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成功始於做人 誠實是人格的根本
什麼是說謊呢?說謊是作弊與欺騙在言語方麵的表現。這種欺騙與作弊無論對人對己,都危害很大。
大而言之,直接的或間接的有害於國家民族。比如那些貪官汙吏來說吧,就是一種慣於說謊的典型人物。
小而言之,也足以使個人人格破產。第一是損失自尊心,一個人是不能沒有自尊心的,人失卻自尊心,不看重自己,則自暴自棄,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第二是喪失信用、得不到別人的同情與幫助。從前不是有過一個"牧羊兒與狼"的故事嗎?當牧羊兒第一次說謊,在山崗上大喊"狼來了"的時候,別人聽了,連忙跑來替他趕狼,可是他卻恰然自得,以為愚弄了別人一次。哪裏知道這樣一次說謊,竟播下了失信的種子,當真的狼來了,他驚慌失措大喊"狼來了"的時候,人家以為他又在撒謊,不來救他了,而他竟至被狼咬死。
林肯說:"你能欺騙少數的人,你不能欺騙大多數的人;你能欺騙人於一時,你不能欺騙人於永恒。"這句話多麼中肯啊。
說謊一開始可能是偶然說說的,但時間長了就容易養成習慣。一個人習慣於說謊往往是從小時候養成的。那麼作為家長,怎樣避免孩子說謊呢?要使小孩子不說謊,必須先了解小孩子說謊的原因。孩子一般說謊的原因有:
◆怕父母或教師的打罵:有些做父母的,每當孩子做錯了一件事,便要罵孩子或小孩子。孩子怕罵怕打,便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這種掩飾如果得到父母或教師的寬恕,第二次第三次做錯事時,便再說謊來求得寬恕了。
◆逃避現實:有時小孩子為了不願意做或不能做某事時,便假裝頭疼,肚子疼。用各種謊言去欺騙父母或教師這種謊言又往往得到父母或教師的同情,因此以後便也常說謊去推諉了。
◆好虛榮,要麵子:一件事本來不是他做好的,但說是他做的,可以得到獎賞,麵子光彩;事本來是他做的,但做得不好,怕丟臉,於是他說那件事不是他做的。
◆貪利:很多小孩子為了口饞,要吃東西,便說謊;又有些小孩子為了要得到很高的分數或獎品,便在考試時作弊還硬說自己的本領高人一等。這都是為了貪利的緣故。
了解了孩子說謊的原因,接下來父母該怎樣糾正他,而培養誠實的習慣呢?
◆要了解孩子。孩子願做什麼,能做什麼,希望得到什麼,你一定要了解。了解了孩子的心理與能力,然後讓他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你要幫助他去發現問題,克服困難將事情做成功,而得到獎勵。要消除他說謊的動機,鼓勵他誠實地去做。
有的爸媽對寶寶的期望值過高,給寶寶設下許多的條條框框,不是這個不能玩,那個不能碰,就是不把飯吃完就不帶你上公園玩等,諸如此類的。殊不知,對於這許多的"規矩",幼兒既不能明白,也無法做到。有時候,為了討好爸媽,寶寶隻好說謊。
◆鼓勵孩子說真話。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許多家長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責罵孩子。在此奉勸各位年輕的爸爸媽媽,當孩子告訴你他把飯打翻了的時候,你如果責怪他"不乖"、"不聽話",對他大喊大叫,他就會認為說實話不好,會被爸媽罵的。因此,這時爸媽倒不如誇他"寶寶告訴媽媽了,真乖。"這樣,也就等於在告訴寶寶,說實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我們在與朋友相處的時候,都會很留意自己的表達方式,如語調和用詞等。因為我們知道,不同的表達方式會傳遞不同的信息,從而也會導致不同的反饋。然而在對待孩子的時候,許多人往往會忽略這一點。如果我們要引導孩子說真話,而不是對自己所做的錯事矢口否認,那麼就必須注意我們說話的方式。例如,"這飯怎麼會弄得滿桌子都是呢,要是有人幫我把它們揀起來就好了"就比說"你怎麼把飯弄得到處都是?下次再這樣就不給你吃了",會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