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唯一不懷野心的批評家(1 / 2)

“戰後的美國社會是富有了,但產生了一種厭倦情緒、一種消耗性的病態。”

斯坦貝克的第一部小說《金杯》發表於1929年。這是一部描寫17世紀加勒比海海盜的曆史小說。這本書雖然不成功,但畢竟為他掙得一筆錢,也給了他繼續在文學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真正奠定斯坦貝克在美國文壇地位的是他在1937年發表的小說《人與鼠》,這也是他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斯坦貝克也憑借這部小說榮獲了1937年紐約戲劇評論家獎。《人與鼠》被譽為“觸及了真正紮根於美國生活的主題。”這部小說使斯坦貝克的名字在美國家喻戶曉。兩年後,斯坦貝克寫的又一本書《憤怒的葡萄》又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國際聲譽。這部作品一直被公認為是他的巔峰之作。這是一部飽含著憤怒的長篇小說,寫的是貧苦農民從風沙迷漫的俄克拉何馬州平原流落到富庶的加利福尼亞州穀地的悲慘故事。1940年,《憤怒的葡萄》作為當年的最佳小說,使斯坦貝克獲得新聞界中的最高獎項普利策獎。但是,對斯坦貝克個人來說,這部小說也帶來了成名之後的苦惱。他喜歡過簡樸安靜的生活,不喜歡參加文藝界聚會、應邀講話和親筆簽名。他覺得與農民、采果工人和工廠工人這樣的普通百姓在一起最自在。

斯坦貝克戰後寫的第一部小說《罐頭工廠街》又是以他的故鄉加利福尼亞為背景。隨後,他於1947年發表了《不如意的公共汽車》。但是這兩本書在社會上並沒有激起太大的反響,於是斯坦貝克就把注意力轉到寫作電影劇本和戲劇方麵去了。其後,斯坦貝克在1951年發表了《伊甸之東》。他自認為這是他一生寫得最好的一本書。但是,同樣沒有取得他預想的效果。因此,評論家們都認為斯坦貝克大概已經開始從作家生涯的頂峰走下坡路了。然而在1961年,斯坦貝克卻隨著《煩惱的冬天》的發表而東山再起。在這部小說裏,他描述了一個出身於新英格蘭世家的男子如何由於為安全問題提心吊膽而背棄了他的理想主義。這本書一經問世,又博得了許多評論家的好評,尤其給瑞典文學院的評選委員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於是,在1962年,瑞典學會決定給斯坦貝克頒發了聞名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

“人類已被證明具有偉大的心靈和精神——麵臨失敗的勇氣,勇敢無畏的精神,寬恕和仁愛之心。作為一名作家,必須宣揚和讚頌這些。我認為,一個作家如果不能熱忱地相信人類有自我提高的能力,就不會獻身於文學,也不能算是文學界的一員。”這是約翰·斯坦貝克在1962年接受諾貝爾文學獎金時所說的話。約翰·斯坦貝克的許多作品大多以美國本土為故事背景,在一個個引人人勝的故事中,他替窮人哭訴,也為受壓迫者申辯。他的小說刻畫了一個個富於同情心和人情味的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受到了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

1966年初,斯坦貝克作為紐約報紙《新聞日報》的戰地記者前往越南。回國後,斯坦貝克繼續在家中寫作。但是,在1968年5月,他的身體終於不堪多年工作的重擔垮了下來。1968年12月21日,他因心髒病發作逝世,終年66歲。

“戰後的美國社會是富有了,但產生了一種厭倦情緒、一種消耗性的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