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立、自強 幫孩子走向成熟(2 / 2)

這些雖然都是孩子們鬧著玩兒的把戲,但這些行為對孩子成長的作用卻不可低估。孩子們往往就是通 過這些模擬遊戲有效地了解了今後將要承擔的角色和責任,因此,他們的種種滑稽表演都是在為將來進入社會作準備。

實際上,如果不預先作些準備和演習,等他們長大後,這些事突然降臨到生活中,會使他們措手不及的。正是在這種潛意識思想的支配下,十二歲的女孩子就穿起了高跟鞋,十一歲的男孩子就一本正經地當起"爸爸"來了。

父母沒有必要過份熱情地參與孩子的生活,重要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可以用比較溫和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理解,有時甚至可以學著孩子的樣子,有針對性地表演一些具有指導意義和富於生活情趣的小品,以幫助他們了解這個世界。

父母還可以掌握一些循循善誘的方式,以滿足他們的某些要求。例如,女兒十歲了,想要雙長簡襪,就不妨給她買上一兩雙,但必須附帶一些條件,如隻允許在一些特殊的場合(參加節日舞會等)穿。十二歲的女孩子迷上了化妝,也不妨給她置辦一套化妝品,但必須明確,要盡量淡妝,並且注意場合。這樣做,不但不會挫傷她的興趣,還能使她用正常的眼光看待化妝,避免她將來刻意追求時髦和浮誇。孩子們想參加交誼舞會,那就不妨先送他們到舞蹈學校學習一段時間。在此期間,父母要隨時進行指點和監督,對舞蹈班的老師要進行周密的觀察和了解,舞蹈聚會時,節目應該事先安排好,既多姿多彩,又健康積極。這樣做的結果,既可以便孩子獲得麥現才華的機會,又能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會交往活動,開拓新的生活視野,培養新的生活興趣。

小紅的母親病倒了。一天早晨,十幾歲的女兒居然把早餐端到床邊,她隨口說了聲,"別麻煩了。"小紅突然顯得很不高興,說:"您難道就不能讓我幫您做點兒什麼嗎?"母親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個錯誤。

事實上,年輕人很希望有機會感受到他們是能夠給別人一些幫助的,這是他們的一種內心需求。如果他們從來沒有體驗過這種感受,就不會發現自己潛在的能力,也難以獲得與之相伴隨的自尊和自愛。

萍萍的母親回憶道,"我父親患上了心髒病,聽到這個消息,我痛苦極了。這時,我十六歲的女兒緊緊地摟住了我,使我獲得了不小的安慰。幾個星期後,我還逐漸發現,就她來說,我對她的需要竟然也是那麼重要。她很清楚,在我痛苦的時候,非常需要她的幫助。從那以後,不論是去上學還是作家務,女兒都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欣慰。我最終懂得,讓女兒清楚別人需要她的幫助,比以前我們給她買的所有東西都要珍貴的多。"

有位母親說:"我的女兒十五歲了,要求我們幫她找個能夠賺錢的工作。我們就建議,她可以幫人查找和謄抄點兒資料。過了一段時間,當她用自己掙來的錢買了一套新衣服時,顯得非常高興。因此,我明白,每個人都有通過自我奮鬥實現目標的權力。" 所有的孩子都想知道自己對家庭的富裕和幸福負有什麼樣的責任。需要懂得他們不能隻是一味接受,同樣也應該付出和給予。他們有權享受那種通過艱苦拚搏和奮鬥獲得成功的喜悅。

孩子成長過程最需要的是獲取自尊、自愛、自強、自信的機會。為此,家長們應該把已經剝奪掉的那些權力還給孩子們,讓他們去充分發展自己--我們要對此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