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年輕,越不能跟醜事妥協(1 / 1)

第一章

燦爛的青春應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越年輕,越不能跟醜事妥協

安德烈·紀德

1869年11月22日,紀德出生於法國巴黎。他父親是一位體麵的法學教授,可是當他十一歲時,父親便撒手人寰。而於1895年,在紀德的母親死後,他就與他的表親瑪德萊娜結婚了。

1891年,紀德發表了《安德魯華特手記》,這是他的第一部小說。此後,紀德便在非洲大地上旅行。而在阿爾及爾時,他與一名叫安德烈·王爾德的男性結識,並在後來發現自己竟然是一個同性戀。但是紀德並不以此為恥,在20世紀20年代,紀德對文壇影響深遠。可是當他在公共刊物為同性戀辯護時,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但是紀德依然將之看成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1925年後,紀德開始為罪人爭取更好的生活條件。從1926年7月到1927年5月,他就旅行於非洲北部的殖民地。在走過大半個非洲後,他作出《剛果之行》及《從乍得歸來》兩書來描述自己在旅途中的見聞。在其中,他強烈譴責了法國殘酷的殖民統治,揭發了殖民當局的醜行和法國商人的利欲熏心。他特別批評了“大特權政權”,認為這是一種侵害非洲人民人權的罪行。

在1947年,紀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而在1951年2月19日,紀德逝世,緊接著天主教便於1952年將紀德的作品列為禁書。紀德的很多小說都探討了他在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上進退兩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