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夜之間(2 / 3)

從上海道處回來,虞洽卿問葉澄衷:"葉前輩認為上海道能主持公道嗎?"葉澄衷淡然一笑:"存一線希望就不妨一試,權當死馬當活馬醫。"虞洽卿道:"葉前輩素為虞某敬重,四明公所若前輩主持,決非今日這等被動。"葉澄衷道:"事態殊難預料。我領你去見一人,看看他有何說法。"葉澄衷領虞洽卿見的是上海赫赫有名的朱葆三。朱葆三不是富商巨賈的後裔,也非官宦之子弟,完全靠著個人奮鬥成為上海商界巨人,他的奮鬥曆程一直讓虞洽卿佩服不已,幾乎成了他心中的偶像。

朱葆三生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浙江黃岩人。其父是清綠營平湖縣都司,家境還算不錯。朱葆三在十四歲的時候,其父患重病,臥床不起。家中掙錢的人一病不起,家境開始趨於貧困。母親方氏為了生計,托熟人將朱葆三帶到了上海,他開始在"協記"五金店當學徒。母親在他離家前千叮嚀萬囑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純樸的母親堅信這個舊時個人奮鬥的信條,因此年少的朱葆三把它當作了人生的座右銘。雖然學徒的生活單調乏味,但是朱葆三每天都會擠出睡眠時間,堅持學習打算盤、記賬、閱讀商業尺牘,這對一個正在長身體的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在十裏洋場的舊上海,如果做生意的人會說幾句英語,不但讓人刮目相看,還能使生意蒸蒸日上。朱葆三是一個十分要強的人,他暗下決心努力學習,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當時學外語每月都要付一筆為數不小的學費,這對每個月隻有五角鞋襪費的小學徒朱葆三來說是一個大難題。後經人介紹,他結識了一位懂英語的學徒,朱葆三以每月五角的學費傾囊拜師終於如願以償。自古逆境出人才,不久,他不但把小先生的所有英語知識全學會了,還青出於藍勝於藍。對於朱葆三的勤快、好學,"協記"老板是看在眼裏,樂在心裏。朱葆三十七歲時,"協記"的總帳房去世,老板便讓朱葆三擔任總帳房。此時,朱葆三感到自己待遇比其他學徒高出一截,感激東家之餘,更是全心全意為"協記"服務以作報答,"協記"因此賺了不少錢。三年後,"協記"的經理去世,年僅二十歲的朱葆三便擔任了經理之職。年紀輕輕的朱葆三從學徒到經理一路走來,隻經曆了短短的七個年頭,這在昔日的舊上海是很少見的。

朱葆三是一個善於經營的人,他任經理後,"協記"的生意越來越好。就在朱葆三一帆風順的時候,老板不幸去世,"協記"不得不歇業。"協記"歇業以後,朱葆三卻沒有停手,他用自己的全部積蓄,於1878年開設了慎裕五金號,專營各種大五金。在他的精心料理下,新店的生意很快興旺起來。此時的朱葆三已不在滿足於做一個小小商號的老板,他立誌要做出一番大事業。

作為朱葆三的同鄉和至友葉澄衷,十四歲時從浙江鎮海到上海當學徒,以五金商號起家,發跡後又經銷美孚石油,投資房地產,在上海成了巨富。葉澄衷雖然年齡比朱葆三大三歲,但兩人的經曆卻非常相似,朱葆三備感鼓舞,並因此自己日後的發達充滿了信心。朱葆三在葉澄衷的幫助之下,將對的五金號搬到了福州路葉氏產業的13號大樓。此後朱葆三開始擴大營業,經營五金機器進口業務,開始發跡起來。十九世紀末的上海,使銀行業、運輸業興起,具有戰略眼光的朱葆三發跡後開始投資金融、保險等事業,成為上海的商界巨子。

虞洽卿對朱葆三心儀已久,這次有葉澄衷引見,喜出望外。這幾天,朱葆三久臥病榻,並沒有參與四明公所的事,所以,虞洽卿一直沒有機會與朱葆三謀麵。聽說來了朋友,朱葆三強打精神坐了起來。盡管因病在家,朱葆三對外麵的事卻了如指掌,問道:"事情進展如何?"葉澄衷道:"我們剛從上海道處回來,有官府出麵,事情總會解決的,朱兄安心養病好了。"朱葆三苦笑著說:"關係到我甬人生死存亡的大事,朱某雖在榻中,安能置之度外。虞兄弟對時局如何看?"虞洽卿謙虛地說道:"上海道軟弱無力,恐怕不是我們的靠山。想我寧波幫人多勢眾,根深蒂固,與其靠官府,不如由朱老出麵。我相信,隻要朱老振臂一呼,甬人自當呼應,我們聯合起來,拚死與法國人鬥,怎麼會鬥不過他們?"朱葆三讚許地點了點頭,對葉澄衷笑道:"你我老了,這露臉的事就讓年輕人去做吧,我想虞兄弟完全能做好。"虞洽卿說:"朱老過獎了。並非虞某不領命,想我虞洽卿人微言輕,豈能號令眾人。以我之見,這等大事,朱老染病,以葉老領頭為妥。"葉澄衷搖頭道:"葉某虛有道台之銜,頭上的紅頂子,雖然威風,可有時卻像孫悟空頭上的金箍,說話辦事有很多顧忌。不像你們年輕人,拿得起,放得下。你年輕有為,膽識過人,完全堪當這一重任。"虞洽卿見兩人各有顧慮,心道:"此時不出手,何時出手。"激動地說道:"前輩這等看重,我若謙讓,恐有推脫之嫌,為我甬人利益,洽卿願肝腦塗地。"

虞洽卿在租界做事,對洋人難道就不怕嗎?虞洽卿自有他的看法,他常說:這洋人好比一頭驢子,你若打它幾鞭,說不定它會回頭看你幾眼,你若老老實實跟在它屁股後麵,說不定會讓它踢上幾腳。所以虞洽卿不怕和洋人鬥。當然,這種膽識也冒著相當大的風險,被打怒的驢子往往更容易踢人。但爭強好勝的虞洽卿對於每一個可以揚名立萬的機會都緊緊抓住不放,他一心要幹出一番大名堂,比嚴信厚、葉澄衷、朱葆三還要大的名堂。曆史證明了這一點。他迅速在上海灘走紅,與他的性格特點不無關係。

葉澄衷看到他的勇氣,佩服道:"若有差遣,隻管吱聲。"朱葆三也道:"全靠你了。你拿我的帖子,去見一人,他一定會助你一臂之力。此人也是我輩同鄉,現在是洗染業的領頭人物,在短襠朋友中威望頗高。"所謂短襠朋友,即指賣苦力之人,或者當傭人的窮苦之人。這洗染業正是短襠朋友聚集之地。朱葆三讓虞洽卿去找的人叫沈洪賚,此人做工出身,性情剛烈,頗講義氣,平時不多講話,緊要關頭挺身而出,刀山火海也不怕。沈洪賚最崇拜的人物是抗英老將陳化成,他常說:"自己晚生了幾年,沒有趕上那場戰事,不然一定追隨陳將軍左右,效命沙場。"上海著名的城隍廟內,曾經有一尊萬人敬仰的塑像:白發銀髯,英氣勃勃。這就是上海近代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江南提督陳化成。他在保衛上海吳淞口炮台的戰鬥中英勇抗擊入侵的英軍,壯烈殉國。沈洪賚每年清明都要來到城隍廟,祭典這位民族英雄。

聽虞洽卿敘述完事情始末,沈洪賚拍案而起,大聲喝道:"人莫不有一死,為國而死,死亦何妨?我無畏死之心,則賊無不滅矣!"虞洽卿平時所識皆商界圓滑狡詐之徒,哪裏見過這等豪邁之士,不禁為之一振,心胸隨之豁然開朗,也朗聲說道:"我等甬人,若屈服於法人淫威,讓出義塚之地,有何麵目赴黃泉叩見列祖列宗!今日之事,更不能失了中國人的骨氣,讓洋人小視。小人死於利,君子死於義,今日是也!"說完,兩人擊掌明誓,互為生死同盟。

正如虞洽卿所料,上海道台蔡鈞毫無主張,隻把此事上報給兩江總督,兩江總督又轉報給北京的總理衙門。李鴻章接報後,命清廷駐法公使與法外交部交涉,命上海道台蔡鈞與法國駐滬總領事談判。蔡鈞本是個膽小怕事之人,對上方命令不敢違背,又不敢得罪洋人,一時委曲求全。提出法國隻要放棄四明公所的土地,上海道為其另尋一地,並由上海道署補助千金以助法方建醫院和公學。用土地和銀子換和平,是清朝政府的一貫伎倆。這種軟弱可欺的態度,清政府焉能不滅!法國領事哪裏將蔡鈞放在眼裏,態度十分強硬,並向上海道發出最後通牒,命上海道飭令四明公所讓地。

虞洽卿得知這一消息後,腦海裏迅即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罷工、罷市,鬧他個人仰馬翻,讓法國佬知道知道寧波人的厲害。他將這個想法同沈洪賚一說,立即得到了他的響應。他倆又一起來到葉公館,事關重大,他們向葉澄衷討教。葉澄衷說:"法人根本不把我等看在眼裏,與法人商談,猶如與虎謀皮,隻有發動甬人群起抗爭這一招了。但要注意,一定要節製,不要出現二十年前那一幕。"說完,看了一眼沈洪賚。沈洪賚心領神會,當即表態:"葉老放心,此次罷工,意在造成租界癱瘓狀態,逼法國當局就範,絕不發生正麵衝突。"

"好。"葉澄衷說,"你們分頭動員各界甬人,統一罷工、罷市,明天老順記名下所有工廠,店鋪關門停業,第一個響應你們號召。"老順記是葉澄衷在上海產業的總稱。

兩人又去拜訪嚴信厚,遭到了他的反對,嚴信厚怕鬧出二十年前的命案,主張不要過激,請求官府出麵解決。沈洪賚說:"靠他們沒用,隻要我們心齊,什麼都不怕。"虞洽卿也說:"近來,上海甬人都從四麵八方趕到公所察看,一群法國兵持槍警戒,不許人們走近。甬人無不氣憤填膺,奔走呼號。如果沒有人為他們出頭,恐怕真要出大亂子了。"嚴信厚怕二人生事,就以長者的身份說:"公所大事自有董事會決定,爾等稍安勿躁,切勿輕舉妄動。"虞洽卿見話不投機,拉了拉沈洪賚,怏怏而去。

出了嚴府,虞洽卿憤憤地說:"這個老頭子隻怕出事,成不了什麼事。"當晚,沈洪賚邀來幾位短襠朋友中的首領人物,聚在虞洽卿家裏共商大計。虞洽卿慷慨激昂地發表了講話:"法國佬欺人太甚!四明公所乃我祖先安息之所,他們卻強拆牆垣,踐踏墳瑩,攪得列祖列宗不得安息,我輩豈能坐視?今日我與沈兄商議,對付法人,必須采取果斷手段,逼其就範。各位回去,迅速聯絡各業短襠朋友,罷工、罷市,給法人點顏色看看,讓他知道我們寧波人不是好惹的。弟兄們,工商兩界都在為我們撐腰,朱葆三先生、葉澄衷先生的工廠、店鋪明天將停止營業,其他一些甬人商號也將陸續罷市。為了使罷工堅持下去,我們將發起募捐,救濟和支援生活困難的工人。剛才朱、葉兩位先生已打來電話,捐出兩萬元。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不怕法人橫到底。"

安葬和暫殯在四明公所塚地的,大多為窮苦人家,是上海社會的中下層。與會的短襠朋友恰是他們的代表。這幾位代表早已按奈不住,隻是苦於無人出頭,今天聽了虞洽卿的話,個個躍躍欲試。"有工商界為我們做後盾,一定跟法國佬鬥到底。"短襠朋友說。

在短短的兩天時間內,整個上海掀起了罷市、罷工的浪潮,不僅寧波人,全國各地旅居上海的人紛紛加入。

租界在短短的幾天內陷入了癱瘓的狀態。租界各行各業舉行的大罷工等於給洋人來了一個釜底抽薪,租界內無人做事,使租界裏的洋人,尤其是法國人吃盡了苦頭。

洋人受不了因罷工而引起的諸多不便,向法租界公董局和法國領事白奧艾進行交涉,要求和談,並迅速平息眾怒。虞洽卿為了增加談判資本,在朱葆三、葉澄衷等人的支持下,組織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工商界大遊行,向法國租界當局進一步施壓。惱羞成怒的法國總領事白奧艾,下令向手無寸鐵的遊行隊伍開槍射擊,當天17人被打死,傷者不計其數。社會各界人士對於四明公所血案的再次發生,感到震驚。更多的人因此加入了罷工、罷市的行列,社會各界形成了一股支援甬人的強大浪潮。英美等國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這場風波嚴重影響了他們在華的利益,紛紛出麵翰旋,要求雙方冷靜下來,談判解決事情。

上海知縣黃承暄不得不出麵幹預,他約同葉澄衷、虞洽卿,一起到法國總領事館進行交涉。白奧艾知道虞洽卿是這次事件的主謀,見他來了,就挾帶威脅的口吻說:"虞先生在租界做事,此番幕後操縱,不計後果嗎?"虞洽卿笑道:"此次爭端,實因貴方而起。貴國政府恐怕不會坐視在華利益受損吧?倘若不盡快解決,白領事也難脫幹係。那些短襠朋友向無懼怕,一碗稀粥裹腹,鬧得時間再長,對他們也沒有什麼損失。倘若白領事不合作的話,我工商業人士也無能為力,我想貴國政府不希望事態朝這方麵發展吧?"虞洽卿曉以利害,不卑不亢,恰到好處。白奧艾終於意識到事情鬧到這個地步,是他低估了對手,不得不放下架子,進行談判。很快,雙方做出臨時協議:法方撤去在四明公所駐軍,停止對華人敵對狀態,華方由上海知縣布告安民,停止罷工;善後工作由江蘇藩台聶緝規來滬後再做處理。

8月10日,上海道台蔡鈞和白奧艾簽署了軟弱的協定,其內容為:1.再次強調四明公所所在地歸甬人所有,以後四明公所不得再掩埋新屍和停厝棺柩。2.被斃傷的華人,按第一次四明公所案處理,由法方出麵撫恤。3.八仙橋西麵空地供法人造醫院和學塾之用。法租界的麵積驟然擴大了兩倍多。

四明公所終於保住了,虞洽卿也達到了最初的目的,掙足了日後發達的資本。從此,無論寧波人還是上海人,都知道了虞洽卿的名字。幾乎在一夜之間,虞洽卿成了全上海無人不曉的名人。

1904年,虞洽卿終於可以作為商團的領袖級人物出現在各種場合了。他與朱葆三、傅筱庵、錢達三等人發起組織"中華商團",常常在四明公所舉行大會,同嚴信厚主持的商務總會保持著經常的聯係。這個組織日後成了虞洽卿的政治資本。

1904年12月,上海發生了周生有事件,虞洽卿再次被推上了引人矚目的政治舞台。日俄戰爭爆發以後,俄艦阿恩哥爾號駛進上海避難,15日的中午,兩名俄兵在南京路尋釁鬧事,華人周生有被誤殺。上海市民要求嚴懲凶手。此時,主張"冷處理"的人想起了虞洽卿。虞洽卿便參加了交涉。他據理力爭,指出錯在俄國水兵,他的態度得到了上海市民的認可。

緊接著,1905年年底,虞洽卿在會審公堂案中再次成為了上海的大名人。

當時,在租界內完全是殖民地,上海租界的管理權歸工部局,司法權歸"會審公廨"。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正月,一名四川官員亡故,其妻黃氏攜十五名婢女途經上海,返回廣東,英租界探捕卻以人口販子為名將其拘捕。"會審公廨"審理此案,主審由清朝命官、副會審官金紹成擔任,陪審由英國副領事德為門擔任。金紹成認為黎黃氏是朝廷命婦,按大清條例可以蓄養婢女。下令將其暫羈女押所,聽候發落。金紹成宣判後,陪審官德為門搖搖頭說:"No!這個犯人應該送進女押所監禁。"女押所是暫押性質,送入女押所即為犯人,沒有確鑿證據,怎能將疑犯定罪送入女押所?金紹成低聲對德為門說:"現把她暫押,是為了進一步查實,沒有定罪就送入女押所不妥吧。"他低聲說話,是怕兩個審判官發生爭執影響公堂秩序。德為門仗著自己是英國副領事,十分高傲,哪裏將中國審官放在眼裏,高聲說:"這是你們中國人相互庇護,明明是販賣人口,應該送入女押所。"

公廨上坐著很多聽審的中國人,這時見兩個審判官發生爭執,紛紛站起來。金紹成見公堂秩序大亂,心中有些惱火,就不客氣地說:"我是主審,我有權做出處理。"德為門卻說:"這是大英租界,你們中國人沒有權力處理。"金紹成見德為門蠻不講理,就不再理會他,大聲命令值庭巡捕:"將黎黃氏等人押送公廨女押所。"

聽到金紹成下令,英國捕頭一臉嘲笑,搖頭晃腦地說:"No,我不能聽從華人的命令。"金紹成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厲聲斥責。那捕頭見有德為門為他撐腰,毫不示弱,走到案桌前與金紹成扭打在一起,將金紹成的朝服撕破。在場的華人可就亂了,一見洋人如此欺侮華人主審官,紛紛離座上前阻止洋捕頭的惡行。結果在場的洋人與華人扭打起來,公堂秩序大亂。

上海市民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抗議聲不斷。有些人在英國領事館前聚集,有些人圍攻洋巡捕,平時趾高氣揚的洋巡捕嚇得到處躲藏。

租界當局下令抓捕鬧事的市民,數百人因此被拘捕。洋巡捕因被圍攻而罷崗,租界內秩序更加混亂。

公堂案發以後,被市民救出來的金紹成向正會審官關炯之報告事情的經過。關炯之認為英人處理此事已失去了華洋會審的意義,與上海道台袁樹勳向租界當局交涉,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事情陷入了僵局。

上海商界在事發的第二天召開大會,聲討租界當局的惡行,並通過了上海工商界"會審公廨"聲明。

那日,虞洽卿正在大世界戲園子裏聽金敏霞的《西廂記》,這金敏霞剛入梨園,功底不薄,身段優美,麵容嬌好,經虞洽卿等海上聞人一捧,日漸走紅。接連數日,虞洽卿泡上了金敏霞,正在癮頭,對外麵發生的事似乎充耳不聞。

近年來,虞洽卿經常參與調解華洋糾紛,膽小之人避之惟恐不及,惟有他勇攬調解之擔,絕不畏難退避,常以調人"魯仲連"自居。上至商界名流,下至短襠朋友,大有號召力。買辦職務使他熟悉洋人的性格,交涉起來談笑自如,平息了很多糾紛。此時,愛做調人的"魯仲連"自顧不暇,伴著梨園美人,忘了"魯仲連"的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