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順治帝橫刀奪愛】(1 / 2)

第二十六章 【順治帝橫刀奪愛】

在順治十年宮中的銓選秀女中,選中者不過十之二三,而董鄂氏烏雲珠便是其中之一。一女當選,滿門朱紫,烏雲珠總算沒讓父母家人失望!當那一輛接一輛的騾車緩緩地駛至神武門前時,坐在轎中的烏雲珠緊張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日上三竿了,自有差役熄滅了每輛騾車前豎著的不同顏色和標識的兩盞燈籠,然後由戶部官員清點完人數後,候選女子下了車魚貫走入神武門,在順貞門外等候著決定命運的最後時刻,在烏雲珠之前,已有好些姑娘被告之"撂牌子",滿臉憂傷低頭無語地退出了順貞門。終於輪到烏雲珠了,隻聽太監一聲尖細的嗓音:"二等男、護軍統領鄂碩之女董鄂氏留牌子!"

董鄂氏烏雲珠聞聽渾身一顫:這麼說自己被選中了!每位候選的女子都有一麵小牌子,上麵寫著各人的姓氏、籍貫、年齡等滿文,麵試合格則將牌子留下謂之曰"留牌子",而"撂牌子"則是對落選者而言的。董鄂氏烏雲珠是幸運的,因為每次選中者不過十之二三,倘若能與皇室結親者更屬少數,如有幸"備內廷主位"冊封為妃嬪的更是鳳毛麟角了。而大多數人選秀女的命運,不過是充入後宮以應付各種差役,年滿二十四歲之後則被遣送出宮嫁於他人。董鄂氏心比天高,果然一選就中,她按捺住內心的激動,有心要博得太後和皇上的青睞,"備內廷主位"才是她心中最終的願望,連家裏人都說她天生就是做主子的命!這種說法立刻就要應驗了!

可是,皇太後懿旨卻將董鄂氏烏雲珠許配給了當今皇上的同父異母的幼弟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為妻!事情有些出乎烏雲珠的意外,博穆博果爾小烏雲珠兩歲,當時還是個十四歲的大男孩!第二年,董鄂氏尊聖旨與博穆博果爾成婚,成為襄親王妃。失望之餘,烏雲珠別無選擇,表麵上溫柔地做著襄親王的福晉,住著華府,仆役成群,衣食無憂,尊貴無比,可內心深處,烏雲珠卻有那麼一絲不滿足。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隨著她頻繁地出入宮闈而漸漸地清晰、明朗起來。如果對一個普通女子來說,能嫁入皇族為妃,享盡榮華富貴,一定是十二分的心滿意足了,可偏偏烏雲珠是個不容易滿足的女子,她色藝雙全又生得如花似玉,雖自幼接受的熏陶教育是"嫻女紅,修謹自飭,進止有序,有母儀之度,姻黨稱之",但骨子裏卻偏偏有那麼一點兒不安分。她向往的是卿卿我我、兩情相悅的甜蜜生活,而年少的丈夫卻大大咧咧,不知冷暖。比起瀟灑多情而且善解人意的皇兄順治帝來,烏雲珠漸漸地有些心猿意馬了,甚至內心慶幸能作為他的弟婦,能夠常見到他的麵。

烏雲珠在應選入宮侍奉太後的半年之中,越來越強烈地受到了感情的煎熬,一麵苦度著徒有其名的皇子福晉的生涯--她的丈夫被皇上派去出征,一麵渴望著愛和被愛。十七八歲的年紀,正是花季,含苞待放,豔麗多姿,她的嫵媚和俏麗深深吸引著同樣年輕的順治帝順治,一來二去的,隨著順治的步步逼近,烏雲珠心裏又驚又喜又羞又怕,她是八旗女子,原本就沒有漢族女子那種嚴酷的貞節觀念,叔叔娶嫂子,伯父納侄媳,這在滿洲習俗中並不少見,甚至連朝中也屢見不鮮。這麼一想,對於皇兄的挑逗和暗示,烏雲珠也就心安理得了,這足以證明她的姿色出眾,能夠博得天子的青睞,這該是多大的榮幸啊!

男有情女有意,如幹柴遇上烈火,順治與烏雲珠拋開了世俗的束縛,在經曆了乾清宮那鸞顛鳳倒的一夜纏綿之後,兩人已是如膠似膝難舍難分了。不消說,順治帝天生便是個情種,他之所以做出震驚朝野的"廢後"之事,那是因為他自認為與博爾濟吉特氏感情不和,而他對第二任博爾濟吉特氏皇後的冷落也是同樣的原因。沒辦法,有的女子令他一見鍾情,而有的女子,卻令他情緒低落,鬱鬱寡歡。順治自知對孔四貞的暗戀不會產生任何結果,便強壓住內心私情的煎熬。而他與烏雲珠這兩個"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少男少女一次次地邂逅之後,彼此便從對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所渴望的東西,一個巴掌拍不響嘛。於是,他們不顧一切地、無所顧忌地走到了一起,尋求著感情上的慰藉,做起了玫瑰色的夢。

對於兒子順治惹下的這個"麻煩",孝莊太後在震驚之餘幾乎是一籌莫展。她費盡了心思,正為兒子的再一次大婚而高興,因為這大清的皇後仍舊是她科爾沁家的人!而且兒子對四貞的態度也似乎在疏遠,這說明兒子盡管有時會感情用事,可關鍵之時他的頭腦是非常清醒的,畢竟還是個孩子,這些讓孝莊太後提心吊膽的事也還能理解。可順治疏遠了四貞,卻又移情別戀上了他的弟媳婦!而且,他倆已經......唉,此事若傳揚出去豈不遭天下人恥笑?堂堂當朝天子竟與自己的弟媳婦悖理亂常,這實在是有損大清國體的尊嚴呀!不錯,滿人自古就有治棲之風,即所謂的"父死子妻庶母,兄終弟娶其嫂",可是,襄親王尚健在呀,這場宮廷豔事到底該如何收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