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丟韋陀王璽急生智,打官腔袁正顯真容(3 / 3)

久經官場的王璽徹底明白了,對於袁正這樣的人來說,他雖搞慣了官場的下流勾當,但他始終想要對外界維護一個清廉正直的形象,用一塊最後的遮羞布來掩蓋那些肮髒的錢權交易。典型的又想吃魚又要去腥臭的“兩麵人”做派,怪不得之前王璽認為袁正這個人琢磨不透。正是袁正努力建立維護的外在形象,讓他能夠脫穎而出,通過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劉正廉的大力舉薦,皇帝特派他來到龍州寧武司查案。王璽明白與其他人看破不說破相較,袁正直接對王璽說出他已看出報恩寺是皇宮改寺廟一事,無非是想要訛詐王璽,王璽謀反的罪證已經掌握在他的手裏,想要全家平安過他這一關,就得抬高價碼,不下點血本是不可能的。王璽這下全想通了,為何徐公之前告訴他袁正是個奸佞之徒了。現在這種性命攸關的時候,王璽要想救全家人性命,必須和袁正這樣的偽君子攀上關係,破財免災,花錢買平安。

“袁大人,有外人在場時,下官是您巡視的對象,這是‘公’。現在沒有外人在場,就是你我朋友二人,這是‘私’。袁大人,您向來都公私分明,怎麼這個時候拎不清了呢?”說罷,王璽對著袁正的耳朵悄悄說,“袁大人,下官不才,略備了一千兩白銀作為見麵薄禮,還望袁大人海涵。”

“王土司大人,您有心了!”袁正臉上湧現出一抹狡黠的笑,對王璽豎起大拇指,“王土司大人,您有如此不俗的見識,怪不得皇上會欽點將您越級擢升為正六品,賜封昭信校尉。若是我此番回京,告訴皇上您私建皇宮、蓄意謀反,豈不是打了皇上的臉,無異於告訴世人皇上不會識人用人,讓皇上顏麵盡失?皇上是何等尊貴的九五之尊,與其告訴皇上王土司大人確係私建皇宮謀反,讓皇上龍顏大怒,龍體大傷,不如袁某做個順水人情,告訴皇上王土司大人乃被刁民誣告,實則是在修建祝延聖壽的報恩寺,讓皇上龍顏大悅,讓王土司大人轉危為安,也算是袁某人作為朋友禮尚往來的回禮。一舉三得,何樂不為呢?”

對於王璽來說,能破財免災,便再好不過了。就怕這財送不出去,讓袁正覺得他謀反屬實且做賊心虛,還會再加上一條賄賂朝廷命官的罪狀。那可真是罪上加罪,罪加一等了。

袁正的態度令王璽欣喜不已,王璽暗自慶幸王家上下有救了,牢牢握住袁正的手,感激不盡:“袁大人,您真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啊!下官能結交袁大人您這樣的朋友,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啊!來,袁大人,下官敬您一杯,您的大恩大德,下官及家眷必將銘記於心,沒齒難忘!一切盡在這杯酒中!”

袁正笑了笑,與王璽一道,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一陣觥籌交錯之後,袁正醉了,那雙如鷹隼般的眼睛變得迷離飄渺,似一潭深不可見的泉水,隱約看見裏麵深藏的欲望。袁正的臉頰染上紅暈,原本整齊的發絲零零散散地飄落,褪去了原先的偽裝,露出最真實的模樣。

為了能把袁正陪好,王璽命人從望春樓招來兩名煙花女子,讓她們好好服侍袁正。

酒、色、財、氣,樣樣備齊。王璽終於把袁正拿下,安心地長舒一口氣。

一個月後。

在龍州寧武司悠哉樂哉夠了的袁正,決定打道回京向皇帝複命。

臨行前,王璽如當初迎接袁正時那樣,依舊隆重地攜四個兒子、徐公以及全體衙役一道,在接官亭為袁正送行。

袁正這次來到龍州寧武司收獲頗豐。不僅拿到了一千兩白銀,還有許多寧武司的名貴藥材和水晶石擺件、龍州青絲、龍州梅餞、龍州套棗等貢品。用來托運行李的馬隊快馱不動了,王璽叫人送來兩匹駿馬,用以馱運行李,方便袁正一行返回京師。

袁正在上轎子之前,握緊王璽的手:“王土司大人,經過袁某此番仔細調查取證,直訴人狀告您私建皇宮、密謀造反一事,純屬子虛烏有,實乃造謠汙蔑!您且放心,此次袁某回京,定當將袁某在這兒的所見所聞,如實稟告皇上。袁某一定會讓皇上知道,龍州寧武司的王土司是一位忠君體國的忠臣,時時刻刻惦念著皇上,散盡家財修建了一座為皇上祝延聖壽的報恩寺。什麼私建皇宮、密謀造反,那都是刁民蓄意構陷,信口雌黃,枉把忠臣誣陷為奸賊。袁某相信皇上一定會明察秋毫,為王土司大人您正名,讓您免受這莫須有的不白之冤!”

王樾知道誣告者正是盧有心,趁勢問道:“煩擾袁大人,小人鬥膽一問,那些誣陷家父的刁民會怎樣啊?”

袁正板著臉答道:“依照《大明律》,汙蔑朝廷命官,罪行嚴重惡劣者,理應問斬!”

對盧有心成見頗深的王樾暗暗想到,若是告密的盧有心被斬首,那以後王家就沒有後顧之憂了,一顆吊著的心安定下來。

王璽感激不已地告別袁正:“下官王璽攜幾位犬子,謝過袁大人!袁大人,送君千裏終須一別,下官送到這裏就不再送了。山路難行,您叫轎夫路上慢點,注意安全,以後有機會歡迎常來龍州寧武司做客啊!”

一番寒暄客套中,袁正踏上回京的歸途。

看著袁正滿載而歸的背影,王璽等人在心裏默念,但願一切平安順遂。

https://www.biqiuge8.com/book/90771575/689368306.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