻為第一重要。

你這次的回信,就把分類目錄開出來,隨信一起寄來。要分大綱子目,如倫理綱紀為大綱, 那麼,君臣、父子、兄弟則為子目;王道類為大綱,井田、學校則為子目。除此之外其他名 目可類推。你曾經看過《說文》、《經義述聞》,這兩本書值得抄的很多。除此之外江慎修 的《類腋》和《子史精華》、《淵鑒類函》,其中可以抄的就更多了,你不妨試著去做一做 。這是參加科舉考試的重要途徑,也是做學問的捷徑。此諭。

父滌生字

六月十四日與紀澤書:讀書要求明白

字諭紀澤兒:

接爾二十九、三十號兩稟,得悉《書經》注疏看《尚書》已畢。《書經》注疏頗庸陋,不如 《詩經》之該博。我朝儒者,如閻百詩、姚姬傳諸公皆辨別古文《尚書》之偽。孔安國之傳 ,亦偽作也。

蓋秦燔書後,漢代伏生所傳,歐陽及大小夏侯所習,皆僅二十八篇,所謂今文《尚書》者也 。厥後孔安國家有古文《尚書》,多十餘篇,遭巫蠱之事,未得立於學官,不傳於世。厥 後 張霸有《尚書》百兩篇,亦不傳於世。後漢賈逵、馬、鄭作古文《尚書》注解,亦不傳於世 。

至東晉梅賾始獻古文《尚書》並孔安國傳,自六朝唐宋以來承之,即今通行之本也。自吳 才老及朱子、梅鼎祚、歸震川,皆疑其為偽,至閻百詩遂專著一書以痛辨之,名曰《疏證》 。自是辨之者數十家,人人皆稱偽古文、偽孔氏也。《日知錄》中略著其原委。王西莊、孫 淵如、江艮庭三家皆詳言之。此亦《六經》中一大案,不可不知也。

爾讀書記性平常,此不足慮。所慮者第一怕無恒,第二怕隨筆點過一遍,並未看 得明白,此卻是大病。若實看明白了,久之必得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悅之境,則自 略記得矣。爾不必求記,卻宜求個明白。

鄧先生講書,仍請講《周易折中》。餘圈過之《通鑒》,暫不必講,恐汙壞耳。爾每日起得 早否?並問。此諭。

滌生手示

字諭紀澤兒:

收到你二十九、三十日兩封來信,得知你《書經》注疏已看完了《尚書》。《書經》注疏比 較淺顯,不如《詩經》的博大精深。我朝大儒,如閻百詩、姚姬傳等人都辨別古文《尚書》 是偽書。孔安國的作品,也是偽作。

自秦焚書以後,漢代伏生所作的傳記,歐陽和大小夏侯所講授的隻有二十八篇,就是所謂的 今文《尚書》。以後孔安國家有古文《尚書》十幾篇,但因為遭受巫蠱的禍事,沒有立於學 官,所以不傳於後世。以後張霸又有《尚書》一百零二篇,也不傳於後世。後漢人賈逵、馬 、鄭作的古文《尚書》注釋,也不傳於後世。

到了東晉梅賾始獻古文《尚書》並說它是孔安 國所傳,從六朝唐宋就一直傳承下來,也就是現在的通行本。吳才老和朱子、梅鼎祚、歸震 川,都懷疑它是偽作,到了閻百詩專門寫了一本書痛加辯駁,書名為《疏證》。這以後辨別 真偽的有幾十家,人人都說這些是偽古文、偽孔氏。《日知錄》中對這些原委稍加說明,王 西莊、孫淵如、江艮庭三家都講得很詳細。這也是六經中的一個大案件,不能不了解一些。

你讀書記憶力平常,這不用擔心。所擔心的第一是“無恒”,第二是怕隨意用筆點過一篇, 並沒有看明白,這可是個大毛病。如果確實看明白以後,時間長了一定能體會到其中的意味 ,心中就會出現心悅神怡的感覺,那樣再用筆記下來。你不必要求記住,但要求弄個明白。

鄧先生講課,還是請他講《周易折中》。我圈閱過的《通鑒》暫時可不必講解,恐怕會把它 弄髒弄壞。你每天起得早不早?並問,此諭。

滌生手示

七月十四日與紀澤書:書法四大家

字諭紀澤兒:

爾前寄所臨《書譜》一卷,餘比送徐柳臣先生處,請其批評。初七日接渠回信,茲寄爾一閱 。十三日晤柳臣先生,渠盛稱爾草字可以入古,又送爾扇一柄,茲寄回。劉世兄送《西安聖 教》,茲與手卷並寄回查收。

爾前用油紙摹字,若常常為之,間架必大進。歐、虞、顏、柳四大家是詩家之李、杜、韓、 蘇,天地之日星江河也。爾有誌學書,須窺尋四人門徑。至囑至囑!

滌生手示

字諭紀澤兒:

你前次寄的臨摹的《書譜》一卷,我已把它送徐柳臣先生那兒,請他提意見。本月七日接到 他的回信,現在寄給你看。十三日會見了柳臣先生,他稱讚說你的草字可以與古人比美,還 送你一柄扇子,現寄回。劉世兄送來《西安聖教》,現在與手卷一起寄回去,你要注意查收 。

你以前用油紙摹寫過字帖,如果常常這樣做,間架結構必然會有很大長進。歐、虞、顏、 柳四大家的書法就好比是詩家中的李、杜、韓、蘇,又好比是天地間的日、星、江、河。你 如果要學習書法,就必須得這四家字體的入門方法。至囑至囑!

滌生手示

八月十二日與紀澤書:作文與寫字的訣竅

字諭紀澤兒:

接爾七月十三、二十七日兩稟,並賦一篇,尚有氣勢,茲批出發還尚未批,下次 再發。

凡作文,末數句要吉祥;凡作字,墨色要光潤。此先大夫竹亭公常以教餘與諸叔父者,爾謹 記之,無忘祖訓。爾問各條,分別示知:

爾問《五箴》末句“敢告馬走”。凡箴以《虞箴》為最古《左傳·襄公》 ,其末 曰“獸臣司原,敢告仆夫”。意以獸臣有司郊原之責,吾不敢直告之,但告其仆耳。揚子雲

仿之作《州箴》。冀州曰: 牧臣司冀,敢告在階。揚州曰:牧臣司揚,敢告執籌。荊州曰:牧臣司荊,敢告執禦 。青州曰:牧臣司青,敢告執矩。徐州曰:牧臣司徐,敢告仆夫。餘之“敢告馬 走”,即此類也。走猶仆也。見司馬遷《任安書》注、班固《賓戲》注。朱子

作《敬箴》,曰“敢告 靈台”,則非仆禦之類,於古人微有歧誤矣。凡箴以官箴為本,如韓公《五箴》、程子《 四箴》、朱子各箴,範浚《心箴》之屬,皆失本義。餘亦相沿失之。

爾問看注疏之法,“《書經》文義奧衍,注疏勉強牽合”,

二語甚有所見。《左》疏淺近,亦頗不免。國朝如王西莊鳴

盛、孫淵如星衍、江艮庭聲皆注《尚書》, 顧亭林炎武 、惠定宇棟、王伯申引之皆注《左傳》,皆刻《皇 清經解》中。《書經》則孫注較勝, 王、江不甚足取。《左傳》則顧、惠、王三家俱精。王亦有《書經述聞》,爾曾看過一次矣 。大抵《十三經注疏》以三《禮》為最善,《詩》疏次之,此外皆有醇有駁。此外皆有醇 有駁。爾既已看動數經,即須立誌全看一過,以期做事有恒,不可半途而廢。

爾問作字換筆之法,凡轉折之處,如

NC022NC023NC024NC025

之類, 必須換筆,不待言矣。至並無轉折形跡,亦須換筆者。如以一橫言之,須有三換筆:

末向 上挑,所謂磔也;中折而下行,所謂波也;右向上行,所謂勒也;初入手,所謂直來橫受也 。以一直言之,須有兩換筆直橫入,所謂橫來直受也;上向左行,至中腹換而右行, 所謂 努也。捺與橫相似,特末筆磔處更顯耳直入波磔。撇與直相似,特末筆更撇向 外耳停掠橫入。凡換筆,皆以小圈識之,可以 類推。凡用筆,須略帶欹斜之勢,如本斜向左,一換筆則向右矣;本斜向右,一換則向左矣 。舉一反三,爾自悟取可也。

李春醴處,餘擬送之八十金。若家中未先送,可寄信來。凡家中親友有慶吊事,皆可寄信由 營致情也。

滌生手示 黃州

字諭紀澤兒:

收到你七月十三、二十七日兩次來信和賦一篇,文筆還算有些氣勢,現在批改寄回(還未批 發,下次再寄)。凡是做文章,結尾幾句要吉祥;凡是寫字,墨色要光潤。這是先大夫竹亭 公時常教誨我和各位叔父的,你要牢牢記住它,不忘祖訓。你所問到的各條,現在分別告訴 你:

你問《五箴》最後一句“敢告馬走”。凡是箴以《虞箴》為最古(《左傳·襄公》),最後一 句是“魯臣司原,敢告仆夫”。意思是魯臣有管理郊原的職責,我不敢直接告訴他,隻告訴 他的仆人。揚子雲仿照它做《州箴》。冀州曰:牧臣司冀,敢告在階。揚州曰:牧臣司揚, 敢告執籌。荊州曰:牧臣司荊,敢告執禦。青州曰:牧臣司青,敢告執矩。徐州曰:牧臣司 徐,敢告仆夫。我的“敢告馬走”,就是這一類的文字。走就是仆的意思(見司馬遷《任安 書》注、班固《賓戲》注)。朱子作《敬箴》,“敢告靈台”,就不是仆禦之類了,與古人 略有些差異。凡是箴以官箴為本,如韓公《五箴》、程子《四箴》、朱子各箴,範浚《心箴 》一類,都失去本義,我也是相沿那失去本義的意思。

你問看注疏的方法,說“《書經》文義奧衍,注疏勉強牽合。”這兩句話很有見解。《左傳 》注疏很淺顯,也免不了這樣。本朝如王西莊(鳴盛)、孫淵如(星衍)、江艮庭(聲)都注釋《 尚書》,顧亭林(炎武)、惠定宇(棟)、王伯申(引之)都注釋《左傳》,全刻在《皇清經解》 中。《書經》以孫淵如作的注疏較好,王西莊和江艮庭的就沒什麼可取之處。《左傳》則是 顧、惠、王三家的都好。王伯申還有《書經述聞》,你曾經看過一次。大體上《十三經注疏 》中是三《禮》最好,《詩》疏次之,除此以外都有好有壞。你既然已經看過那麼多部經書 ,就應立誌全部看一遍,以達到做事有恒心,不可半途而廢。

你問寫字換筆的方法,凡是有轉折的地方,如“NC022NC023NC024NC025

”之類,必須換筆,這就不用說了 。至於沒有轉折形跡的地方,也有必要換筆的。如以一橫來說,必須有三次筆(末筆向上挑 ,就是磔;中間轉折向下,就是波;右向上行,就是勒。初起筆是所謂直來橫受)。如以一 直來說,必須有兩次換筆(直橫入,就是所謂橫來直受;上向左行,到中間換而向右行,就 是努)。捺與橫相像,隻是末筆磔處更明顯(直入波磔)。撇與直相像,隻是末筆更撇向外邊 (停掠橫入)。凡是換筆,都以小圈來識別,可以此類推。凡是用筆,須稍帶傾斜之勢,如 本來斜向左,一換筆就轉向右了;本來斜向右,一換筆就轉向左了。舉一反三,你自己體會 就行了。

李春醴那裏,我準備送銀子八十兩。如果家裏還沒送,可以寄信來。以後凡是家 中親友有紅白喜事,都可寫信來軍營中,由軍營中送禮去致情。

滌生手示 黃州

十月十四日與紀澤書:早起、有恒、穩重

字諭紀澤兒:

接爾十九、二十九日兩稟,知喜事完畢,新婦能得爾母之歡,是即家庭之福。

我朝列聖相承,總是寅正即起,至今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傳早起,吾得見竟希公、 星岡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約一個時辰,始見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有事 則 不待黎明,每夜必起看一二次不等,此爾所及見者也。餘近亦黎明即起,思有以紹先人之家 風。爾既冠授室,當以早起為第一先務。自力行之,亦率新婦力行之。

餘生平坐無恒之弊,萬事無成。德無成,業無成,已可深恥

矣。逮辦理軍事,自矢靡他,中間本誌變化,尤無恒之大者,用為內恥。

爾欲稍有成就,須從有恒二字下手。

餘嚐細觀星岡公儀表絕人,全在一重字。餘行路容止亦頗重厚,蓋取法於星岡公。 爾之容止甚輕,是一大弊病,以後宜時時留心,無論行坐,均須重厚。早起也,有恒也,重 也,三者皆爾最要之務。早起是先人之家法,無恒是吾身之大恥,不重是爾身之短 處,故特諄諄誡之。

吾前一信答爾所問者三條,一字中換筆,一“敢告馬走”、一注疏得 失,言之頗詳,爾來稟何以並未提及?以後凡接我教爾之言,宜條條稟複,不可疏略。此外 教爾之事,則詳於寄寅皆先生看讀寫作一緘中矣。此諭。

字諭紀澤兒:

收到你十九、二十九日兩次來信,知道喜事已經辦完。新媳婦能得到你母親的歡心,這是全 家的福氣。

我朝曆代聖哲相傳承的,總是寅正就起床,至今二百年不變。我家從高曾祖父就早起,我曾 見過竟希公、星岡公全都是天沒亮就起床,冬天起床大約坐一個時辰,天才亮。我父親竹亭 公也是黎明就起床,如果有事情還不到黎明就起床,每天夜裏要起床到處看一二次,這是 你曾看到的。我近年來也是黎明就起床,想必是繼承先人的家風。你既然已成人結婚,也應 以早起為第一要事,努力去做到它,也要讓新媳婦去努力做到它。

我一生的缺點是沒恒心,萬事無成。德無成,業無成,深感愧疚。直到操辦軍機事務,取代 了其他誌向,這中間我本來的誌向發生了變化,更表現出缺乏恒心的大問題,內心更感恥辱 。你想要有些成就,必須從“有恒”兩字下手。

我曾經仔細觀察星岡公儀表絕人,全在一個重字。我走路神情舉止也較穩重敦實,就是從星 岡公身上學來的。你的容顏舉止很輕浮,這是一個大毛病,以後須時時注意。無 論行走起坐,都要穩重。早起、有恒、穩重這三個方麵是你目前最重要的。早起是 先輩的家法,沒有恒心是我的恥辱,不穩重是你的缺點,所以特別諄諄教導你把它們記在心 上。

我上封信回答你問的三條:一是寫字中途換筆,一是“敢告馬走”,一是注疏得失,講得很 詳細。你回信為什麼沒提到?以後凡是接到我教你的言論,都要一條一條地答複,不可疏忽 大意 。除此以外我教你的東西,更詳細的寫在我給寅皆先生有關看讀寫作的一封信中。此 諭。

鹹豐十年

二月初四日與紀澤書:勤敬不可忽

字諭紀澤兒:

接爾元夕稟,知叔父大人病極沉重。餘未在家,爾宜常至白玉堂服侍湯藥,勤敬二字斷不可 忽。若在老宅而有倦色有肆容,則與不去無異。餘往年在外多愧悔之端,近兩年補救不少。 至在家亦有可愧悔者,兒為我補救可也。澄叔分居上腰裏,應用粗細器皿須由下腰裏分去。 爾稟母親雇工陸續送去。爾至長沙看賀嶽母,須待叔祖病減乃去,稟商澄、沅兩叔父遵行。

滌生手示

字諭紀澤兒:

收到你元夕的來信,知道叔父大人病情非常沉重。我不在家,你應當常常到白玉堂去侍奉他 老人家,“勤敬”二字絕不能忽視。如果在老宅表現出疲倦懈怠,那就跟不去是一樣的。我 從前 在外麵做了不少後悔不已的事,這兩年我補救了許多。至於在家裏也有一些事讓我愧悔,你 就在家盡力幫我彌補吧。澄叔分居到上腰裏,常用大小器皿要從下腰裏分過去。你請示母親 後請人陸續送過去。你到長沙探望嶽母,應等叔祖病情好轉後再去。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請示 澄、沅兩位叔父,商議好後再按他們說的去做。

滌生手示

二月二十四日與紀澤書:看《文選》的方法

字諭紀澤兒:

二十日接二月二日來稟並祭文稿。文尚條暢,惟意義太少。叔祖父之德全未稱道,亦非體製 ,詞藻亦太寒儉。爾現看《文選》,宜略抄典故藻彙,分類抄記,以為饋貧之糧。《文選》 前數本係漢人之賦,極難領會,後半則易看矣。餘所見友朋中,無能知漢賦之意味著。

爾不 能記憶,亦由於不知其意味。此刻不必求記,將來若能識得意味,自可漸記一二。餘向來記 性極壞,近老年反略好些,由於識得意味也。時文亦不必苦心孤詣

去作,但常常作文。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常用則細,不用則粗。

江忠烈之太夫人,餘將寄銀一百、幛一懸,寫兄弟四人名,家中不必另致情。江太夫人大事 ,岷樵曾賻銀二百,餘收一百。先大夫大事,達川曾賻銀五十,餘收二十也。

餘前允爾來營省覲。茲因陳作梅來吾鄉看地,須爾在家中陪款,恐作梅先生來到湘時,沅叔 業已先出,爾須等候作梅先生,在家住二十餘日,再送陳至省展謁賀嶽母,小住即仍歸去。 聞兒婦或有夢熊之喜。爾於下半年再請來營省覲可也。此囑。

滌生手示

字諭紀澤兒:

二十日接到你二月二日的來信及祭文稿,文字還算流暢,隻是內容很少。叔祖的德行一點也 沒寫出來,也不合格式,詞藻也太俗。你現在看《文選》,應當摘抄一些典故和好的詞句, 把它分門別類,來作為你作文貧乏時的食糧。《文選》的前幾本是漢代人作的賦,很不容易 理解,後半部分就容易看懂了。我認識的朋友當中,沒有誰真正領會漢賦的神韻。

你不能背誦,也是由於沒有理解它的含義。你現在不必強求背下來,將來若能體會出它的神 韻,自然就可以慢慢地背下來一些了。

我記性一直不好,將近晚年反而略微好些,這是因為理解了文 章的意境,時文也不必費心盡力去作,但要常常練習寫文章。心經常運用會很靈活,長期不 用就會遲滯;經常運用就會細膩,不用就容易粗疏。

你不能背 誦,也是由於沒有理解它的含義。你現在不必強求背下來,將來若能體會出它的神韻,自然 就可以慢慢地背下來一些了。

江忠烈的太夫人那兒,我將寄去一百兩銀子、一副祭幛,用我們兄弟四個人的名義,家裏就 不必另外表示了。江太夫人大事,岷樵曾送了兩百兩銀子,我收了一百兩。先大夫大事,達 川送了五十兩銀子,我收了二十兩。

我前次答應你到軍營中來探視,現在由於陳作梅要到家裏來看地,你必須留在家中好好招待 他。恐怕陳作梅還沒到湖南,你沅叔父就外出了,你一定要在家等候作梅先生,留他在家住 二十多天,你再把陳作梅先生送到省城並順便去拜見你嶽母,住幾天就應該回家裏去。聽說 你夫人已懷有身孕,你在下半年再來軍營探望吧。此囑。

滌生手示

閏三月初四日與紀澤書:治家“八字”

字諭紀澤:

初一日接爾十六日稟,澄叔已移寓新居,則黃金堂老宅,爾為一家之主矣。昔吾祖 星岡公最講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掃潔淨,第三誠修祭祀,第四善待親族鄰裏。 凡親族鄰裏來家,無不恭敬款接,有急必周濟之,有訟必排解之,有喜必慶賀之,有 疾必問,有喪必吊。此四事之外,於讀書、種菜等事尤為刻刻留心,故餘近寫家信,常常提 及書、蔬、魚、豬四端者,蓋祖父相傳之定法也。

爾現讀書無暇,此八事,縱不能一一親自經理,而 不可不識得此意,請朱運四先生細心經理,八者缺一不可。其誠修祭祀一端,則必須爾母隨 時留心。凡器皿第一等好者留作祭祀之用,飲食第一等好者亦備祭祀之需。凡人家不講究祭 祀,縱然興旺,亦不久長。至要至要。

爾所論看《文選》之法不為無見。吾觀漢魏文人,有二端最不可及:一曰訓詁精確,二曰 聲調鏗鏘。《說文》訓詁之學,自中唐以後人多不講,宋以後說經尤不明故訓,及至我朝 巨儒始通小學。段茂堂、王懷祖兩家,遂精研乎古人文字聲音之本,乃知《文選》中古賦所 用之字,無不典雅精當。爾若能熟讀段、王兩家之書,則知眼前常見之字,凡唐宋文人誤用 者,惟《六經》不誤,《文選》中漢賦亦不誤也。即以爾稟中所論《三都賦》言之,如“蔚 若相如,NF14A若君平”,以一蔚字概括相如之文章,以一 NF14A字概括君平之道德。此雖不盡關乎訓詁,亦足見其下字之不苟矣。至聲 調之鏗鏘,如“開高軒以臨山,列綺窗而瞰江”,“碧出NB762弘之血,

鳥生杜宇之魄”,“洗兵海島,刷馬江洲”,“數軍實乎桂林之苑,饗戎旅乎落星之樓”等 句 ,音響節奏,皆後世所不能及。爾看《文選》,能從此二者用心,則漸有入理處矣。

作梅先生想已到家,爾宜恭敬款接。沅叔既已來營,則無人陪往益陽,聞胡宅專人至吾鄉迎 接,即請作梅獨去可也。爾舅父牧雲先生身體不甚耐勞,即請其毋庸來營。吾此次無

信,爾先致吾意,下次再行寄信。此囑。

字諭紀澤:

一日接到你十六日的來信,知道澄叔已搬到新房去居住了,那麼黃金堂老房子,你就是一家 之主了。過去我的祖父星岡公最講究治家的方法,第一是早起,第二是把屋子收拾得幹淨整 潔,第三是誠心誠意地祭祀,第四是善待親族鄰裏。凡是親戚鄰居來家中,沒有一個不恭恭 敬敬地款待,有急事一定給他們以周濟,有糾紛一定會去幫他們排解,有喜慶的事一定會去 慶賀,有病一定前去問候,有喪事一定會去吊唁。除了這四件事情之外,在讀書、種菜等事 上更是時時留 心,所以我近段時間寫信,時常提到書、蔬、魚、豬這四件事,這是祖父傳下來的家法。

你現在讀 書沒有空餘的時間,這八件事你不能件件都親自料理,但是不能不理解此意。請朱運四先生 悉心經營,這八個方麵缺一不可。誠心誠意祭祀這件事,也必須叫你母親時時放在心上。凡 是最好的器皿必須留下來作為祭祀用,最好的食品也必須為祭祀準備。凡是不講究祭祀的人 家,即使興旺,也不會很長久的。至關重要。

你所論述的看《文選》的方法不是沒有見解。我看漢魏文人,有兩點最不容易企及:一是 訓詁精確,二是聲調鏗鏘。《說文》是訓詁的學問,自從中唐以後很多人都不講了,宋代以 後講經尤其不講究訓詁,到了我朝巨儒開始精通小學。段茂堂、王懷祖兩家,就精心研究 古人文字聲音的根本,才知道《文選》中古賦所用的字,沒有一個不是典雅精當的。你如果 能熟讀段、王兩家的書,就知道現在常用的字都是唐宋的文人錯用的。隻有《六經》沒有錯 ,《文選》中的漢賦也沒錯。就拿你信中講的《三都賦》來說,如“蔚若相如,嚼若君平” ,用一個“蔚”字概括相如的文章,用一個“嚼”字概括君平的道德,這雖然不全部是有關 訓詁的,但也說明他用字是一絲不苟的。至於聲調的鏗鏘,如“開高軒以臨山,列綺窗而瞰 江”,“碧出萇宏之血,鳥生杜宇之魄”,“洗兵海島,刷馬江洲”,“數軍實乎桂林之苑 ,饗戎旅乎落星之樓”等句子,音響節奏,都是後世文人所不能比的。你看《文選》,能從 這兩個地方下工夫,就能慢慢理解它的精當之處。

作梅先生應該已經到我們家了,你應恭敬地款待他。沅叔既然已經來營中,那就沒人陪他前 去益陽,聽說胡家專門派人到我們家鄉迎接,那就請作梅先生獨自去也可以。你舅父牧雲 先生身體不太好,就叫他不要到營中來了。我這次沒給他寫信,你先向他轉達我的意見,下 次再給他寫信。此囑。

四月初四與紀澤書:舉止要重,行文要圓

字諭紀澤兒:

二十七日劉得四到,接爾稟。所謂論《文選》俱有所得,問小學亦有條理,甚以為慰。

沅叔於二十七到宿鬆。初三日由宿至集賢關,將爾稟帶

去矣。餘不能悉記,但記爾問禾童種二字。 此字段茂堂辨論甚晰。禾童為藝也。種為後 熟之禾,《詩》之“黍稷重NB270”,《說文》作“種ND07C ”。種,正字也。重,假借字也。NB270與ND07C ,異同字也。隸書以禾童種二字互易 ,今人於耕禾童,概用種字矣。吾於訓詁、 詞章二端頗嚐盡心。爾看書若能通訓詁,則於古人之故訓大義、引申假借漸漸開悟,而後人 承訛襲誤之習可改。若能通詞章,則於古人之文格文氣、開合轉折漸漸開悟,而後人硬腔滑 調之習可改。是餘之所厚望也。嗣後爾每月作三課,一賦、一古文、一時文,皆交長夫帶至 營中,每月恰有三次長夫接家信也。

吾於爾有不放心者二事:一則舉止不甚重厚,二則文氣不甚圓適。以後舉止留心一重字,行 文留心一圓字,至囑。

滌生手示

四月題:赤壁破曹軍賦以周瑜縱火燒曹兵於赤壁下為韻

後漢黨錮論

以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

字諭紀澤兒:

二十七日劉得四到營中,收到你的信,所議論《文選》都有所得,所問小學也有 條理,我為此很是欣慰。

沅叔在二十七日到宿鬆,初三日從宿到集賢關,把你的信帶去。我記不清了,隻記你問“ 禾童” “種”二字。這個字段茂堂辯論得很清楚。禾童 為農藝。種為後熟的禾苗。《詩》中的“NCAF2稷重NB 270”,《說文》說作“種ND07C”。種是正字,重 是假借字。NB270和ND07C是異體字。隸 書將禾童種二字交換了,今天的人講耕種 ,都用種字。我對於訓詁、詞章二方麵都曾經下過功夫。你看書如果能懂得訓詁, 那麼對古人講的故訓大義、引申義、假借義就能逐漸領悟,又可對後人承訛襲誤的習慣加以 改正。如果能懂得詞章,那麼對於古人的文格文氣,開合轉折逐漸領悟,又可對後人硬腔滑 調的習慣 加以改正。這是我對你最大的期望。以後你每個月作三課,一篇賦、一篇古文、 一篇時文,都交給長夫帶到軍營中來,每個月剛好有三次長夫要傳遞家信。

我對於你有兩件事不放心:一是舉止不太穩重;二是文氣不太圓合。以後舉止注意 一個“重”字,行文要注意一個“圓”字。至囑。

滌生手示

四月題目:(1)赤壁破曹軍賦(以周瑜縱火燒曹兵於赤壁下為韻);(2)後漢黨錮論;(3)以善 養人然後能服天下。

四月二十四日與紀澤書:作文要“珠圓玉潤”

字諭紀澤兒:

十六日接爾初二日稟並賦二篇,近日大有長進,慰甚。

無論古今何等文人,其下筆造句, 總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無論古今何等書家,其落筆結體,亦以珠圓玉潤四字為 主。故吾前示爾書,專以一重字救爾之短,一圓字望爾之成也。

世人論文家之語,圓而藻麗者,莫如徐、庾,而不知江、鮑則更圓,進之 沈、任則亦圓,進之潘、陸則亦圓,又進而溯之 東漢之班、張、崔、蔡則亦圓,又進而溯之西漢之賈、晁、匡、劉則亦圓。至於馬遷、相如 、子雲三人,可謂力趨險奧,不求圓適矣;而細讀之 ,亦未始不圓。至於昌黎,其誌意直欲淩駕子長、卿、雲三人,戛戛獨造,力避圓熟矣,而 久讀之,實無一字不圓,無一句不圓。爾於古人之文,若能從鮑、江、徐、庾四人之圓步步 上溯,直窺卿、雲、馬、韓四人之圓,則無不可讀之古文矣,即無不可通之經史矣。爾其勉 之。餘於古文之文,用功甚深,惜未能一一達之腕下,每歉然不怡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