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性的深刻張揚與故事的精巧構思——吳萬夫微型小說創作簡論(2 / 2)

還有,無論是在《生命的支撐》中還是在《端坐在陽光下的女人》裏,也不管是在《挑著的家》中還是在《瘋狂者》裏,等等等等,我們都不難從作品中的那些人物身上,看到人性那或善或惡或善惡難辯的正麵或側麵。是的,人性——這便是吳萬夫始終不渝地在他的微型小說作品中所關注、所張揚著的主旨。而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關注與張揚,便使得吳萬夫的那些微型小說作品的主題少了一些膚淺多了一些深沉。

當然,微型小說是一種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光有主題的深沉自然是不夠的——它還必須藝術地去表現那種深沉的主題。

那麼,在藝術上,吳萬夫的那些微型小說作品究竟又有著怎樣的特色呢?

我的答案是:在讀吳萬夫的那些微型小說作品時,我們在感受到他對人性的那種深刻張揚的同時,還一定會對他所講述的故事的那種精巧的構思留有難忘的印象。

是的,在吳萬夫林林總總的微型小說作品中,我們一方麵能看到他卻總是會將題旨緊緊地圍繞在表現人性、充分地挖掘隱藏在人性深處的那種或明或暗的內涵這樣一個中心點上,從而使那種人性得到深刻的張揚;另一方麵,我們又同時能看到他總是將自己的故事構思得那樣的精巧,從而使自己的作品既充滿了思想的張力又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這裏,我們不妨以前麵所提及的《墜落過程》和《我欠王鴿一枚蛋》兩篇作品為例,具體來看看吳萬夫的故事構思到底是怎樣的精巧的——

先看那篇《墜落過程》。從作品標題看,這篇作品的核心故事應該是“墜落過程”。然而,誠如作品結尾句“人們永遠沒有看見那個真實的墜落過程”所說的,這篇作品事實上卻又忽略了或者說是故意沒去說那“墜落過程”。它甚至還將那“墜落過程”處理成了一個謎團,一個讓電視台導演、特技設計師和運動員們“使盡渾身解數,仍是不遂人意”的謎團。而這,也就是吳萬夫在構思這個故事時的精心與巧妙之所在了——由於那“墜落過程”是謎一樣的難猜又難解,便更顯示出了身為母親的“她”在救自己的兒子時的那種簡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英勇。是的,母性的那種最為強大的張力,竟是如此的神奇和如此的不可思議嗬!是的,讀罷這篇作品,雖然我們也同樣不可能看見那個真實的墜落過程,但我們又分明看到了那顆最真實不過的母親的心。

接著來看那篇《我欠王鴿一枚蛋》。毫無疑問,崔三死而複生的情節,便是這篇作品所講述的故事在構思上的最為精巧之處——如果說這篇作品的前半部分隻能屬平鋪直敘的話,那麼,從“冥冥中”開始的作品的後半部分,則猶如奇峰突起,不僅使原本缺少曲折的故事猛然間充滿了跌宕的氣氛,更因那種如幻似真、半虛半實的場景,而使故事所要表達的“我是再也走不出王鴿的陰影中了”這一題意得以極致地表達。是的,非這樣便無法將崔三那忍無可忍的“憤慨的情緒”描述出來,非這樣便無法將王鴿那以善始又因惡終的“癟三形象”刻畫出來。是的,在崔三的死而複生中,我們既看到了屬於故事本身的那種峰回路轉的突變與奇異,又看到了吳萬夫在構思自己的故事時的那種難能可貴的精心與巧妙。

就這樣,吳萬夫以他那“人性的深刻張揚與故事的精巧構思”的鮮明特色,營建了一個屬於他的微型小說世界。

就這樣,吳萬夫在那個屬於他的微型小說世界裏默默地耕耘著、收獲著,並以自己的那些微型小說作品默默地張揚著自己。

行文至此,我最想表達的,便是對吳萬夫的衷心祝願了——祝願他今後的微型小說創作一方麵能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己那“人性的深刻張揚與故事的精巧構思”的鮮明特色,同時能將這樣的特色進一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