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門戶大開 4.“最後一道大門“
葉利尼亞地處俄羅斯斯摩棱斯克州東南地區,距離斯摩棱斯克市82公裏的傑斯納河岸。葉利尼亞人口為10798(2002年)。
1812年,拿破侖大軍侵略俄羅斯,葉利尼亞成為俄國遊擊隊的活動中心。在二戰期間,蘇軍多次與德軍爭奪葉利尼亞。
1941年7月18日,德軍第46裝甲軍的第10裝甲師及其所屬部隊增援的裝甲旅攻入葉利尼亞10公裏。第10裝甲師的預備隊黨衛軍"大德意誌"步兵團也參加了進攻。第46裝甲軍的黨衛軍帝國裝甲師的一部奉命去打掃戰場,還有一部負責開辟一條180公裏深的通道。
黨衛軍帝國裝甲師下轄:黨衛軍"元首"團、黨衛軍"大德意誌"團、黨衛軍第11團、黨衛軍摩托大隊、黨衛軍炮兵團、黨衛軍偵察大隊、黨衛軍反坦克大隊、黨衛軍防空大隊、黨衛軍工兵大隊、黨衛軍突擊炮營(臨時加強)。
黨衛軍帝國師的主力奉命調到多羅哥布希,保衛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黨衛軍帝國師元首團奉命堅守傑斯納附近公路上的一個防禦據點。
7月19日清晨,黨衛軍帝國師工兵營和元首團向多羅哥布希進軍。道路很難走,他們遭到了蘇軍的襲擾,工兵營在上午9時左右到達多羅哥布希。
黨衛軍帝國師的裝甲旅在推進時遭到蘇軍強大的炮火襲擊。在葉利尼亞以西2公裏處,黨衛軍帝國師的裝甲旅攻下了兩條較大的反坦克塹壕,又向北進攻,通過鐵路幹線於上午11時到達葉利尼亞火車站。
德第2裝甲集群指揮部給第46裝甲軍的新任務是快速搶占多羅哥布希和第聶伯,而黨衛軍帝國師的新任務是負責占領第聶伯,第10裝甲師負責占領多羅哥布希。
蘇軍很快在葉利尼亞市的伊沃尼諾一帶組織兵力逆襲,炮兵部隊向德軍傾瀉了密集的炮彈,蘇軍的重炮口徑達210毫米。這時,德國第10裝甲師已經靠近葉利尼亞市區。經過一番激烈的交戰後,第10裝甲師於晚23時基本占領了熊熊燃燒著的葉利尼亞。
在葉利尼亞城內還有部分蘇軍仍在抵抗,包括地下掩體和藏匿長達幾周的蘇軍反坦克戰壕。這些蘇軍的地下掩體和反坦克戰壕從多羅哥布希一直延伸至烏夏河東岸。
德軍第10裝甲師出動裝甲旅快速奔襲,一舉突破地下掩體和反坦克戰壕中的蘇軍防禦點。
因道路狀況很差,黨衛軍帝國師所屬部隊推進速度受阻。但他們沒有遇到較大的麻煩,於當天傍晚到達第聶伯地區。
蘇軍飛機多次用炸彈和機槍攻擊行軍中的德軍縱隊。此時,德第46裝甲軍軍部位於普魯德基十字路口的西北邊。
7月20日,德軍第10裝甲師接到掃蕩葉利尼亞地區的命令,奉命繼續進攻多羅哥布希。
黨衛軍帝國師出動一個部隊占領第聶伯河橋,這個部隊負責保障進攻斯摩棱斯克市的第46裝甲軍北翼的安全,黨衛軍帝國師還派遣了一個部隊去進攻機場。
第10裝甲師的"大德意誌"步兵團奉命在第2軍趕來換防以前保障第46裝甲軍右翼的安全。"大德意誌"步兵團還負責開辟了與第3裝甲師的通道。
在炮兵強大火力的支援下,蘇軍坦克和步兵部隊進攻葉利尼亞市,想奪回這一戰略要地。德軍第10裝甲師發動的反攻給蘇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並擋住了蘇軍的進攻。
在烏夏河東岸,黨衛軍帝國師的一個部隊遇到躲藏在堅固工事裏的蘇軍部隊阻擊。黨衛軍帝國師的部隊被迫向北繞行。由於道路太難走,德軍車輛幾乎寸步難行。德軍發現烏夏河東岸的蘇軍防禦工事竟一直延伸至北部。
黨衛軍帝國師的一個部隊進攻機場,以便德國空軍能更好地掩護地麵部隊,並把蘇軍趕出第聶伯地區。這時,德第10裝甲師的"大德意誌"團在羅斯拉夫耳公路展開兵力,黨衛軍帝國師第11團在另一條公路的兩側展開了兵力。
當時,德第46裝甲軍的兵力被分散執行多個作戰任務,而蘇軍的兵力卻越來越多。蘇軍的攻勢很猛,但未能奪回葉利尼亞地區。
德第46裝甲軍隻好向古德裏安報告說:"必須在加強葉利尼亞的兵力後,才有可能完成攻占多羅哥布希地區和第聶伯地區的任務。"古德裏安立即向第46裝甲軍調來援兵。
不久,德軍"大德意誌"團增加了新任務,奉命殿後,保衛補給線,直到增援部隊通過羅斯拉夫耳公路趕到葉利尼亞地區。
後來,德軍增援部隊趕到後負責防守第聶伯地區,使黨衛軍帝國師的部分兵力騰出手來執行更重要的任務。
7月20日到7月21日兩個夜晚,德第2裝甲集群司令部決定把首要任務定為堅守葉利尼亞,為此古德裏安命令第46裝甲軍推遲向多羅哥布希推進的計劃。
7月21日,黨衛軍帝國師受命從第聶伯的部隊中抽調一個營盡量向北進攻,該營出動一些巡邏隊沿途破壞。那些巡邏隊摧毀了一些橋梁,特別是米哈伊洛夫卡的那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