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夢想破滅】
正當頤和園裏鬧騰得人聲鼎沸的時候,光緒皇上卻正躺在自己的龍榻上,聞著珍貴人清芳的鼻息和她的香鬢廝磨,做著輕快的美夢。
那裏是一個真正的事業的佳境,慘淡經營的新政如同一棵春天的銀杏古樹,綻放出鮮亮茂密的新綠,蔭庇四海,迎風婆娑,根壯如虯。那裏是大清帝國君主立憲後的象征,那是枯木逢春後的奇異的輝煌。
在那個情景中,大清國真正地變了模樣,國運昌鼎、軍疆強大,趾高氣揚的洋人們如作蟻蚧,俯首稱臣,哪裏還有茹毛飲血逞狂肆虐的名分?在康有為、翁同穌和李鴻章骨骼堅硬、須仰視可望的高大背影中,整整一個民族都發喊著震天的巨吼。"皇上萬歲"的歡呼響徹了大清國完整疆域的每一處山脈與河川......
這的確是在做夢。然而在迷迷蒙蒙之中,卻分明聽到有人殪叫著"萬歲爺"的稱謂,聲音真切。他正想要珍妃呢,正想不現往日的失敗,和她再覓歡娛,正想著手腳忙亂地要進入佳境。偏偏就這個時候,聽到有個人在他的枕邊"萬歲爺、萬歲爺"地喊吟不停。他極不情願地睜開了一雙睡眼,往床帷外邊一瞧,果然有一個人跪在那裏,他並不是老百姓,而是他的心腹太監王商,而且他哪裏是在興奮地歡呼,分明是在驚惶地叫喊。
此時的光緒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作為皇帝的威嚴是早就有了的,雖然王商是打小就侍候他慣了的人,但平素如果沒有什麼萬不得已、真正急要的事情,哪裏敢深更半夜在他和珍妃熟睡的時候,胡亂闖進來喊醒他呢?!更何況王商音調顫抖,語氣促緊,撩開床帷便見他臉上掛著萬分恐懼的表情。光緒料定有了非同尋常的情況發生,哪裏還敢怠慢,一下子睡意全醒,挺身便坐了起來。
見皇上醒來,王商根本就沒有等他開口問話,便急忙把自己從頤和園裏得來的消息,一口氣給說了出來。這中間連袁世凱去頤和園求李蓮英轉奏引見,到皇太後在寢宮裏狂怒不已,王商都一五一十把個粗略概況說得滴水不露。天知道他是怎樣讓事先安排的耳目趁著混亂之際快馬趕回報信,得到驚人消息的!王商還特別強調說太後已經在準備鑾輿水船,馬上就要起駕回宮了。隻是,王商的情報還達不到太後的身邊,在他報告給光緒的消息裏,還缺少著至關重要的情節,那就是袁世凱早已經將光緒給他的命令,在太後麵前作了本質上的修改。由此,光緒自然不曾料到太後這次回宮,絕不僅是來興師問罪,實際上是來提刀殺人的!
盡管光緒得到消息頓感意外,尚未感覺嚴重到太後幾欲廢黜、殺他的程度,但即使是這樣,王商的稟報也足以讓他震驚了。無論如何他也沒有想到,袁世凱竟會如此無情地背叛自己。他畢竟不敢也不會采取過激行動,畢竟過分心軟。縱然不是如此,在這樣匆忙的時間裏,在這毫無準備的深宮裏,在自己的臣子並不在自己身邊的深夜,他還能采取什麼辦法,來挽救這種突發性的局勢呢?
光緒的反應不過如此:他隻有等待。在聽完王商的稟報後,他仍然堅信太後是不滿維新變法而生出了震怒,趕來問罪。隻驚呆半日,灰心喪氣地歎了一口氣,便再沒話說。
他心裏明白,一切的新政都將大江東去,一切的抱負、一切的希望很快將成為泡影。再沒有過去撫膺論國的雄心,再不見群英舌戰、辯證滄桑的壯懷,再不逢挑燭夜思、構築大清社稷的激情。他雖然驀然語塞,哪裏都能感受到這自天而降、劈頭蓋腦的打擊!他心裏明白,這打擊如此巨大,無疑於天外飛來的橫禍。
此時真正感到驚恐或者說最替光緒擔心萬分的,自然當數珍妃。也隻有在這種時刻,在人生危難必然來臨的前夕,才能覺察一位女人對一位男人至死的忠貞。縱然是光緒皇上大限將至,要她去赴死共盡,她也在所不惜。她做夢也沒有想到光緒的一片心會遭受這樣惡劣的命運,心裏自然替光緒感到萬萬的不平。光緒應該是一個真正值得萬民敬仰愛戴的少年君王,他全身心地為大清朝廷、為大清國民眾嘔心瀝血地圖強盛,幾乎就沒有過上一天舒心日子,為什麼好心就不能得到好報呢?
她的心急劇跳蕩著,生怕太後在盛怒之下,她的萬歲爺將會發生生命的危險,就以往的朝中經驗看,這又確有可能。她要捍衛光緒,卻又沒有別的更好的法子,而隻能用女人的柔腸來安慰他。她心中明白,不久的將來他們有可能將不複相見,所以她急忙跪倒在光緒麵前,淚流滿麵地向他勸慰道:"請萬歲爺千萬別太著急!天下的事情總是命中注定的,新政一時不能實行,看來也是天意,大可不必太認真了。等一會兒老佛爺來到的時候,無論她老人家怎樣責備萬歲爺,無論她怎樣嚴厲地處置萬歲爺,都可請萬歲爺務必牢記著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千萬不要和她老人家頂撞!要知道老佛爺可能在盛怒之下,隻要萬歲爺輕輕地說上一句衝撞她老人家的話,甚至流露出半點心中不服的表情,老佛爺就極可以立刻傷害到萬歲爺的生命,這才是至關重要的!請萬歲爺千萬千萬地小心在意,臣妾隻有懇求萬歲爺聽臣妾的一次勸言了......"
說到這裏的時候,珍妃已經有點泣不成聲:"臣妾一向深蒙萬歲爺百般寵愛,可知臣妾也是打心窩深處摯愛著萬歲爺的呀!萬歲爺應該知道,萬歲爺的生命,也就是臣妾的生命。所以就算是為了臣妾,也要千萬地小心應付啊......"
珍妃在盡力寬解光緒的憂愁,隻要那樣能夠起到作用,她也在所不惜。眼下她隻能強忍悲痛繼續勸諫皇上,以免自己的所愛遭到半點不測。
"萬歲爺的年紀還輕,太後已經是一個老年人了,她總不可能永遠禁錮著萬歲爺。隻要能保護自己眼下的性命,萬歲爺心裏真想為民造福、為國昌盛,就要忍心留待將來。隻要青山仍在,身體安泰,以後這樣的機會還多的是,何必要爭這一時的高低呢?所以,臣妾勸萬歲爺一定要暫時忍耐一下,多加小心,萬萬爭取躲過這場風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