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簡約工作,快樂生活(2 / 3)

看看下麵這個故事:

邁克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小夥子,而珍妮是一個美麗大方的女孩,他們一起在廣告公司搞設計,邁克的創意、珍妮的文案、他們的搭配是那麼完美,以至於公司的上上下下把他們自然而然地撮合到一起。

兩個人交往了4年,情投意合,進而同居3年,但卻遲遲發不出喜帖來。並不是他們有意愛情長跑,而是邁克的職務越來越重要,工作也越來越繁重,他們根本騰不出假期來結婚。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邁克的個人時間就越來越少。珍妮有時還陪他加班,送點滋補品為他補身體。看邁克一支煙接著一支煙地抽,珍妮非常心疼。但邁克卻說,隻說再拚一陣子就好,等存夠了錢,就可以自己創業不必那麼累了......

珍妮的懷孕,來得不知是不是時候,經期停了3個月,她才從忙碌的工作中,發現不適的異樣。檢查出來已經3個多月時,她非常的懊惱,認為邁克這樣沒日沒夜地工作,不該在這個時候煩擾他,但是,邁克知道後卻非常開心,當場就大聲地說:"珍妮!嫁給我吧!"全辦公室響起如雷的掌聲,她的淚也歡喜得奪眶而出。7年的愛情長跑,終於要跨上紅地毯的彼端,珍妮欣喜萬分,夢想當新娘的畫麵,早在她心頭反反複複幾十遍。

老板送他們20萬的禮金,說是給他的創業基金,從此變成了同行,大家要互相幫忙。邁克也爽快地答應在婚前完成最後一批稿件設計。

為了趕稿件設計,邁克幾乎是每天加班到早上6點才回家,迷迷糊糊睡到中午又回公司繼續上班。連續一個禮拜,他終於交出了所有的設計稿,也交接了所有的業務。此時,離他們的婚禮隻剩下不到30個小時。珍妮勸邁克什麼都別管,還是先睡一下,養足精神,準備婚禮。

可是誰曾想到,這一睡,邁克就再也沒有醒過來。他被送到醫院後,醫生判斷是時下流行的過勞死,在連續加班後回家睡覺,一睡就成永眠。

一個年輕力壯,從無宿疾的頑強生命,就這樣因為體內長期運作失調,而造成器官內訌,衰竭而死。婚慶喜筵成了非正式的告別會,所有參加婚禮的賓客都忍不住落淚,珍妮更是哭得死去活來,她恨,她怨,但這又能怪誰呢?

忙事業,忙賺錢,忙到沒有時間照顧自身健康,這是許多人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恣意揮霍精力,透支健康,對不斷出現的危險信號漠然視之,其結果必定是陷入疾病的沼澤,甚至過早墜入死亡的深淵。日複一日的緊繃,生命琴弦猝斷。

其實,健康與事業並非水火不相容,關鍵是要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就是生產力,我們要像經營事業一樣經營自己的健康,樹立"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的理念,通過采取改變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煙限酒、適量運動等積極措施,促進人體內部的自然和諧,從而達到有效預防疾病、維護健康的目的。健康並不意味著一切,但沒有了健康就沒有了一切。

平衡事業和家庭的關係

現代企業中的員工,工作壓力日益增大,工作職責與家庭責任之間的衝突也日漸突出,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已經成為人們越來越來關係的問題。

現今社會節奏快,家庭裏的每個成員為了給自己生活多一份保障,都把時間花在進修或工作上,所以跟家人相處的時間就減少了。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家庭成員更要積極爭取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要知道,有沒有錢並不能衡量你是不是成功的人,你要量力而為,不能因為別人有大洋房住你也要住。因為洋房裏的溫暖,不是由裏麵的那些磚塊拚成的,而是由家庭成員去共同營造的。

一位爸爸下班回家很晚了,很累並有點煩,發現他五歲的兒子靠在門旁等他。

"爸,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

"當然可以,什麼問題?"父親回答。

"爸,你一小時可以賺多少錢?"

"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父親生氣的說著。

"我隻是想知道,請告訴我,你一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著。"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一小時賺20塊美金。"

"喔!"小孩低著頭這樣回答。小孩跟著說:"爸,可以借我10塊美金嗎?"

父親發怒了,"如果你問這問題隻是要借錢去買毫無意義的玩具或東西的話,給我回到你的房間並上床好好想想為什麼你會那麼自私。我每天長時間辛苦工作著,沒時間和你玩小孩子的遊戲。"

小孩安靜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並關上門。這位父親坐下來還對小孩的問題生氣:他怎麼敢隻為了錢而問這種問題?

約一小時後,他平靜下來了,開始想著他可能對孩子太凶了。

或許他應該用那10塊錢美金買小孩真正想要的,他不常常要錢用的。

父親走到小孩的房間並打開門。

"你睡了嗎,孩子?"他問著。

"爸,還沒睡,我還醒著。"小孩回答著。

"我想過了,我剛剛可能對你太凶了。"父親說著。

"我將今天的悶氣都爆發出來了。這是你要的10塊錢美金。"

小孩笑著坐直了起來,"爸,謝謝你。"小孩叫著。

接著,小孩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皺了的鈔票,這位父親看到小孩已經有錢了,快要再次發脾氣。這小孩慢慢地算著錢,接著看著他的爸爸。

"為什麼你已經有錢了還需要更多?"父親生氣的說著。

"因為我之前不夠,但我現在足夠了。"小孩回答。

"爸,我現在有20塊錢美金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 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在追求事業上的成功時,我們不應因發展事業而忽略家庭,而是要盡量在事業與家庭之間找到平衡點。當所處的平衡狀態可能被打破時,有必要及時審視所處的平衡狀態,隨時做出調整事業與家庭的平衡。

要正確處理家庭和事業的矛盾,得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那就是:不把工作帶回家。這也意味著你不把工作的煩惱帶回家,這樣可以使家庭生活和諧快樂,反過來會更加有力地推動事業發展。

一個農場主,雇了一個水管工來安裝農舍的水管。水管工的運氣很糟,頭一天,先是因為車子的輪胎爆裂,耽誤了一個小時。再就是電鑽壞了。最後呢,開來的那輛載重一噸的老爺車趴了窩。他收工後,雇主開車把他送回家去。到了家門前,水管工邀請雇主進去坐坐。在門口,滿臉晦氣的水暖工沒有馬上進去,沉默了一陣子,再伸出雙手,撫摸門旁一棵小樹的枝椏。待到門打開,水管工笑逐顏開,和兩個孩子緊緊擁抱,再給迎上來的妻子一個響亮的吻。在家裏,水管工喜氣洋洋地招待這位新朋友。雇主離開時,水管工陪他向車子走去。雇主按捺不住好奇心,問:"剛才你在門口的動作,有什麼用意嗎?"水管工爽快的回答:"有,這是我的煩惱樹,我到外頭工作,磕磕碰碰,總是有的。可是煩惱不能帶進門,這裏頭有太太和孩子嘛。我就把它們掛在樹上,讓老天爺管著,明天出門再拿走。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到樹前去,煩惱大半都不見了。"

生活中的確有苦惱,我們可以向家人訴說,但卻不能把苦惱全部轉移到家人的身上。要知道,家是你溫暖可靠的後方,我們應該用心嗬護它。當你工作了一天,打開家門的時候,就應該把工作中的不快樂拒之門外,帶一份好心情回家。

因此,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工作、家庭兩不誤、兩者相得益彰,才是真正的成功。家庭與事業,這兩者就像天平兩端的砝碼,有一頭偏沉,天平就會失衡,工作和家庭都會受到影響。事實上,沒有必要把工作與家庭截然分開,相反,可以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隻要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就能做到事業有成,家庭幸福。

工作態度決定一切

在企業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軌跡,有的人成為公司裏的核心員工,受到老板的器重;有的人一直碌碌無為;有些人牢騷滿腹,總認為與眾不同,而到頭來仍一無是處......眾所周知,除了少數天才,大多數人的稟賦相差無幾。那麼,是什麼在造就我們、改變我們?是"態度"!

態度是內心的一種潛在意誌,是個人的能力、意願、想法、感情、價值觀等,在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子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做得一手好活的老木匠走,再三挽留,但老木匠決心已下,不為所動。老板隻得答應,但問他是否可以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應了。

在蓋房過程中,大家都能看出來,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麼嚴格,做出的活計也全無往日水準。老板並沒有說什麼,隻是在房子建好後,把鑰匙交給了老木匠。

"這是你的房子,"老板說,"是我送給你的禮物。"

老木匠愣住了,同樣,他的後悔與羞愧,大家也都看出來了。他這一生蓋了多少好房子啊,最後卻為自己建了這樣一幢粗製濫造的房子。

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積極進取。態度越積極,決心越大,對工作投入的心血也越多,從工作中所獲得的回報也就相應地越多。

任何人都想做一個事業上的成功者,而做一個成功者必須要在工作中時時刻刻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在美國,如果一個人本職工作做不好,就會失去信譽,他再找別的工作,做其他的事情就沒有可信度了。如果認真地做好一個工作,往往還有更好的更大的工作等著你去做,這就是良性發展。所以說,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生命的投影。對待工作不應該是敷衍了事,對自己喜歡的工作就應該付出自己的熱情,用自己的全力去做好它。

亨利和阿爾伯特是同班同學,兩個人大學畢業後,恰逢英國經濟動蕩,都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便降低了要求,到一家工廠去應聘。恰好,這家工廠缺少兩個打掃衛生的職員,問他們願不願意幹。亨利略一思索,便下定決心幹這份工作,因為他不願意依靠領取社會救濟金生活。

盡管阿爾伯特根本看不起這份工作,但他願意留下來陪亨利一塊兒幹一陣子。因此,他上班懶懶散散,每天打掃衛生時敷衍了事。一次,兩次,三次,老板認為他剛從學校畢業,缺乏鍛煉,再加上恰逢經濟動蕩,也同情這兩個大學生的遭遇,便原諒了他。然而,阿爾伯特內心深處對這份工作抱著很強的抵觸情緒,每天都在應付自己的工作。結果,剛幹滿了三個月,他便徹底斷絕了繼續幹這份工作的念頭,辭了職,又回到社會上,重新開始找工作。當時,社會上到處都在裁員,哪兒又有適合他的工作呢?他不得不依靠社會救濟金生活。

相反,亨利在工作中,拋棄了自己作為大學生--高等學曆擁有者的身份,完全把自己當做一名打掃衛生的清潔工,每天把辦公走廊、車間、場地,都打掃得幹幹淨淨。半年後,老板便安排他給一些高級技工當學徒。因為工作積極,認真勤快;一年後,他成為了一名技工。盡管如此,他依然抱著一種積極的態度,在工作中不斷進取,認真負責的精神。兩年後,經濟動蕩的局麵稍稍穩定後,他便成為了老板的助理。而阿爾伯特,此時,才剛剛找到一份工作,是一家工廠的學徒。但是,他認為自己是高等學曆擁有者,應該屬於白領階層。結果,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仍然把活幹得一塌糊塗,終於在某一天又回到街頭,去尋找工作。

在工作麵前,態度決定一切。沒有不重要的工作,隻有不重視工作的人。隻有端正態度,我們才能將工作做好、做到位。無論是在卑微的崗位上,還是在重要的職位上,如果你都能秉承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並表現出完美的執行能力。那麼你一定是企業的最佳選擇,也是任何一個企業的最優選擇。

在企業之中,我們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態度。有的勤勉進取;有的悠閑自在;有的得過且過。工作態度決定工作成績。我們不能保證你具有了某種態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們都有著良好的工作態度。

有人在雨天對公共汽車停車的方式作過觀察,在一個路邊有寬100公分積水的車站,有8個司機把車停在距候車乘客180公分左右的地方,這個位置,一般乘客無法一步上車,大部分人要涉水上車,還有4名司機快速駕車駛進站台,用濺起的泥水與乘客"打招呼",隻有兩名司機將車停在乘客抬腳即可登車的地方。停在標準的位置,讓乘客安全方便地登車,這一點在技術上對哪個專業司機都不難,但因為工作態度上的差別,工作的結果就完全不同。

沒有好的工作態度,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缺乏必要的熱情,工作中敷衍了事,那在人生的路上隻能是一個失敗者。工作質量往往決定生活的質量,同時也會影響你的工作效率。

在公司裏,員工與員工之間在競爭智慧與能力的同時,也在競爭態度。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積極進取。

一個人隻有具備了盡職盡責的工作態度之後,才會產生改變一切的力量。工作的底線是盡職盡責。改變態度,努力培養自己勇於負責的精神,你將成為工作與生活中的贏家。

良好的工作態度是邁向成功的階梯。因為有了良好的工作態度,才能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充滿熱情;而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在工作中發現失誤而進行改革創新,成功的革新才能讓自己在成功的路上立於不敗之地。

總之,隻要我們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感情和信念,保持積極工作態度,就能夠創造輝煌的事業。

快樂生活源自於你的內心

古往今來,人們總愛說自得其樂,可見,快樂是自己體會的,快樂的心情是自己營造的,正如煩惱多是自尋憂愁皆為心生一樣。

快樂的心情是簡單的。快樂不需要太多的詮釋和想象。真正的快樂,就是來自內心深處的一種持久的安詳和喜悅。

古時候,有一個國王得了重病,他躺在絲綢床墊上奄奄一息。這個王國中所有的名醫都被召來為他會診。然而國王的病卻不見起色,最後醫生一致認為,隻有找一位快樂者穿的襯衫,把它放在國王的頭下,方能治愈疾病。於是,許多欽差被派到各地去尋找快樂的人。欽差們找遍了全國,除了憂愁之外,他們沒有找到一個快樂的人。最後,正當欽差們要放棄時,他們遇到了一個牧羊人,他一邊放牧一邊又唱又笑。欽差問他:"你為什麼又唱又笑的?"牧羊人笑著說:"我認為我比別人更快樂"。於是,欽差要求牧羊人把襯衫給他們。但牧羊人卻說我連一件襯衫都沒有。這可太糟糕了,全國唯一的快樂者卻沒有襯衫。國王聽到這個消息,不由陷入沉思。他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不讓任何人接近他。在第四天,國王將他的絲綢床墊,以及他所有的珍寶都散發給了人民。從那時起,他又重新恢複了健康。

這個故事說出了快樂的真諦--快樂的源泉,在自己的內心!快樂並非取決於你是什麼人,或你擁有什麼,它完全來自於你的思想,你心中注滿希望、自信、真愛與成功的想法,就是快樂了。假如你下決心使自己快樂,你就能夠使自己快樂!快樂無需理由,它本身就是理由!

一個窮人與妻子,三對兒子兒媳婦,還有三對女兒女婿,共同生活在一間房子裏,擁擠的居住環境讓他感到快要崩潰了。無奈之下,他便去山上的廟裏找老和尚求救。他說:"我們全家十口人住在一間房子裏,整天爭吵不休,我的精神快崩潰了,我的家簡直是地獄,再這樣下去,我就要死了。"老和尚說:"你按我說的去做,情況會變得好一些。"窮人聽了這話,非常高興。老和尚得知窮人家還有一隻羊、一條狗和一群雞,便說:"我有讓你解除困境的辦法了,你回家去,把這些家畜帶到屋裏,與人一起生活。"窮人一聽大為震驚,但他是事先答應要按老和尚說的去做的,隻好依計而行。

過了一天,窮人滿臉痛苦地找到老和尚說:"大師,你給我出的什麼主意?事情比以前更糟,現在我家成了十足的地獄,家裏雞飛狗跳,那隻山羊撕碎了我房間裏的一切東西,它讓我的生活如同噩夢。人怎麼可以與牲畜同處一室呢!" "完全正確,"老和尚溫和地說:"趕快回家,把那些牲畜趕出屋去!"

第二天,窮人找到老和尚,他滿臉紅光,興奮難抑,他拉住老和尚的手說:"謝謝你,大師,你又把甜蜜的生活給了我。現在所有的動物都出去了,屋子顯得那麼安靜,那麼寬敞,那麼幹淨,你不知道,我是多麼開心啊!"

由此可見,快樂與否,取決於人的態度。我們每一個人,不要常常計較環境的好與壞,要注重內心的力量與寬容。不管世間的變化如何,隻要我們的內心不為外境所動,則一切榮辱、是非、得失都不能左右我們,心裏的世界是無限寬廣的。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心境。

快樂的生活需要快樂的心情,而快樂的心情是需要自己營造的,快樂的心情從哪裏來呢?快樂的心情從我們的生活中來。生活需要快樂的心情,快樂心情又來自生活,就是這樣的互相離不開。心理學博士凱倫·撒爾瑪索恩女士曾說過:"我們的生活有太多不確定的因素,你隨時可能會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擾亂心情。與其隨波逐流,不如有意識地培養一些讓你快樂的習慣,隨時幫助自己調整心情。"所以,生活中別忘了時時享受快樂,擁有了快樂就擁有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