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一根麵條有七種顏色 一個事業有了新的起色
故事:
馮虹背著丈夫一直在琢磨著幹點什麼。幹什麼呢?難道在南京鐵路材料廠做一輩子撿夾石的工人嗎?
1993年7月,30歲的馮虹再也按捺不住創業激情的翻湧,辭職下海了。從做鐵路貨運代辦員,到承包飯店,從列車上銷售食品,到自己開了家床上用品加工銷售店,她不斷地用行動實踐著自己的創業夢想。
正當床上用品的生意還能滿足一家人生活需要的時候,2003年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使生意遭受了“寒流”,同時南京拆遷辦也下達了拆遷通知,沒了退路的馮虹,隻有關門大吉了。
清閑了幾個月,馮虹再也閑不住了。“開家餐館吧”,帶著這一創業項目,她乘公汽跑遍了南京的各條主要街路。“唉,滿山滴翠,全是‘航空姆艦’般的大酒店,我這不是以卵擊石嗎?”“是啊,為什麼不能以卵擊石呢?隻要用四兩撥千斤,完全可以以小勝大嗎!”馮虹一路上思緒萬千。
回到家,她還是在盤算著開間小飯店。恰巧丈夫回來了,說晚上特別想吃手擀麵,一語擊起千層浪。馮虹一邊擀著麵,一邊製定了創業方案。吃完晚飯,她跟丈夫說:“我想開家手擀麵館,因為現在人們吃的麵條大多是機器壓出來的,味道不如手擀的純正,再說小麵館的本錢也少,還不用跟大飯店爭客人。……”丈夫細致地分析了馮虹的創業思路,頻頻地點頭。
主意已定,又得到了丈夫的支持,2003年8月8日,這是個吉利的日子,馮虹租下了南京市莫愁湖公園附近的一個小店,麵館開張了。
由於這個麵館比較有特色,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加之手擀麵的味道確實頂呱呱。開業三個月裏,餐館周邊的老百姓都擠著到馮虹的麵館裏吃麵。
真是好事多磨,正當馮虹因麵館人多而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忽然有一天,麵館一下子冷清了下來。經過打聽,她才知道是修路影響了客流量,所以生意才不好。“隻有挺一挺了,等路修完了,再好好展示拳腳吧。”馮虹心想。
一個不甘寂寞的人怎能輕易地就安於現狀呢,身體閑下來的馮虹緊接著做起了腦力勞動。其實剛開始,她的腦力勞動隻不過是胡思亂想:看到胡蘿卜粘在了麵條上,想到了做彩色麵。胡思亂想有時是很怕實踐的。在摒棄了往麵條裏添加色素的投機取巧方法後,這個專注的女人開始了漫漫尋色路。
她把十幾年前買的榨汁機拿了出來,第二天,在接待了幾位客人吃過麵後,就一頭紮進了菜市場。各色的蔬菜讓她駐足思考,最後幾顆鮮豔亮麗的紫包菜吸引了她。她把紫包菜買回家,像一個發明家一樣,細細的琢磨,認真的思索。紫包菜隨著榨汁機的轉動而流出了濃濃的紫紅色液體。接著,馮虹取出半斤麵,她用紫包菜汁和完了麵,又擀成麵條,熱水的沸騰讓她激動不已,紫羅蘭花似的麵條盛在碗中,美麗極了,讓人饞涎欲滴。馮虹趕緊拿筷去夾,結果令她失望的事情發生了:麵條一截截地斷開,變成了一碗紫色的麵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