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複雜的事,簡約的做
--用經驗簡化工作
工作中,很多事情看上去很複雜,我們為此大費腦力,消耗時間。其實,隻要靜下心來,從最基礎、最本質的方向思考,我們會發現問題很簡單。"複雜"隻是人們在剛剛接觸事物時所產生的感覺,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如何可以達到"會者"?最好的方法就是從簡單的地方著手、從自己可以勝任的部分做起,如此,複雜就會因循序漸進而簡單、而掌握。
不屑於掃一室,何以掃天下
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是工作大忌。現實中,好高騖遠的人常有,這種人老想著幹大事,小事不屑於做,即使做了,感情上老大不情願,心理上也覺得不舒服受委屈。有這樣心態的人小事肯定是幹不好,連小事都幹不好的人,怎麼能幹大事呢?
有一位剛剛從美國讀完MBA回國的男青年,由於自身條件優越,他毫不費力地進了一家外企公司,老板剛開始總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交給他做,他有點不滿意,在一次計劃書的招標會上,他把自己熬了幾夜精心準備的材料交了上去,滿以為可以博得老板的賞識。沒想到會議結束後就收到了人事處的解聘通知。原來,他因為不在乎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總是馬馬虎虎、草草了事,把"進口"誤以為是"出口",使公司在利益和信譽上蒙受了雙重損失。
工作中,總會很多人和故事中的男青年一樣,他們一進公司,就非常"眼高",急於表現自己的才能,會提出一些激情衝天,大而無當、不切實際的計劃。結果證明往往非常"手低",以失敗告終。大事幹不來,小事不願幹,眼高手低使許多人遭遇工作的尷尬。
楊利是一家毛織廠的員工,自進入公司以後,她一直從事織掛毯的工作。做了幾個月之後,楊利再也不願意幹這種無聊的工作了,她認為自己並不比別人差,她出來工作絕不是為了幹這些小事,應該幹那些大事。於是,她去向主管遞交辭呈。主管問她為什麼辭職,她低聲地歎氣道:"這種事情沒有一點意思,整天隻能機械地打結、剪線,沒完沒了地重複,這種事完全沒有意義,真是在浪費時間。我想幹一些有意義的大事。"
主管意味深長地說:"其實,你的工作很有意義,別看你幹的是一些小事,但你織出的很小的一部分卻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接著,主管把她帶到倉庫裏,在掛毯麵前,年輕的楊利愣住了。
展示在她麵前的是一幅美麗的百鳥朝鳳圖,而她所織出的那一部分正是鳳凰展開的美麗的羽毛。她沒想到,在她看來沒有意義的工作竟然這麼重要。
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值得你去踏踏實實地做好、做到位,不要讓好高騖遠的態度束縛了你的手腳。世界上隻有卑微的人,而沒有卑微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是高尚的,都值得我們去做。一個瞧不起工作中小事的員工永遠都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眼高手低,自認為很了不起,卻偏偏得不到老板的賞識。他們不屑於掃一室,天天夢想著幹大事,為此,牢騷、埋怨、不滿等壞情緒四處蔓延,而事實上是如此嗎?恰恰相反。想掃天下的人必須有掃天下的能力和心態,掃天下的能力和心態是通過持續性地掃一室而積累和培養出來的,整天隻想掃天下而不想掃一室的人肯定沒有掃天下的能力和心態,不僅天下掃不了,而且一室也肯定掃不好。
對於剛剛進入工作崗位的人來說,無論具有什麼樣的學曆,你都是個不具備經驗的新人,所以進入一家新公司要展現一種新人的低姿態,不要眼高手低,將自己的重心放在努力學習、積累工作經驗之上,使自己積累大量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成為極具競爭力的職業人。千萬不要好高騖遠,輕視自己所做的工作,即便是最普通的工作,你也要認真地完成。要知道,每一項普通的工作都可能成為你的機會。
在工作中,我們需要改變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毛病,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在今天這個社會,幾乎所有的員工都胸懷大誌,滿腔抱負,但是成功往往都是從點滴小事開始的,甚至是從細小至微的地方開始。隻有把小事做好,才能真正地幹成大事。固守自己的本分和崗位,從普通的工作認真做起,付出自己的熱情和努力,才能在競爭日趨激烈的職場中獲得成功。
孰能生巧,水到渠成
歐陽修曾講過一個《賣油翁》的故事:
北宋時期,有個射箭能手叫陳堯谘。有一天,他在家練箭,十中八九,旁觀者拍手稱絕,陳堯谘自己也很得意,但觀眾中有個賣油的老頭隻略微點頭,不以為然。陳堯谘很不高興,問:"你會射箭嗎?你看我射得怎樣?"老頭很幹脆地回答:"我不會射箭。你射得可以,但並沒有什麼奧妙,隻是手法熟練而已。"在陳堯谘追問老頭有啥本領後,老頭把一個銅錢蓋在一個盛油的葫蘆口,然後用勺子舀了一勺油,高高舉起,倒了下來,隻見油細若絲,穿錢眼而過。勺裏的油倒完了,銅錢上卻沒有一點油星。老翁說:"我這也是沒有什麼,隻不過手熟而已。"
這個家喻戶曉故事印證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熟能生巧,練則精通。不管做什麼事情,隻要勤學苦練掌握規律,就能找出許多竅門,幹起來得心應手。工作也就如此。工作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不斷積累的過程。隻要我們能夠不斷地學習和掌握技術業務,就能夠把一項工作做到運用自如的程度。換句話,就是做好了平凡的工作,把一件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極致。
明朝萬曆年間,中國北方的女真為患一時。朝廷為了要抗禦強敵,決心重修萬裏長城。當時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早已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關"的題字中的"一"字,已經脫落多時。萬曆皇帝募集各地書法名家,希望恢複山海關的本來麵貌。各地名士聞訊,紛紛前來揮毫,但是沒有一人的字能夠表達天下第一關的原味。皇帝於是再下詔告,隻要中選,就能夠獲重賞。經過嚴格篩選,最後中選的竟是山海關旁一家客棧的店小二,真是跌破大家的眼鏡。
在題字當天,會場被擠得水泄不通,官家早就備妥了筆墨紙硯,等候應征者前來揮毫。隻見主角抬頭看著山海關的牌樓,舍棄狼毫巨筆不用,拿起一塊抹布往硯台裏一蘸,大喝一聲:"一",十分幹淨利落,立刻出現絕妙的"一"字。旁觀者莫不報以驚歎不已的掌聲。有人好奇地問店小二如此成功的秘訣,這位店小二久久無以回答,後來勉強道:其實,我想不出有什麼秘訣,隻是在這裏當了30多年的店小二,每當我在擦桌子時,就望著牌樓上的"一"字,一揮一擦就這樣而已。
原來這位店小二的工作地點,正好麵對山海關的城門,每當他彎下腰,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汙之際,這個視角正對準"天下第一關"的一字。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數十年如一日,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巧而精通,這就是他能夠把這個"一"字臨摹到爐火純青、唯妙唯肖的原因。
當店小二臨摹到一定"量"時,技法必然達到相對熟練的水平,自然會總結出一些經驗和方法,並產生"質"的變化。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樣,隻有多接觸,多模仿,多實踐,你才能掌握它。
這種"熟能生巧"的方法也同樣適用於工作。再複雜的工作,隻要幹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會熟練起來。經驗是慢慢積累的,水平也是逐漸提高的,這是一條千古不變的定理。
俗話說:熟能生巧,巧能生精。豐富的實際經驗會使你的工作進入到一個良性的軌道之中,而這會讓你的工作效率不斷提高,工作質量不斷改善。因此,我們要不斷積累實際經驗,努力學習各種知識技術,力求把工作做到更全、更細、更穩。
點滴的累積促成量的質變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很出名的畫家,來拜師學藝的人很多,其中有個很有天賦的弟子,可以說是他的一個高徒,每天學習很認真,但是過了一些日子,他忽然發現很多的師兄弟都已經比不上他了,於是他感覺自己已經非常的了不起了,就去向師傅請教。
"師傅,我什麼時候也能成為一代宗師呢?"
"恩?你跟我來吧!"
師傅把徒弟帶到了後山的一個樹林裏,來到了一棵大樹下邊,樹底下有個很深的樹洞,大約有碗口大小,師傅找來了一個棍子和一個雞蛋大小的鐵球,然後把鐵球扔進了洞裏,對徒弟說:"你能用木棍把鐵球弄出來麼?"
徒弟弄了好久也做不到,師傅笑了,隻見他提過來一桶沙子,一邊往洞裏倒沙子,一邊用木棍撥弄鐵球,免得鐵球陷到沙子裏邊,這樣,不一會兒沙子把洞填滿了,鐵球自然出來了!
徒弟看著師傅,忽然領悟了!其實,成功是靠經驗的積累的。隻要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定可以成功的!工作也是如此。隻有我們不斷累積經驗,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績。
高效的工作要求講求方法,積累經驗。經驗是由實踐得來的知識或技能。運用到我們實際工作中,"經驗"其實就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它代表著一個人的能力和競爭力。
如今,剛畢業的大學生之所以難找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乏工作經驗。很多企業寧願雇一個學曆稍低但有工作經驗的員工,也不願意找剛畢業的大學生。企業為什麼喜歡有工作經驗的人。很簡單,有工作經驗的人,更可能創造優秀的業績。既然經驗如此重要,那麼,在工作中,我們就要不斷地積累自己的工作經驗。
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人一生工作所需的知識,90%是工作後學習的,學習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學習,並積累自己的知識和經驗。
在積累經驗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一種信念:每一項工作都是有價值的,今天積累的經驗,無論看起來多麼的不相關,終於會有一天,這些經驗會串聯起來,為你的成功提供最大的支持。
洛克菲勒最初在石油公司工作時,既沒有學曆,又沒有技術,被分配去檢查石油罐蓋有沒有自動焊接好。這是整個公司最簡單、枯燥的工序。
每天,洛克菲勒都會看到上百次機器的同一個動作。首先是石油罐在輸送帶上移動至旋轉台上,然後焊接劑便自動滴下,沿著蓋子回轉一周,最後工作完成,油罐下線入庫。他的任務就是注視這道工序,從清晨到黃昏,檢查幾百罐石油,每天如此。
每半個月後,洛克菲勒忍無可忍,他找到主管請求改換其他工種,但被拒絕了。沒有辦法,洛克菲勒隻好重新回到焊接機旁,既然換不到更好的工作,那就多積累些經驗,把現在的工作做好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