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培養男孩不簡單--好家長的8個注意事項 5善於引導--不要正麵回答男孩“對“與“錯“
除了原則性的問題,在回答男孩提出的疑問時,家長一定要循循善誘,避免正麵回答"對"與"錯"。
有一個老農把水牛拴在一塊小木樁上。有人上前提醒他說:"大叔,你這麼拴牛不牢固的,它容易跑掉的。"
農夫擺擺手說:"它不會跑的。當這頭牛還是牛犢的時候,我就給它拴在這塊木樁上了。剛開始,這小家夥還不老實,總撒歡地想從木樁上掙脫,但那個時候它的力氣很小,折騰一陣後看不管用,就蔫了。後來長大了,它也就沒心思再去跟這塊木樁較勁了。現在,即使我故意把草料放在跟前,它也不會想著去掙脫木樁,而是老老實實地呆著。"
原來約束這頭牛的並不是那根小小的木樁,而是它主人設置的"無形枷鎖"。家長和男孩,似乎也像上文中的老農與小牛一樣,在玩一場控製與反控製的遊戲,家長總是希望男孩老老實實地聽自己的話,男孩總想去做家長不允許他去做的事。這場博弈最後的勝利者,通常是思想更為成熟和"狡猾"的家長。他們從小就給男孩套上一個"緊箍咒",製約著男孩思維的擴展,阻止他們"異想天開"和"胡思亂想"。久而久之,隨著男孩屢次"抗爭"無用,便慢慢習慣了"聽爸爸媽媽的話",凡事不再多問為什麼,對想不通的事也不會糾纏下去,並且默認了"凡事隻有一個標準答案"的或者"爸媽說得準沒錯"。於是乎漸漸地由聰明淪為平庸。
彭彭小時候,與他的表弟一起用水彩筆畫畫。表弟很快就畫好了一個紅太陽,彭彭則畫了一個藍太陽。兩人為此爭論不休,表弟還很執拗地問:"太陽明明就是紅色的嘛?"
彭彭的父親笑而不答,反過來問兒子:"你為什麼把太陽畫成藍色的?"
"爸爸,我知道太陽是紅色的,可是我就想把它塗成藍色!"
彭彭的父親心說,這小子還真有個性,於是對兩個男孩說:"在學校裏,老師會告訴你們太陽是紅色的,但是現在你們是自由塗鴉,不妨想畫什麼就畫什麼,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你覺得太陽是什麼顏色的,它就是什麼顏色的,沒必要為此爭個沒完沒了。實際上,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組成的,被大氣層折射和反射後,我們肉眼看到的陽光就是紅的而不是七種顏色。你們明白了嗎?"
在這個時代,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於男孩來說已經變得"稀有"。這種本該是男孩身上與生俱來的東西,早已被現實的父母輕易地抹殺,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堆發奮圖強的小故事和大道理。都說小男孩喜歡聽故事,特別是那些美麗的童話或寓言,這是因為它們可以滿足其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無限發揮,讓他們感到新奇和有趣。家長們一方麵不要阻礙男孩思維的擴散,另一方麵也得及時把男孩拉回現實,不能任其滿腦子"跑火車"沒完沒了。比如你給男孩講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就會很自然地詢問男孩:如果是你該怎麼辦呢?也許男孩的答案會很離譜:找超人叔叔求救,讓導演叔叔把這段"掐了不播"......通常情況下,家長不應太多地否定男孩,避免挫傷男孩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是我們又不能直接說出你認為正確的答案,比如找到附近的大人幫忙救人,或者直接撥打110電話等。