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還我大自然 三、別讓海洋再哭泣(2 / 3)

萊茵河流經德國的河段,又遭2次汙染,河麵出現油膜,兩岸油泥沉積。為清除汙染,德國方麵正在采取措施。據當地報紙報道,由於荷蘭一家運輸公司1989年3月28日有一部分重油因泄漏流入萊茵河,使波恩附近巴特?霍納夫至科隆的萊茵河河段兩岸遭受汙染,長約30km。據目擊者說,兩岸的一些水鳥因被油泥粘住不能起飛而“徹夜鳴叫不歇”。

造成海洋汙染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沿海地區人口稠密,工業不斷發展,生活汙水和含有害物質的工業廢水大量流入海洋。日本一年排到海裏的汙水就超過130億t,美國超過200億t,還有超過7.000萬t的工業廢渣。原蘇聯每天有300萬t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排入波羅的海。

油船、海上和近海油田造成石油汙染;一些放射性的物質被投到大海深處;水土流失造成含有化肥、農藥的表層土壤通過河流進入大海。據聯合國統計資料表明,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和人類物質生活的改善,各種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的數量正在成倍增長,一些淺海已被垃圾填成了“小島”。《中國科技報》的文章說,僅傾倒入海的船上廢物一項,全世界每年就達640萬t;扔進大海的塑料集裝箱為1825億萬個;商船漁船傾倒入海的塑料包裝材料22萬t;塑料網繩、救生衣為136萬t。光是塑料汙染這項,每年全世界要死去100萬隻海鳥,10萬隻鯨類生物。在各種汙染的綜合作用下,美麗的大海變得肮髒不堪,海洋生態環境迅速惡化,嚴重地威脅著海洋生物的生存。

近20年來海上石油汙染事件頻頻發生,甚至還有氫彈丟失在地中海裏的事件,現舉幾例。

布列塔尼沿海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最大的海上石油汙染事件。1978年3月16日,掛著利比裏亞國旗行駛的美國超級油輪“艾莫科?凱迪斯”號通過英吉利海峽。因為天氣極壞,撞到叫做“門高倫”的岩石上。6天之後,流到大海中的石油將近18萬t。在海麵上構成一個寬29km、長130km的石油“地毯”。海浪將石油層推向布列塔尼海岸,在海濱的210km長的地段形成了一層黏稠的石油膜。這層膜對於那裏的動物和植物都有致命的作用。這次海洋汙染事件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64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死於溢油汙染的1萬多隻海鳥及5.000多t的牡蠣。

奧林匹克國家公園位於美國西部華盛頓州南海岸,該公園60英裏[1英裏(mile)=1609m]長的海灘是美國唯一最長的原生海灘區,它也是聯合國命名的世界遺址,被列入跟埃及金字塔、法國凡爾賽宮和坦桑尼亞塞倫蓋蒂平原屬同一類別的保護行列。每年,該公園接待遊客3.500萬人,在美國國家公園係統中居第四位。前些時候,俄勒岡庫斯灣海洋拖輪公司一艘石油駁船跟一艘拖船在華盛頓州南海岸格雷斯港不遠處的海麵上相撞,造成231萬加侖[1加侖(gal)≈155L]石油溢泄到海麵的嚴重汙染事件。由於暴雨衝刷,石油漂浮到海岸,致使自溫哥華島、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到俄勒岡州波特蘭的300英裏海岸線受到影響。位於這段海岸線中的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海灘被鋪上一層厚厚的石油“地毯”,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破壞。

人們估計,絕大部分石油汙染,不是來自油輪的海損事故,而是通過裝卸港口的密封不好的油管,漏到海水中去的,或者在排放油輪上的被石油汙染的廢水,而流入大海的。

1966年1月,在一次空中加油演習失敗之後,美國空軍的一架B—52轟炸機在西班牙南部省份阿爾梅裏亞的帕洛馬雷斯海濱墜毀了。這架飛機上載有4枚氫彈,每個氫彈的爆炸威力都相當於1945年美國扔到廣島上原子彈的800倍。飛機失事後一天,人們在一塊西紅柿地裏找到3枚氫彈。但是第四枚氫彈卻在海中丟失不見了。為了安撫老百姓,美國空軍告訴人們,核炸彈威力不大。經過美國海軍80多天的拚命尋找,終於在4月7日把那枚氫彈從762m深的海底找上來。這一意外事故導致了一次大規模的抗議進軍,遊行隊伍從安達盧西亞出發向馬德裏前進。這次抗議進軍的參加者們要求西班牙政府禁止美國飛機載著核武器飛越自己國家的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