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看後耐心地指點他到常州去看看,那裏可能有生產這種“紙”的廠家。
常州之行讓他收獲到了一種皮革擦亮巾的替代原料——無紡布。進來原料後,王宏華開始和妻子進行試驗了!他們按照配方上所說的那樣,把幾種化學溶劑放在鍋裏燒熱後,再把無紡布放在鍋裏浸泡一下,拿上來就算大功告成了。王宏華在經過多次的試驗後,又根據自己在大學學的化工專業知識,把配方進行了改革,使其具備了去汙和保養功能。
產品生產出來了,銷售提上日程。王宏華和妻子先是在南通的一個菜市免費為別人試擦鞋。見人越來越多,就以每袋一元錢的價格試銷。沒想到天快黑的時候,他和妻子賣光了所帶來的1000袋擦鞋紙。夫妻倆一算賬,去了成本、路費,淨賺500元。
首戰告捷,王宏華又添了三個大鍋,擴大了生產規模。然後帶著產品去上海銷售。到了上海之後,王宏華和哥哥一起去了幾家賓館推銷擦鞋紙。剛開始,賓館負責人對這種擦鞋紙並不感興趣,王宏華仔細分析經理心理後說:“很多旅客由於沒東西擦鞋,以至於用枕巾、被子等代替,給賓館清洗帶來很大麻煩。我這種擦鞋紙不僅可以上光,還可以去汙,而且對皮鞋還有保養作用。”賓館負責人覺得王宏華說的也有道理,就先要了500袋。在上海收獲後。王宏華馬不停蹄,又去了杭州、義烏兩地。
在義烏小商品城,王宏華驚喜的看到了自己的“錢景”。在那裏他找到了產品最大的買家。他選擇了一家規模較大的批發部,對方要了一箱貨後,剛把貨物擺上攤,一位顧客一下子就批發了300袋。半個小時後,王宏華帶去的兩箱貨物被搶購一空。
興奮的王宏華急忙打電話讓妻子抓緊生產。他則繼續跑市場。一次,他接到江西鷹潭一客戶的訂貨電話。王宏華很吃驚,自己的業務並沒發展到江西呀,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客戶在杭州旅遊期間買了幾袋擦鞋紙,回去後,朋友都說這擦鞋紙神奇。一調查,鷹潭竟然無人做此生意,精明的他,決定做鷹潭總代理。
隨著業務量的大增,王宏華換了大廠房,又招了新的工人,他一方麵狠抓產品質量;另一方麵不斷給自己充電,學習市場營銷,加強管理經驗。他決定將賓館、旅遊景點、旅社、報刊亭等作為拓展業務的新渠道,同時利用網絡搞銷售。
2004年,王宏華在除去各種開支後,共賺了16萬。2005年新春伊始,王宏華的訂貨電話幾乎被打爆了。他說等手頭有更多的錢了,他要把擦鞋紙的生產規模繼續擴大,把產品銷往外國。
→金手指:
財富有時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關鍵是我們能否發現它,並用我們的聰明才智去挖掘它!財富有時來自偶然,但這種偶然隻必然裏的一個邂逅。正如機遇隻垂青有準備的頭腦一樣,遇者千慮必有一得嗎?想的多了,做的多了,機會自然多了。
引語:
他們沒學過經營、不懂管理,他們有的隻是夢想和吃苦的精神。是什麼讓他們從一個破鐵皮棚子闖進了市中心的商家必爭的黃金地段,用160萬元兌下並重新裝修了占地700平方米的商業網點?簡單樸素的經營之道是他們在吃苦耐勞、嚴格管理中摸索出來的還是那就是他們的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