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管理層絞盡腦汁也找不到解決的辦法。這時,在福特汽車公司裏,有一位名叫艾柯卡的員工,對這款新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艾柯卡當時是福特汽車公司的一位見習工程師,本來與汽車的銷售毫無關係。但是,當他看到公司老總因為這款新車滯銷而著急的神情後,他開始琢磨:我能不能想辦法讓這款汽車暢銷起來?終於有一天,他靈機一動,有了一個好辦法,他快速來到經理辦公室,向經理提出了一個創意,在報上登廣告,內容為:"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
這個創意的核心是,誰想買一輛1956年生產的福特汽車,隻需先付20%的貨款,餘下部分可按每月付56美元的辦法逐步付清。
公司經理覺得他這個方法很棒,於是采用了。事情發展得很好,"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的廣告人人皆知。
"花56元買一輛56型福特"的做法,不但打消了很多人對車價的顧慮,還給人創造了"每個月才花56元,實在是太合算了"的印象。
短短的三個月,該款汽車在費城地區的銷售量,就從原來的末位一躍而為全國的冠軍。
而艾柯卡也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賞識並委以重用,後來,艾柯卡不斷地根據公司的發展趨勢,推出了一係列富有創意的舉措,最終脫穎而出,坐上了福特公司總裁的寶座。
在工作中,大多數人都按部就班地工作時,偏偏有一些人會主動尋找更有效的方法,將問題解決得更好。也正因為他們善於主動地尋找方法,他們也常常最容易獲得成功。
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隻有不會解決問題的人。任何問題隻要被發現了,在認真分析清楚後,總能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一個會解決問題的人,可以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輕鬆自如地駕馭人生局麵,凡事逢凶化吉,把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最後達到自己的目的。
人多力量大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有了大家的幫助,個人才能有更大的發展,工作效率才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在一個企業中,如果隻強調個人的力量,你表現得再完美,也很難創造很高的價值和效率,所以說"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完美的團隊"。這一觀點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
英國科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把一盤點燃的蚊香放進一個蟻巢裏。開始,蟻巢裏的螞蟻驚恐萬分,亂作一團,但十幾分鍾之後,蟻群開始變得鎮定起來了,它們前後向火光衝去,並向燃燒的蚊香噴出蟻酸。雖然一隻小小的螞蟻噴出的蟻酸是有限的,但是,它們前赴後繼,過了幾分鍾,便將火撲滅了。許多螞蟻在這場大火中"犧牲"了。
過了一個月,這位科學家又將一支點燃的蠟燭放進了上次實驗的那個蟻巢裏。麵對更大的火情,蟻群並沒有慌亂,而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迅速傳遞信息之後,開始有條不紊地調兵遣將。大家協同作戰,不到一分鍾燭火即被撲滅,而螞蟻們幾乎無一死亡。科學家對弱小的螞蟻麵臨滅頂之災所創造出的奇跡驚歎不已。
從螞蟻撲火的現象中,我們可以發現: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團隊的力量則可以實現個人難以達成的目標。
當今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完成所有的工作,更不可能隻憑借個人的力量來大幅地提升公司的競爭力,每個人所能實現的僅僅是公司整體目標的一小部分。因此,團隊力量的發揮已成為贏得公司競爭勝利的必要條件,團隊精神日益成為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優秀的團隊可以使公司更快地實現其經營目標,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一個人是否具有團隊合作的精神,將直接關係到他的工作業績。幾乎所有的大公司在招聘新人時,都十分注意人才的團隊合作精神。他們認為一個人是否能和別人相處與協作,要比他個人的能力重要得多。
一個沒有團隊精神的人,即使個人工作幹得再好也無濟於事。因為在這個講究合作的時代,真正優秀的員工不僅要有超人的能力、驕人的業績,更要具備團隊精神,為團隊整體業績的提升做出貢獻。一個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團隊成功的基礎上的,隻有團隊的績效獲得了提升,個人才會受到嘉獎。
在職場中,每個員工隻有將自己融入集體,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作用。個人的發展離不開團隊的發展,我們隻有將個人追求與企業追求緊密結合起來,破除個人英雄主義,搞好團隊的整體搭配,取長補短,形成協調一致的團隊默契,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小猴和小鹿在河邊散步,它們看到河對岸有一棵結滿果實的桃樹。
小猴對小鹿說:"我先看到桃樹的,桃子應該歸我。"說著就要過河,但是小猴的個子實在太矮了,隻走到河中間,就被水衝到下遊的礁石上去了。小鹿說:"是我先看到的,應該歸我。"說著就過河去了。小鹿到了桃樹下,不會爬樹,怎麼也夠不著桃子,隻得回來了。
這時身邊的柳樹對小鹿和小猴說:"你們要改掉自私的壞毛病,團結起來才能吃到桃子。"
於是,小鹿幫助小猴過了河,來到桃樹下。小猴爬上桃樹,摘了許多桃子,自己一半,分給小鹿一半。
他倆吃得飽飽的,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優勢互補。小猴與小鹿,就其個體而言,盡管都有自己的特長,但如果"單槍匹馬"是摘不到桃子的。然而,一旦他們組成了一個相互協作的團隊後,就出現了取長補短的奇跡--輕而易舉地摘到了桃子。可見,在一個團隊中,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又各有其短,唯有互相取長補短,才會相得益彰,各顯千秋。
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在完成了第四次太空飛行使命後,女機長艾琳·柯林斯及機組人員與美國小學生舉行了見麵會。其中一個學生問:"你們在太空飛行中獲得的最有價值的經驗是什麼"?
艾琳機長說:"最有價值的經驗就是人與人的合作。作為機長,我對航天飛機負有許多責任,這必須通過與機組人員的合作來實現。隻有相互合作,各展所長,才能發揮團隊的作用。"
現代社會越來越強調團隊合作,與其他人合作,可以取長補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人常說:"一個巴掌拍不響,眾人拾柴火焰高。"善於發現自己和別人的長處,並能夠利用,不嫉妒別人的長處、不護自己的短處,能夠協調別人為自己做事,與合作人之間建立良好的信譽,是成功者的法則,也是人與人之間共同發展的主旋律。
不找借口,隻找方法
好方法是成功的捷徑,而借口則是成功路上的高山險阻。不要為自己的失敗百般尋找借口,而要為成功不懈地尋找方法。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在工作中,隻有主動尋找方法,你才能盡快解決問題,你才能邁向成功。好的方法能讓你事半功倍,而一味蠻幹隻會極大地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
20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的索尼彩電在本國內已成為紅極一時的家電產品了,但是在美國它卻不被顧客所接受,銷售量不盡人意。為了改變這種局麵,索尼派出了很多位負責人前往美國芝加哥指導工作,但仍不見成效,被派出去的負責人,一個個空手而回,並找出一大堆借口為自己的美國之行進行辯解。
最後,索尼公司指派了卯木肇擔任索尼國外部部長,上任不久,他被派往芝加哥,當卯木肇風塵仆仆地來到芝加哥市時,他發現,索尼彩色竟然在當寄賣商店裏蒙塵垢麵,無人問津。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卯木肇陷入了沉思......
一天,卯木肇駕車去郊外散心,在歸來的路上,他注意到一個牧童正趕著一頭大公牛進牛欄,而公牛的脖子上係著一個鈴鐺,在 夕陽的餘暉下叮當叮當地響著,後麵的一群牛跟在這頭公牛的屁股後麵,溫順地魚貫而入......此情此景令卯木肇一下子茅塞頓開,他想到了帶頭牛,索尼要是能在芝加哥找到這樣一隻"帶頭牛"商店來率先銷售,豈不是很快就能打開局麵?卯木肇為自己找到了打開美國市場的鑰匙而興奮不已。
卯木肇最先想到了芝加哥市最大的電器零售商馬歇爾公司。為了盡快見到馬歇爾公司的總經理,卯木肇第二天早就去求見,但他遞進去的名片卻被退了回來,原因是經理不在。第三天,他特意選了一個估計經理比較閑的時間去求見,但回答卻是"外出了"。他第三次登門,經理終於被他的耐心所感動,接見了他,但卻拒絕賣索尼的產品。經理認為索尼的產品降價拍賣,形象太差。卯木肇非常恭敬地聽磁卡經理的意見,並一再地表示要立即著手改變商品形象。
回去後,卯木肇立即從寄賣店取回貨品,取消削價銷售,在當地報紙上重新刊登大麵積的廣告,重塑索尼形象。
當卯木肇再一次扣響了馬歇爾公司經理的門時,這次聽到的是索尼的售後服務太差,無法銷售。卯木肇立即成立索尼特約維修部,全麵負責產品的售後服務項目工作;重新刊登廣告,並附上特約維修部的電話在和地址,24小時為顧客服務。
屢次遭到拒絕,卯木肇還是癡心不改,他規定他的每個員工每天撥一次電話,向馬歇爾公司詢購索尼彩電,馬歇爾公司被接二連三的求購電話搞得暈頭轉向。以致員工誤將索尼彩電列入"接交貨名單。"這令經理大為惱火,這一次他主動召見了卯木肇,一見麵就罵卯木肇打亂了公司的正常秩序,卯木肇笑逐顏開,等經理發完了火之後,他才曉之以利,動之以情地對經理說:"我幾次來見您,一方麵是為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時也是為了貴公司的利益。在日本國內最暢銷的索尼菜電,一定會成為馬歇爾公司的搖錢樹。"在卯木肇的巧言善辯下,經理終於同意方式銷兩台,不過,條件是,如果一周之內賣不出去,立馬搬走。
為了開個好頭,卯木肇親自挑選了兩名得力幹將,把百萬美金訂貨的重任交給了他們,並要求他們破釜沉舟,如果一周之內這兩台彩電賣不出去,就不要再返回公司了......
兩人果然不負眾望,當天下午4點鍾,兩人就送來了好消息,馬歇爾公開發中心又追加了兩台。至此,索尼彩電終於擠進了芝加哥的"帶頭牛"商店,隨後,進入家電的銷售旺季,短短一個月內,竟賣出700多台,索尼和馬歇爾從中獲得了雙贏。
有了馬歇爾這隻"帶頭牛"開路,芝加哥市的100多家商店都對索尼彩電群起而銷之,不出3年,索尼彩電在芝加哥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0%。
卯木肇的成功經曆印證了這樣一個事實:好的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成功屬於那些善於找方法的人,而不是善於找借口的人。與其費心思為自己的失敗找各種借口,不如花時間為自己找一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因此,我們要做一個為成功找方法的人,而不是為失敗找借口的人。
找適合的人做合適的事
企業能否成功地發展,工作效率能否大幅度提高,員工能否積極地投入工作,很大程度取決於領導者是否善於用人。如果企業的各個工作崗位都能配備合適的人選,員工都能勝任本職工作,整個企業就會像一台大機器,順利運轉。所以,領導者要盡量做到讓合適的人做適合的事,這樣方能提高工作效率。
當年,汽車大王帕爾柏在開辟自己的汽車代理業務時,曾為自己的公司聘請了一位大汽車製造公司的管理人員來負責汽車的營銷業務。
新上任的營銷主管的確對汽車業十分內行,甚至都能說出汽車所有零部件的名稱和從哪可以買到它們,但他對汽車的銷售、銷售人員的管理、如何控製不必要的銷售費用、營銷策略方麵的知識一竅不通。由於他來自生產廠家,習慣於汽車生產管理,對如何與廠方據理力爭,抓到暢銷車的貨源缺乏主意,最終使帕爾柏的希望落空。
後來,帕爾柏另聘了一位善經營、懂銷售的人,該先生十分了解汽車的行情,推銷中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更注意費用的核算,結果使公司的業績蒸蒸日上。
可見,工作效率是否能夠得到提高,工作是否能夠順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會用人。
我們常說,用人難,難就難在如何知人善用上。所謂的善於用人,也就是為工作安排最合適的人選,為人選安排最適當的工作。隻有如此,才能有效激發出人才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並使工作得到圓滿完成。
美國第一代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之所以成功,除了他有可貴的創造精神外,還有一點非常關鍵,就是他善於識人和用人。卡耐基說過:"我不懂得鋼鐵,但我懂得製造鋼鐵的人的特性和思想,我知道怎樣去為一項工作選擇適當的人才。"
卡耐基雖被稱為"鋼鐵大王",但他卻是一個對冶金技術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他的成功完全是因為他卓越的認人用人才能--總能找到精通冶金工業技術、擅長發明創造的人才為他服務。比如,世界上出色的煉鋼工程專家之一--比利·瓊斯,就終日在位於匹茲堡的卡耐基鋼鐵公司埋頭苦幹。
卡耐基曾說過:"即使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但隻要保留我的技術人員和組織人員,4年之後,我將仍然是'鋼鐵大王'。"
卡耐基之所以如此自信,就是因為他能有效地發揮人才的價值,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
日本有一句話:"適合身份"。意思就是以公司經營政策為前提,雇傭身份適合的人。由此可見,讓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對一家企業有多麼重要。
鬆下幸之助於1918年開始做生意,當時公司的規模很小,他隻聘請了幾位大的電器公司根本不屑一顧的員工,他們不會高談闊論,也不會開拓海外市場,但鬆下認為他們合適。按照公司當時的規模,當時在學校前三名的優秀學生是不會到鬆下電器公司來的,即使他們來了,鬆下也會感到困擾,因為沒有合適的工作給他們做。鬆下認為,企業所用的人才必須適合工作的要求,這樣才能把生意做起來。即使後來公司規模大了,鬆下公司及下屬分公司在選用人才時仍然以"合適"為指導原則,不像其他企業盲目追求高學曆、高工作經驗。
讓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才能突出有效執行的能力,否則就很難達到目的。所以,在選聘人才時,應考慮其執行力是否與職位的要求相匹配。有效發揮人才的價值,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隻有選擇適合職位要求的人才,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