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教授師囑咐受戒者如何作答;
(7)沙彌具儀壇前接受受戒;
(8)受戒沙彌向壇上和尚及眾師乞求受戒;
(9)羯磨師問難,眾師應允;
(10)正問難,沙彌做肯定答;
(11)授戒體,傳戒和尚開導明受戒體法;
(12)為沙彌授具足戒;
(13)傳戒和尚說四重戒,沙彌答能持;
(14)後授四依,問能持四依否;
(15)結勸回向,傳戒和尚最終囑咐教誨,之後十師作禮下壇,回向,告畢。
傳戒儀式之七———三壇傳菩薩戒儀式 三壇傳菩薩戒儀式分為十二項:
(1)敷座結壇,受戒者掛缽執具,身著三衣;
(2)請師入壇,請菩薩戒前法師入位;
(3)禮敝三寶;
(4)正請法師,法師問是否是菩薩,發菩提心否,作肯定答;
(5)戒師開導受戒意義;
(6)請聖;
(7)受不懷信;
(8)懺悔三世三業十惡罪;
(9)發十四大願;
(10)正受戒體;
(11)宣戒相,宣說十重,四十八輪戒,一一問能持否,答能持;
(12)結讚回向。
佛教禪定學的經典 “禪”意為“靜慮”,“定”意為“正受”。禪定學博大精深,現依漢文佛教經典考察佛教中的禪定學著作:
(1)《大正藏目錄》第三十一冊有:《六門教授心習定論》;
(2)《大正藏》第十五冊有:《佛說禪行三十七品經》、《禪行法想經》、《禪要經》、《坐禪三要經》、《入定不定印經》等;
(3)《大正藏》第四十六冊有:《摩訶止觀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觀心論疏》等;
(4)《大正藏》第四十七冊有:《五方便念佛門》、《廬山蓮宗寶鑒》等;
(5)禪宗定學著作有:《六祖壇經》、《禪關策進》等;密宗的定學著作有:《無畏三藏禪要》、《禪定燈論》等。
佛教僧侶飲食細則 《順正理論》說,身依食住,命托食存,食已,能令身心適悅安泰。食有正食的飯麥餅,不正食的根莖葉華果等。佛家認為,粥有十利:一色、二力、
三壽、四樂、五詞清、六辯、七宿食消、八風除、九消饑、十消渴。在飲食過程中,也有規則:限三匙為一口,第一匙默雲:“願斷一切惡”;第二匙雲:“願修一切善”
;第三匙雲:“所修善根,回向眾生,普共成佛”。飲食過程中還有禁忌:食時慎勿喧笑,交頭接耳,妄談雜事。食後必須漱口。超過吃飯的時間不得再吃食物。
附錄二:
禪詩———靈動的韻律
閑 雲 野 鶴
送 僧
賈 島
此生披衲過,在世得身閑。
日午遊都市,天寒往華山。
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
仙掌雲邊樹,巢禽時出關。
心 心 相 印
書石壁禪居屋壁
貫 休
赤旃檀塔六七級,白菡萏花三四枝。
禪客相逢隻彈指,此心能有幾人知?
月 落 風 香
哭 僧
清 尚
道力自超然,身亡同坐禪。
水流元在海,月落不離天。
溪白葬時雪,風香焚處煙。
世人頻下淚,不見我師玄。
生 生 不 息
一年春盡
雲蓋智本禪師
一年春盡一年春,野草山花幾度新。
天曉不因鍾鼓動,月明非為夜行人。
無 言 了 悟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餘,青鬆如膏沐。
淡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人 語 青 苔
鹿 柴
王 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夕 陽 蓮 花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孟浩然
義公習禪寂,結宇依空林。
戶外一峰秀,階前眾壑深。
夕陽連雨足,空翠落庭陰。
看取蓮花淨,方知不染心。
洞 裏 桃 花
到興化上堂偈
五祖法演
洞裏無雲別有天,桃花如錦柳如煙。
仙家不解論冬夏,石爛鬆枯不記年。
水 月 雲 霞
酬暉上人秋夜獨坐山亭有贈
陳子昂
鍾梵經行罷,香床坐入禪。
岩庭交雜樹,石瀨瀉鳴泉。
水月心方寂,雲霞思獨玄。
寧知人世裏,疲病苦攀緣。
今日不知明日事
世事紛紛
羅洪生
世事紛紛如閃電,輪回滾滾似雲飛;
今日不知明日事,哪有工夫論是非。
澄 江 明 月
江中誦經
張 說
實相歸懸解,虛心暗在通。
澄江明月內,應是色成空。
天 寒 風 雪
乞食僧
貫 休
擎缽貌清贏,天寒出寺遲。
朱門當大路,風雪立多時。
似月心常淨,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輕誚,古佛盡如斯。
青 鞋 踏 雨
次韻子瞻贈金山寶覺大師
秦 觀
雲峰一變隔炎涼,猶喜重來飯積香。
宿鳥水幹迎曉鬧,亂帆天際受風忙。
青鞋踏雨尋幽徑,朱火籠紗語上方。
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憐身世兩茫茫。
醒 世 歌
醒世歌
憨山大師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
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作事好商量。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
惹禍隻因閑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世事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
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
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
讒曲貪嗔墮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
一劑養神平胃散,兩種和氣二陳湯。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留手一雙。
悲歡離合朝朝鬧,壽夭窮通日日忙。
休得爭強來鬥勝,百年渾是戲文場。
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心 閑 才 是 閑
心 閑
恕中無慍禪師
閑到心閑始是閑,心閑方可話居山;
山中剩有閑生活,心不閑時居更難。
無 阻 無 礙
通身是眼
圓悟克勤禪師
通身是眼見不到,通身是耳聞不及;
通身是口說不著,通身是心鑒不出。
西 風 細 雨
秋 懷
歐陽修
節物豈不好,秋懷何黯然?
西風酒旗市,細雨菊花天。
感事悲雙鬢,包羞食萬錢。
鹿車何日駕?歸去潁東田。
佛 法 圓 通
無 題
寶誌禪師
口內誦經千卷,體上問經不識;
不解佛法圓通,徒勞尋行數墨。
和 風 柴 扉
無 題
湛然圓成
白雲與我最相知,我住山時它亦隨,
侵早和風辭嶂外,晚來依舊護柴扉。
捫 心 內 省
無 題
寒 山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營活計,昧昧昏昏白了頭。
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
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寒 暑 清 香
詠梅詩
唐代僧人
火虐風嚎水漬根,霜皴雪皺古苔痕;
東風未肯隨寒暑,又蘖清香與返魂。
香 爐 日 暮
感 興
李 端
香爐最高頂,中有高人住。
日暮下山來,明月上山去。
千 山 萬 徑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順 治 問 “我”
讚僧詩
順治皇帝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來時歡喜去時悲,合眼矇矓又是誰?
禪事禪翁,四大皆空
無 題
白居易
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
為當夢是浮生事?為複浮生是夢中?
桃 花 煙 光
遊桃源贈劉君實
真淨克文
宛若神仙府,疑無世俗風。
人家山色裏,門徑水聲中。
柳綿共垂綠,桃花相映紅。
煙光正和暖,遊樂意無窮。
少 年 風 流
開悟詩
昭覺克勤
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裏醉扶歸。
少年一段風流事,隻許佳人獨自知。
晚 風 暑 雨
訪魯哉
吳文溥
靜者柴門外,看雲帽影斜。
晚風塍吠蛤,暑雨瓦生花。
天 然 無 價
寒山頂上月輪孤
寒 山
寒山頂上月輪孤,照見晴空一物無。
可貴天然無價寶,埋在五陰溺身軀。
風 雨 花 落
春 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無 跡 無 蹤
無 題
鳥窠道林禪師
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隻此浮生是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