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德軍的北路進軍 2.奪取西德維納渡口
1941年6月23日上午,位於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左翼的部隊是屈希勒爾的第18集團軍各部,在天氣炎熱的情況下,他們步行了60多公裏,經波羅的海沿岸的立陶宛進入拉脫維亞。
在德維納河以南129公裏處,德軍第56裝甲軍切斷了道加夫皮耳斯-考納斯公路。沿著這條公路,少量蘇軍裝甲部隊與炮兵連在那裏頑強地抵抗著德軍,以掩護蘇軍主力後撤。
6月24日,德軍北方集團軍攻克維爾紐斯,蘇軍在考納斯、陶格夫匹爾斯方向失去了掩護。
6月26日,德軍北方集團軍利用蘇軍的混亂,先以一部兵力混入蘇軍運輸隊,奪占了西德維納河渡口。
當時,守衛在維拉河渡口大橋的蘇軍士兵,突然發現遠處駛來一列車隊,車上裝滿了蘇軍士兵。哨兵攔住了車隊詢問,車上的人自稱是從前線撤退回來的蘇軍傷兵,哨兵揮手放行。這些車輛在駛過大橋的時候,車上的部隊突然從車上跳下來,把蘇軍守橋分隊繳了械,然後脫下身上的蘇軍服裝。
原來,他們是曼施坦因的德軍。曼施坦因不顧國際公法,讓士兵利用繳獲的蘇軍車輛,扮成蘇軍,騙奪了維拉河的橋梁。德軍第4裝甲集群第56裝甲軍渡過西德維納河後,在陶格夫匹爾斯北部建立了登陸場。
另一座大橋也通過戰鬥被德軍攻占,雖然蘇軍派出了工兵炸橋,但引爆炸藥的工兵被德軍消滅了。
西德維納河是拉脫維亞和白俄羅斯北部的大河。它發源於瓦爾代丘陵,以大弧形分別從南及西南流經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再從西北流入拉脫維亞,注入波羅的海的裏加灣,全長1020公裏。
該河流域麵積為88000平方公裏,左岸的支流有苗劄河、卡斯普利亞河、維拉河、季斯納河。右岸的支流有托羅帕河、德裏薩河、艾維耶克斯泰河、奧格列河。在其流域內分布著5000多個湖泊。
西德維納河自古以來就是通航水路,它的上遊與聶伯河、窩瓦河、沃爾霍夫河相通,古代該河是波羅的海通往拜占庭、阿拉伯東部貿易航道的一部分。
19世紀初,人們在西德維納河的支流維拉河上挖通了一條運河,將它與別列津納河溝通,從而與聶伯河係相通了。這條運河用來浮運木材。另一支流德裏薩河與謝別日湖相通,並有運河與加維亞河相通。
由於險灘多,再加上20世紀以來在河道上修築了一些堤壩,該河僅有局部河段能夠通航。海輪從河口可以上溯14.5公裏到達裏加港。
德軍快速渡過了西德維納河,其裝甲第8師到達陶格夫匹爾斯城郊。德軍第56軍建立了橋頭堡,這使得蘇軍西北方麵軍在西德維納河沿線組織防禦的計劃失敗了。
6月27日,聽說曼施坦因已經奪取渡口,希特勒十分興奮,他開始幹預前線作戰。他指示參謀長哈爾德改變第41裝甲軍的前進路線,並要求第46裝甲軍也渡過德維納河,去與曼施坦因彙合。
從此以後,由於希特勒多變的指示與幹預,北方集團軍群在戰術問題上被搞得混亂不堪。按照希特勒的新指示,勒布的任務是消滅波羅的海地區的蘇軍,同時占領列寧格勒。然而,陸軍部竟不知道希特勒的新指示,陸軍部的命令未對這兩個任務的主次安排做出規定,這為日後的互相指責埋下了種子。
同日,赫普納乘坐專機飛到了道加夫皮耳斯附近的橋頭堡,去視察曼施坦因的部隊。曼施坦因感到驚奇的是,赫普納竟不知道具體的進攻計劃。
7月1日,北方集團軍群司令勒布抵達第4裝甲集群司令部,向赫普納傳達了計劃要點。
赫普納是個直率、膽大,但容易衝動的將領。而勒布是保守派,不重視裝甲部隊。勒布信奉天主教,對希特勒及其納粹黨持批評態度。他很能幹,但像其他老式德軍將領一樣,對裝甲部隊缺乏全麵了解。
赫普納和勒布由於性格和軍事生涯不同,兩人很快就在軍事問題上產生了意見分歧。勒布認為自己處於上下夾攻的困境,上麵的壓力來自於希特勒的過分幹預,下麵的壓力來自赫普納。赫普納的戰術思想是對的,但他容易衝動。而希特勒十分不信任勒布,希特勒整天憂心忡忡,擔心勒布不努力作戰,他經常幹預勒布的北方集團軍群。
勒布平民出身,是德國的陸軍元帥。1895年,他從帕紹的一所中學畢業後,應征入伍,在駐奧格斯堡的巴伐利亞野戰炮兵第4團服役。
1897年,勒布晉升少尉。1898年,他考入炮兵與工程學校,在那裏學習1年。
1898年,中國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勒布參加了德意誌帝國東亞派遣軍。在瓦德西元帥的指揮下,八國聯軍發動了鎮壓義和團的侵華戰爭。當時,勒布擔任東亞派遣軍野戰炮兵團山炮1連的排長。
回國後,勒布於1903年考入駐慕尼黑的巴伐利亞軍事學院。1905年晉升中尉。1907-1909年,勒布在巴伐利亞的參謀本部服役。1909年10月,他來到柏林的總參謀部服役。後來,他又來到炮兵射擊學院服役。
1912年3月,他在駐埃爾蘭根的巴伐利亞野戰炮兵第10團當連長。1914年1月,他又回到巴伐利亞的參謀本部服役。不久,他出任第1巴伐利亞軍司令部第二參謀官。後來,該軍開赴戰場,勒布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