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成功始於做人 誠實是人格的根本(2 / 2)

◆通過暗示表明自己的好惡。暗示有兩種,一種是正的暗示,譬如有兩個小孩子在一起,一個是誠實的,另一個是喜歡說謊的,你要對那個誠實的小孩子嘉許,獎勵他,使那個說謊的小孩子感動,走上誠實之道。還有一種是反的暗示,譬如你的小孩子跑來報告你一件事時,你要信任他,不要說;"真的嗎,你不要騙我呀"如果你這樣說,在小孩子的心靈上,就種下一個說謊的種子,以為說謊原可以騙的。我們必須應用正的暗示去感動小孩子,不要用反的暗示去刺激小孩子說謊的動機。

◆做父母的或教師的要以身作則,去做誠實的事,不要在小孩子的麵前說謊。

我們知道小孩子的模仿性最大。耳濡目染,都會效仿的。要孩子不說謊,最重要的是自己首先不說謊。一個外國朋友和中國人一起看電視的時候,電視上的爸爸對隻有兩三歲的兒子說:"寶寶快點把飯吃完,吃完了爸爸就帶你去動物園看老虎。真的,爸爸不騙你。"外國朋友不解地問:"你們中國人說話為什麼總愛強調'我不騙你',是不是你們老是對孩子說謊,所以才愛這麼強調自己'不騙你'或'是真的'?"這個外國同事言中一個事實:爸媽常不說真話,孩子也跟著學而不說真話,結果是互不信任。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給孩子樹立一個誠實的好榜樣。既然打針是痛的,就不要騙孩子說"打針不痛的,真的不痛的,寶寶乖乖地讓護士姐姐給你打吧"。這樣的話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針一紮下去,寶寶馬上就會痛得大哭大叫起來。因此,這時爸媽倒不如對寶寶說些憐惜的話,並鼓勵他以後注意多穿衣服,就不會生病了等。

一個母親要打牌,不欲招待客人,囑咐他的小孩子說:"如果有客人來,你就說媽媽不在家。"等客人來了,小孩子便照著母親的話說謊了:"媽媽不在家。"這是一種不好的榜樣,很容易使小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他既可照母親的話去欺騙客人,自然他就可以照自己的意思去欺騙別人,甚至是自已的母親。因此我們要做好的榜樣,壞的榜樣千萬不要做。

有時父母可以講誠實小孩子的故事給他聽。譬如華盛頓小時候,砍櫻桃樹的故事。有一天,華盛頓在園裏砍了一株櫻桃樹,他的父親知道了,非常氣憤,華盛頓急忙跑去承認,說是他砍的。這時他的父親不但不責備他,反而嘉許他,鼓勵他處處要像這樣誠實。以後華盛頓事事做得誠實,決不說謊,終至成就了偉大的事業。這樣的故事,你可講給小孩子聽,拿故事中的人物去做他的榜樣。

◆讓撒謊的孩子體驗被欺騙的感覺。

簡6歲的時候,妹妹薩利隻有3歲。簡想賺點錢,買些好吃的,於是,她們去拜訪鄰居,打算以25美分的價格為他們打掃房子。

一位鄰居把這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問簡為什麼要那樣做,簡不加思索地否認了:"我們並沒有做這件事,他胡說。"母親沒有想到她的女兒竟然會撒謊,大為震驚,並狠狠地教訓了她們一頓。

然後母親開始做午餐。當孩子們大口地咀嚼著三明治時,母親問:"今天下午你們願意去看電影嗎?"

"當然願意!"姐妹倆馬上穿戴整齊。然而到了車站,突然,母親說出了一句令她們非常驚訝的話:"孩子們,今天不去看電影了。"孩子們氣壞了:"什麼意思?媽媽,你說過要去看電影的!"母親停下來,摟著她們,輕聲解釋說,這就是被謊言欺騙的感覺。

"說真話是非常重要的。"母親說,"我剛才對你們撒謊,感覺得糟透了,我不願意再撒謊,也相信你們也不願意再撒謊了,明白嗎?"

孩子們忽然明白了,於是向媽媽保證,知道錯了,請求媽媽帶她們去看電影。但是母親堅定地告訴她們:"今天不會去了,但以後會去。"

那天,簡和妹妹心情無比的失落和沉重。然而這件事給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時刻提醒著她,謊言會給別人帶來傷害,因為她親身經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