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良好性格。那些總認為別人的東西都好的人,是永遠沒有快樂的。當你知道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的時候,就會快樂無比。我們以感恩之心來感受生活之美,就會快樂不已;常懷抱怨之心,必然時時處處陰雲淫雨,煩惱不盡。以寧靜之心來感受人生:對於快樂,應該欣慰;對於痛苦,應該感激。 拋棄以往的習慣,培養一點新的習慣,對於我們非常有益。有時候,人們會感到苦惱,覺得心理壓力難以承受。其實,你大可不必為此悶悶不樂,你可以把苦惱和壓力拋到一邊,甩得遠遠的,然後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或把苦惱和壓力埋在心底,體會它的沉重,讓苦澀的滋味流入心田,化作一 股前進的力量;你還可以走出去,找知心朋友訴說衷腸,甚至痛哭一場!品嚐痛苦,是冷靜的思考;可貴的交流,是一種自我鬥爭後的徹悟。多體驗幾 次這樣的經曆,你會變得堅強而成熟。
熱愛自己的工作,擁有一個快樂、樂觀、積極向上的工作心態對於有效地工作是極為關鍵的。許多外部因素固然是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但對一個具有良好修養的人來說,更有價值的是在工作中體現自己的價值,找到快樂。在工作中發現快樂,找尋快樂,才是你的價值所在。
幸福不能用金錢來量化
據美聯社紐約報道,每個人都聽說過“金錢不等於幸福”,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努力工作,努力掙錢,認為錢能帶來幸福生活。但是,經濟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金錢確實並不代表一切。他們說,這種現象就像是老鼠賽跑一樣,老鼠拚命地跑,想吃到終點處的奶酪,但是吃到了才發現,奶酪並不如想象中的好吃。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弗蘭克在其最新的論文中寫道:“我們很多人都會用增長的薪水購買更大的房子和更加昂貴的汽車,但是實際上,相對於這麼做之前,我們的幸福感並沒有增添一絲一毫。”從個人層麵講,金錢確有其好處。美聯社最近做的一項調查發現,年收入在7.5萬美元以上的人比年收入在2.5萬元以下的人更覺得對自己的生活滿意。但是,盡管在過去的50年中,美國人的平均收入翻了三四番,但是平均的生活質量滿意度卻一直沒有提高。美國經濟經曆了穩定的增長,但是人們的幸福感卻止步不前,甚至有所倒退。與此同時,這些經濟學家在調查中發現,有很多人認為,和睦的家庭生活比純粹的金錢享受更能讓他們覺得幸福。貧窮但恩愛的 夫妻也比富有的單身漢更覺得幸福。
為賺錢工作,還是為幸福工作,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生在世,要有立足於社會的經濟基礎,但千萬莫貪過分之財。
你要學會正確地麵對財富,享受生活,用自己的才智努力工作賺錢致富才是正當的,但要注意不被錢所誤,不要被錢奴役驅使。真正的幸福,隻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
幸福不能用金錢去量化,幸福無法用金錢買到,它是蘊藏在人心深處的一種珍貴的感情。這種感情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感覺到。因此,賺錢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賺錢。
周倩是上海一家剛起步不久的會議展覽公司的員工。在這家公司裏,周倩做得很辛苦、很投入,經常不計報酬地加班。最後她終於脫穎而出,工作剛滿一年就升為項目主管。就在此時,周倩遠在日本的男友決定回國發展並與周倩結婚。周倩等了五年終於修成正果:婚姻美滿,事業順達。
婚後不久周倩就懷孕了,而且是雙胞胎,醫生關照她最好靜養保胎,但這在工作繁重的會議展覽公司裏是絕不可能的。周倩的先生猶豫了:“你還很年輕,事業剛剛起步,孩子我們以後還是可以有的。”周倩卻一臉的堅持:“不,這是最好的禮物,我能擁有他們,就是最大的幸福。”周倩義無反顧地辭去了工作,得到了兩個可愛的兒子並在家照顧了兒子兩年時間。現在,周倩在虹橋區一家公司裏做協調員的工作,畢竟兩年不工作,周倩還得從頭做起。她以前供職的展覽公司一躍成為滬上跨國公司,主辦了上海的龍頭展會,以前的同事也大都提升為項目經理,職位、薪金比周倩要高很多。但周倩認為幸福的生活遠比金錢更重要,依舊快快樂樂地工作著、生活著。
在新的公司裏,她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業績博得了上司的青睞,家庭也經營得相當和睦。朋友們都羨慕她的生活,認為周倩生活節奏掌握得很好。周倩無論在哪種生活情形下,都保持著一種良好的金錢心態,不患得患失,珍惜擁有的一切,從“自己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角度出發,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結果生活、工作都很稱心如意。
幸福和金錢沒有必然的聯係。你要明白金錢隻是許多東西的外殼,卻不是裏麵的果實。它能帶來食物,卻帶不來胃口;能帶來相識,卻帶不來友誼;能帶來婚姻,卻帶不來感情;能帶來享受,卻帶不來幸福。
不過,很多人似乎都不能真正選擇是要錢還是要命,為錢拚命占去所有清醒的時刻,隻餘下微不足道的少許時間來追尋生命的意義。從前賺錢來生活是達到目標的方法:賺錢是方法,生活是目標。隨著時代變遷,我們跟錢的關係 —— 賺取、花銷、投資、借貸、保護、擔憂,占去生活的一大半。一個人為自己所定的發財目標而活的話,必將變成一個唯錢至上的人,變成一生為賺錢而活的奴隸。許多人在賺錢之初,並沒有想過,這一生賺錢的目的何在?是自己消費還是留給後代,或是用於慈善事業,造福社會?在社會一致認同賺錢很重要的情況下,便開始了忙忙碌碌、早出晚歸、拚命賺錢的生活。這種人一生忙於賺錢,到最後卻忘了或根本就不知道賺錢的初衷,將手段變為目的,拚命賺錢,不懂得如何利用金錢使自己更幸福、更快樂、更健康,也不懂得回報社會,最後隻會變成金錢的奴隸。你掙得錢越多,想要的東西就越多。除非你極端小心,否則就會貪得無厭。記住,更多並不一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